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新闻 > 特色套餐 > 焦点坊

部分基层干部自认属弱势群体 官场压力大

2011-01-19 15:09:00     作者:    来源: 半月谈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基层干部;潜规则;弱势群体;官场;考查;必修课;烈士;突围;半月谈;情报
[提要]   去年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

  去年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看来,在过去的一年中,不少官员尤其是基层干部过得并不轻松。他们面临着怎样的压力,有哪些困惑,又该如何应对呢?

  基层干部公务接待悲喜录

  时下,公务接待已成为基层干部的“重要工作”之一。一些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直言:“如果不陪吃陪喝,工作不会这么辛苦。”可以说,基层干部对泛滥的公务接待已经不胜其烦。其实,国家对“公务招待”的限制十分严格,但林林总总的规范和约束往往敌不过“潜规则”。山西平遥的官员一语道破天机:“来的都是客,一个都惹不起。”在这种情形下,公务接待如何“突围”,值得有关部门深思。

  一区直单位 一天接待了7个考查组

  大大小小的检查考查,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在广西沿海某市,多个乡镇每年接受上级单位的考察少则为30项次,最多的达90多项次,乡镇领导一年差不多有150天至300天忙于应酬接待。在著名风景名胜城市桂林,某县一个月就接待了80多批来自区、市的考核、评比、达标检查团,还不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公务考察团”。在中越边境盛产红木的某县级市,一区直单位一天之中接待了7个考查组,中午安排考查组在不同酒店用餐,班子成员倾巢出动仍不够用。为了给每个考察组敬酒,局长坐着汽车在不同酒店间马不停蹄地跑。送走这些考查组后,办公室主任住进了医院。

  采访中,一些基层干部戏称:“酒量就是能量,酒风就是作风。”在广西某县级市,政府竟提出了这样的口号:“接待就是硬道理”、“接待就是生产力”。在如此理念推动下,接待工作对基层干部的身体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近年来,官员因接待宾客喝酒猝死的新闻屡见报端,有的甚至被视作“因公殉职”而追认为“烈士”。喝酒已成为接待工作的中心工作,成为基层官员的“必修课”。

  原则斗不过潜规则

  “既怕来人,更怕人不来”,是基层干部矛盾心态的写照。“公务接待是个苦差事”,广西崇左市某县招商部门领导诉苦道。“应酬是我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有时一天甚至要接待三四批来客,常年喝酒应酬,身体喝垮了,家里的事情顾不上。”他告诉记者,该县属老少边穷地区,优势不明显,就千方百计请领导和老板过来调研、考察,给他们留下好印象。如能引进好项目,那是全县人民之福。

  崇左市某县一部门领导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策扶持、招商引资等都和接待工作紧密相连。现在各地都很重视接待工作,哪个地方的接待工作做得好,其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成功率就高,上级的了解就更深入,获得支持的力度就更大,经济发展也就较快。

  一位长期在西部地区工作的山东籍干部告诉记者,你问我工作是苦还是甜,我的感觉是,辛苦归辛苦,但对于单位和我个人而言,苦尽也有甜来的时候。公务接待这个工作,一般没有什么硬指标约束,但越是这样,就越得事无巨细、考虑周全。苦是苦一点,一些重要的接待做好了,的确比日常工作容易出成绩,也容易受到单位领导的重视,对个人进步产生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他对记者说,印象最深的一次,我陪着上级部门一位重要领导到两个偏远的地市考察,这两个地市风景都十分优美,但由于路途艰险,许多人一辈子也就“仅此一游”,十分难得。因此,一路上,除了根据领导口味和爱好安排好餐饮和业余生活外,无论是在工作考察场合,还是工作之余放松的地方,我一个人既当摄影师又当摄像师,给领导考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和录像资料,并在领导离开前一天,分别制作了一本精美的影集和一张光盘,送给了领导。后来据单位负责人讲,这位上级领导对此次考察接待十分满意,单位的项目预算报上去,很快就批了。

  虽然有意见,但也不敢提

  “基层干部太难当了!”采访中一位副乡长发出如此感慨,“下来的都是领导,每天的接待除了精力上的透支,精神也始终处在焦虑之中。”一些干部认为,工作上干得再好,在接待应酬上不周到,也可能阴沟翻船。在哪里接、在哪里吃、是否一把手陪同、饭菜档次等等这些细节成了接待是否成功的关键。由此,领导的喜好、口味等成了接待单位提前准备的“情报”。

  “我有胃病,口袋经常揣着药,但也得陪好,谁也得罪不起。”百色市某乡镇一位赵姓书记这样感慨道。赵书记介绍,对上面的来人,除面上工作要做,主要靠接待。这点做不好,检查、考核可能就通不过,尤其像计生、维稳、环评等都是一票否决。现在上面管事的“婆婆”太多,你要是接待不好,工作再出色,百姓再满意,被那一票给否决了,就什么都黄了。

  据了解,目前接待的经费主要由乡镇自筹,上级财政没有专门的拨付,有些乡镇的财政情况本就很紧张,甚至负债严重,公务接待无疑更加重了基层负担。所以提起公务接待,一些乡镇领导怨气冲天却又很无奈。他们说,有的检查组讲究档次、规格,带吃带住带玩,实在受不了。可你还不敢怠慢,要是接待不好,上面有意见,我们的日子更不好过。

  公务接待如何走出困境

  “公务接待中的种种不正之风,如果任其存在和发展,必将产生很大的危害。”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说,“首先,助长党政机关的奢靡、铺张和攀比之风,推高了行政成本,挤占了公共资金。其次,给一些人提供了贪腐的机会。再者,恶化干部群众关系,使群众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

  事实上,早在2006年,中办和国办就联合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该规定明确:党政机关不得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严禁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接待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礼品、纪念品等。这些规定可谓切中时弊,但在现实中很难做到令行禁止。

  现实中,有的地方已经鼓起勇气,开始打破“潜规则”。如四川巴中市白庙乡,把迎来送往者的名单及消费账目公布出来。而结果却是,白庙乡的做法叫好不叫座——因为业务经费开支全部公开,来白庙乡的上级部门人员与以往相比减少了一半,乡政府就当地水、电、路等问题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也少见回音。

  有专家认为,如果公务接待全部纳入预算,超过预算的公务接待一分都不能花。但问题是,如果不从上级部门入手,不遏制上面的人白玩、白吃、白拿,光打击下级接待部门,恐怕效果不大。打破“潜规则”,对基层政府来说,就要冒得罪上级部门、单位的风险。当一个地方的发展过多受到条条块块行政权力掣肘时,它必然需要用“讨好”这些权力的方式,为地方发展打开通道。

  正如有基层干部所言,治理公务接待中的吃喝玩乐风,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进行综合治理。目前首先要做的是,从上至下都要公开公务接待信息,打破“自我监督”的模式,加强监管敢于处罚。这样,才能逐步推进问题的解决。(《半月谈》2010年第13期)

马震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