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极一时朗公寺 神通寺,隋代之前称朗公寺,以其创始人朗公而得名。 僧朗,俗姓李,是佛图澄的高徒。他原在关中讲学佛经,后来山东,在泰山南北,宣扬佛法。 据《十六国春秋》记载,前秦苻坚曾赠给朗公紫金数斤,南燕主慕容德统治了山东一带之后,为得到朗公的帮助,致书朗公:“皇帝敬问泰山朗和尚……使者送绢百匹,并假东齐王,奉告、山茌二县封给。”朗公在答谢信中说:“贫道味静深山,岂临此位?且领民户,兴造灵刹……” 此时的朗公,已经成为一名政治和尚,成了辅佐南燕的国师。同时,在慕容德的帮助下,朗公寺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续高僧传》云:“燕主以三县民调用给于朗,并散营寺,上下诸院十有余所,长廊延袤,千有余间,三度废教,人无敢撤。” 自此,朗公寺便成了山东的佛教中心,盛极一时。直至北周保定(公元561年)以后,在周武帝大规模的灭佛运动中,朗公寺和其他寺院一样,遭到洗劫而一度荒废。 杨广之子兴建四门塔 隋代,文帝杨坚笃信佛教,朗公寺再次得以发展。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文帝杨坚因“通征屡感”,故曰神通,便令将朗公寺更名曰“神通寺”。 公元594年,杨广之子河南王为神通寺檀越,兴工复建,神通寺恢复到了相当规模。公元601年,文帝送舍利于三十座寺院,勒令高僧法瓒送舍利于齐州神通寺,并令其为主持。现今我们看到的四门塔便是法瓒送舍利所建之塔。 盛唐时期,神通寺达到了鼎盛。但唐末五代大动乱的到来,再次将神通寺带向衰败。金代末年,狼烟四起,神通寺地处战场,破坏尤甚。 荒淫主持变卖古寺 元代中叶,随着释教的兴起,神通寺又得以恢复和发展。 从元至明,神通寺未经多大变动。清朝乾隆年间,寺院主持兴寿和尚,无视佛祖之清规戒律,“放荡淫逸,无所不至”,将寺产大肆挥霍,当卖土地三百亩,盗卖树木不可胜数,神通寺终于败落。 历经1600多年的变迁,盛极一时的“神通寺”如今已不复存在。虽然四门塔景区在其原址上根据历史记载复建了部分建筑,但由于缺乏详细记载和建筑图画,其规模难以与过去相提并论。作为山东佛教中心,盛时的神通寺到底是何模样?这个谜期待着有人来解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