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春天将至,乍暖还寒时候,气候不稳定,加之人体抵抗力偏低,是多种疾病的高发季节。肠道传染病是全球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虽然肠道传染病以夏秋季易发生,但某些病毒性肠道传染病却在春季就开始悄悄传播,应注意加以预防。春季常发生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其病大多急骤,有发热、乏力、厌油、恶心、上腹不适、腹胀等,约一周后尿色深黄如浓茶,眼结膜黄染,继而全身皆黄。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预防:加强传染源管理,应注意病人隔离、自起病不少于30天,急性期肝炎患者应住院或家庭病房隔离治疗。病人住院后,应对原居住及工作活动场所尽早进行终末消毒,家庭病房病人应严格遵守隔离制度,做好随时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很重要,需加强卫生宣教工作和饮食卫生监督,管好粪便,防止水源污染,作好饮水消毒、饭前便后洗手,病人排泄物、食具、用具严格消毒。对易感人群可采取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注射属被动免疫,起临时保护作用,在潜伏期的早期给予,效果较好,而接触后3周再给予一般无效用。对密切接触者中的易感儿童、孕妇及体弱者,可采用丙种球蛋白肌肉注射,接触后7天内应用可预防发病,一月后重复一针,保护力可持续6个月。 二、戊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戊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青壮年发病率高,儿童常见隐性感染。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可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孕妇感染后病死率较高。 疫苗预防是最终控制发展中国家戊型肝炎流行的重要措施。但是,疫苗研究只是刚刚起步,目前还无敏感、特异的戊肝疫苗问世。目前正在积极研制与改进中。 三、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肠道病毒,传染源是病人及带病毒者,病毒可自咽部分泌物及粪便排除体外。生活接触及饮食品污染而经口感染为主要传播方式,飞沫传播仅在病初数天内有可能。易感性普遍,但在6个月至5岁内幼儿得病较多。由于广泛推行自动免疫接种,发病已少。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两个月至七岁儿童应按规定进行计划免疫接种。 四、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感染 同为肠道病毒,此三型病毒感染分布很广泛,可引起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而以无菌性脑膜炎、急性心肌炎、流行性胸痛、疱疹性咽峡炎最为特征,亦可引起呼吸道感染、呕吐腹泻等症状。传染源为病人、隐性感染及病毒携带者。病毒由病人的鼻咽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主要经过密切接触而经口感染。易感性普遍,发病以小儿较多,成人因隐性感染而发病的较少,但初发地区亦可见成人间的爆发流行。 五、病毒性肠炎 是一类很常见的传染病。涉及的病毒种类很多,传染源为病人,由粪便排出,由粪—口途径传播,水源和食物污染、或人—人之间的传播都有发生,病毒经口入体,主要在空肠引起病变,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和发热等。预防:注意婴幼儿的饮食卫生,防止粪口途径的感染。 总之,引起病毒性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虽然多种多样,但它们在人体内特异的定位一致性,从而决定了所有“粪—口—粪”传播机制和传播途径的共同性,只要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则这些病毒性肠道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 (孙自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