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收治了一名经输液治疗4天仍咳嗽、喘憋的历城郊区的患儿,患儿就诊时发热、气喘,面色发绀,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其气管内取出了一个长1厘米、直径0·2厘米左右的河虾和3块碎虾皮,之后症状得到了缓解。据该科张建基主任介绍,这是近3天来收治的第四名患儿。另三名患儿都是由于误吸碎花生米颗粒而引起,患儿年龄大多都在一岁半左右。原因都是春节期间许多家长忙于亲朋聚会、走访,而忽视了孩子的饮食安全,儿童在进食时嘻笑、玩耍等造成食物误入呼吸道而引发的气管异物。 据张主任介绍说,气管异物的发展分四期,一期是呛入期:误吸后即表现剧烈呛咳、呕吐、面色发青、发紫、易误诊为感冒而未引起重视。二期是静止期:此期患儿暂时平静;三期是喘憋期:因异物刺激气管壁造成粘膜水肿,在12—24小时内出现喘憋、缺氧等症状;四期是并发症期:三天后如异物仍存留于气管内,则可引起感染症状,如肺炎、肺脓肿、肺不张、肺气肿等并发症,由于一至三岁的幼儿乳牙刚长成,咀嚼功能还不健全,易发生误吸。如患儿得不到及时处理和治疗,可能危及到生命。专家提醒各位家长如婴幼儿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进食后剧烈咳嗽、呛咳、喘憋,即后出现发热症状时,尽快就医查明原因,以免延误病情。 (张海生 王怀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