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行给火锅添加酒精致3名同学被烧伤

2014-12-11 08:13:00来源:大众网综合 作者:
分享到:

事后消防部门了解到,服务员添加时动作缓慢,加得过多,酒精满溢,遇明火导致爆燃。如燃气的问题,不能用煤气包;酒精一般分为液体和固体,按照有关安全要求,必须由酒店采购,消费者不得携带酒精灯易燃易爆物品进入餐厅场所。

  

  引发爆燃的就是这种小火锅

  

  火锅店内张贴的酒精使用制度

  眼看要面临着中考,却被酒精烧伤住进了医院!在南京消防医院和鼓楼医院,两位初三学生已经住院一周了。12月4日晚,他们三十来位同学和班主任等一起在湖南路一家海鲜自助餐厅聚会,一名学生自行取来液体酒精添加,结果引发爆燃,好几名学生身上着火,其中两人更是一个深二度,一个浅二度烧伤。对于此事,酒店方表示,会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目前此事到底如何处理,尚未有结论。现代快报记者 郝多 孙玉春/文 施向辉/摄

  酒精爆燃,学生被烧伤

  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湖南路“典爱”海鲜自助火锅店,了解12月4日晚上的情况。

  “就是初三一个班在这里聚餐吧,老师之前订过餐,当晚来了30多个学生。”“典爱”的范经理表示。据了解,席间,学生发现燃料烧完,叫服务员添加,可对方一直没来,有学生不知从哪拿来了酒精,直接给火锅底添加燃料,也许是推搡,导致酒精爆燃,火点四处喷溅。“一个孩子的袖子着火了,另一个孩子的下巴和颈部被烧伤了。”范经理说,看到发生了事故,他们第一时间就帮着把孩子身上的火扑灭,将受伤孩子送到了附近医院,并垫付了2000元医药费。

  一个孩子烧伤较重

  据了解,受伤的孩子总共3名,除了一名轻微伤外,另外两名目前都在住院治疗,较重的一个孩子王杰(化名)目前正住在南京市消防医院接受诊治。昨天傍晚,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医院,看望了只有14岁的王杰。对这件事,王杰和母亲不愿多谈。记者咨询了王杰的主治医生刘医生,刘医生表示,王杰是深二度烧伤,全身烧伤面积达到了10%,主要是下巴、右耳、颈部等比较严重。

  按照目前的情况,王杰住院治疗起码还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后续费用也完全没办法预估,目前已经花费了1万多元。据了解,另外一名住院孩子是浅二度烧伤。

  酒店称有严格管理制度

  范经理表示,酒店对于酒精火锅的危险性有清楚的认识,为此还带着记者到酒店后场一面墙上,上面是今年9月份网上热传的一组视频的截图,一家酒店服务员给酒精炉添加酒精时引发爆燃,将一位女顾客烧成了“火人”。在截图的旁边张贴着酒店的规定,其中包括液体酒精由专人负责,未经培训员工禁止操作;酒店大厅禁止放置酒精桶;禁止为已使用的酒精炉内添加酒精,添加酒精只可以换未经使用的酒精炉等。

  液体酒精容易泼溅,为何不使用固体酒精?范经理称,固体酒精的缺点是火温较低,因此他们是液体固体酒精混合,以液体居多。他表示,酒店用于更换的酒精容器都是放置在角落的柜子里,并不是敞开放置。

  学生是怎么拿到酒精的?

  据酒店方称,正确做法是专门的负责人员将烧尽的酒精容器抽出来,然后换上早就配好的新的酒精容器。顾客不需要也不容易接触到酒精。

  按照酒店及当事学生等的说法,当时添加酒精的是一名初中生。而范经理也承认,不是用那种配好的酒精容器直接更换,而是拎着一个酒精桶往原来的容器里面加,火上浇酒精,导致了爆燃。酒精桶到底从何而来?范经理表示,后来那位带队的班主任老师也讲过,是当时学生们喊服务员几次没有人答应,就自己找了出来添加。

  范经理还表示,一般他们是将酒精桶存放在后场。难道学生会跑到后场去专门找酒精桶?对此,他表示,可能酒精桶当时存放在了大厅柜子里。但是这样一来,似乎并不符合“酒店大厅不得存放酒精桶”的规定。

  火锅酒精伤人并非个例

  2012年5月,汉中门“三锅演义”自助火锅城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故,一名服务员在给一桌顾客添加液体酒精时,操作失误导致爆燃,喷溅的酒精及火星祸及邻桌。事故造成9名顾客不同程度灼伤。事后消防部门了解到,服务员添加时动作缓慢,加得过多,酒精满溢,遇明火导致爆燃。

  相关回应

  省餐饮协会:

  火锅店安全有相应要求

  江苏省餐饮协会秘书长于学荣表示,到了秋冬季节,是火锅消费旺季,他们都会发出要求和警示。如燃气的问题,不能用煤气包;酒精一般分为液体和固体,按照有关安全要求,必须由酒店采购,消费者不得携带酒精灯易燃易爆物品进入餐厅场所。

  酒精炉着火 不能用水灭火

  吃火锅是四川、重庆人的一项重要饮食习惯,随着火锅饮食文化的发展,火锅在全国各地开始流行起来,特别是入秋后,气温逐渐降低,大家伙围坐在小锅炉旁,畅快淋漓地吃一顿火锅,出一身汗,是很多市民喜爱的事。而小火锅通常使用的是固体燃料,但为了节省成本,一些经营者,通常直接使用液体酒精,俗称“酒精炉火锅”,但这种酒精炉十分危险,随时可能引发安全问题,成了大家口中的“酒精炸弹”。

  据了解,每年全国各地食客因酒精炉受到伤害的案例数不胜数,2011年5月8日,乌鲁木齐一家12人火锅店聚餐,酒精炉爆炸伤8人;2011年6月21日,一对夫妻在西安市长乐坡村的一家火锅店吃火锅时,酒精火锅炉突然爆炸,妻子被严重烧伤;2011年12月27日,青岛莱西市的5人在一家火锅店吃饭时,服务员在点酒精炉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导致1人面部烧伤;2012年4月8日,信阳商城新世纪花园旁边的某饭店,4名食客吃羊肉火锅遭横祸,酒精炉爆炸被烧伤;2013年6月28日晚,烟台芝罘区胜利路龙继石斑鱼火锅店,两位就餐顾客因酒精炉起火被烧伤。

  据资料显示,国家虽然没有明文禁止使用液体酒精作燃料,但对酒精安全管理有明文规范。2002年3月15日开始实施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34号令),明确“液化气体”、“易燃液体”为危险化学品。同时对其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等,都进行了严格规范。其中要求,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并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许可,必须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另外,还要在使用场所“设置通讯报警装置,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然而,市面上小型的火锅店几乎都在使用酒精炉作为燃料,且无视安全条规,给消费者的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液态酒精(又称醇基燃料)大多在工作和学习中被使用,液态酒精很容易挥发,燃烧中酒精(甲醇)挥发产生的蒸气可以导致甲醇中毒,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中,会引起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

  除此之外,消防百事通提醒使用酒精炉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以加强防范:

  一、要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添加酒精,即必须在装有液体酒精的灯或炉子完全熄灭并降温后,方能加入酒精;

  二、当酒精炉还在燃烧时,严禁给酒精炉添加酒精燃料。酒精在常温极易挥发,它的蒸汽与空气混合物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若在酒精炉未燃尽的情况下,炉内温度过高,就很容易引发酒精爆燃事故;

  三、熄灭酒精炉时,严禁用嘴吹灭炉火,可用灯盖或石棉垫盖灭。液体酒精易挥发,食客若用嘴吹酒精炉,很可能把在容器内挥发的酒精吹到炉外,由此形成更大的火焰,并向外扩散,造成火灾甚至人员伤亡。

  特别提醒:若在就餐过程中,酒精炉被打翻,酒精流出燃烧,此时不能用水灭火,最好用湿布灭火或设法盖上酒精炉。人身上有酒精着火,最好的办法也是用湿毛巾盖,压住不放,直至火焰熄灭。

  此外,如果发生意外,切勿将着火或浸渍热油、水的衣物脱掉,那样会导致受伤皮肤被一同扒下,进一步造成创面加深。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毛德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