第十一诫(四)

 
黄梵 

  齐教授下楼时,脸色阴沉。他对姜夏若无其事地坐在门卫间里,
非常震惊,显得极不耐烦。他催促姜夏赶快上楼,自己则掉头匆匆离
去。姜夏来到三楼,战战兢兢地敲开了大人物的房门。他看见有位小
个儿,端坐在窗帘的阴影里,像在尽情享受弥散在他周围的烟雾。看
见姜夏,那人从容地把烟头在玻璃缸里掐灭,示意姜夏坐下来。直到
这时,姜夏才想起他们在学校见过面,但两人始终没有行握手这种见
面礼。那人脸颊上有少许褐斑,神情矜持,又尽量让姜夏感觉受到了
尊重。他的目光灼人,开始交谈前,他揣在西装内兜里的手机响了。
他对话筒那边的人享有绝对权威,他的话短促、有力、不留余地。他
说,他在等这边试验的分析结果,不过最迟只能等到明天早晨。他的
手机非常薄,像一张黑膏药贴在脸颊上。
  有好几分钟,姜夏尴尬极了,像懵懵懂懂进了一个审讯室,他不
知道教授和这位谈到哪儿了,他应该从哪儿接着往下谈。走廊里总是
出现莫名其妙的声音,小个儿好像已经习惯了,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他慢条斯理地站起来,想给姜夏沏茶,被姜夏手忙脚乱给拉住了。姜
夏心烦意乱,想尽快了结这桩事,怕稍有不慎说漏嘴,让教授前功尽
弃。小个儿也许善于处理拘谨、沉闷的场面,他语气柔和地问起姜夏
的情况。他对姜夏只有本科文凭,惊讶不已,因为他从教授的谈话中
得知,这位年轻人是研究小组的顶梁柱。他的问题细小又源源不断,
比如结没结婚,有没有女朋友,老家在哪里,朋友多不多。这些都是
齐教授平时毫不在意,或说毫不关心的。姜夏以为小个儿在拖延实质
性的问题,心里不敢有一丝松懈。小个儿几乎把姜夏弄糊涂了。他和
蔼可亲地问了姜夏一大堆个人问题,谈话快结束,才笼统地问姜夏对
这项研究有没有信心。姜夏毕竟跟教授混了两年,知道只要小个儿有
信心,研究小组才会财源滚滚。
  4
  “姜夏啊姜夏,你叫我怎么说你呢,你真的不如马厉会办事。刚
才在楼下,如果是马厉,他一定会对门卫说,‘这位是某某大学的教
授……’,可你偏傻愣着,反倒要我来介绍你。”
  姜夏尴尬地咧嘴傻笑着,情绪马上降了八度。教授不经意的评判,
让他感到今天做的事都很虚无。他不像教授,永远忘不了自己的使命。
他时常在干某件事时,会迷失初衷。教授把研究一直当买卖做,他的
使命是赚钱,沽名钓誉,他不会为投机行为感到道德上的半点难堪。
的确,他要养活一大帮人,这帮人除了帮他炫耀,才能优秀的没几位,
但心理上,他实在需要这帮人围在他的身边。为了让姜夏这样的高手
俯首贴耳,教授也有绝招。教授谈起了希腊之行。教授故意强调在希
腊的人际交往中,他常常遇到难题。他语气沉郁地感叹,当时身边没
有助手实在不方便(他语气加重地又强调了一次)。
  每当姜夏受到这样的点拨,疲惫的心又生出听从使唤的激动,这
时他会为有过摆脱教授的念头,感到羞愧。
  经过教授的精心安排,他被安插到协作组,当了唯一的技术参谋。
需要他表态的前一天晚上,教授面授机宜,让姜夏删改了不好的数据。
不知是从哪个晚上起,姜夏的脑子突然开了窍,他渐渐能体味教授策
略的精妙,这样不管试验成败,教授始终能把项目经费抓到手里。 
 
下一张:第十一诫(三)
前一张:第十一诫(五)
留言板

关闭窗口

作品从网上采摘,如您对版权问题有所疑问,请发信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