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新闻 > 特色套餐 > 焦点坊
本站搜索:

调查显示33.4%民众一年回家一次看父母

2012-06-28 07:21:00     作者:    来源: 央视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父母;常回家看看;白岩松;入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刑事诉讼法
[提要] 根据最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来看“常回家看看”或将入法成为法定的义务。位是山东大法学院的教授肖金明,第二位是上海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首先要问肖教授,您是同意“常回家看看”入法的请陈述理由。

  根据调查,每周能够看父母的排到第二位是16.4%,每个月是13.8%,每三个月是9.5%,十个人里大概有一个,每半年是 14.9%,排到最高的一个数值是一年才看一次父母33.4%,说明现在人口的流动离开自己的故乡的比例显著增大了,很多年都没回家了居然也是触目惊心是 11.9%。以下为节目实录:

  节目导视:

  解说:

  你有多久没有回家看过父母?有多少次让他们的爱成为等待,1.85亿老人,一半子女不在身边,传统的赡养老人方式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巨变。

  市民:

  但是没有办法没有假期。

  解说:

  “常回家看看”为何成空?

  市民1:

  经常跑,来回车费,来边跑耽误工作。

  解说:

  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权益保障法》修改也在加速,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能否为已经到来的老年社会找到医治现实的解药?

  《新闻1+1》今日关注“常回家看看”不再是一首歌。

  评论员 白岩松:

  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今天的节目一开始咱们先来看一部电影的一个片断,为什么一个新闻节目先来看电影呢?在看这个电影之前我们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您的父母今年六七十岁,起码还能活二三十年,你觉得跟父母还能一起待多长时间呢,不算不知道,一算看一跳,电影里有这样的细节。

  画面提示:

  《飞越老人院》电影片断

  “您算没算过这么一笔账,我们的父母现在都有七十岁左右了吧,我们假定他们来能活20年以我来说吧,我每年只有春节那几天能回家过,其实也就是五六天,但是每天真正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也就是两三个小时,五六天是十几个小时,二十年是200多个小时,想想就觉得可怕,总觉得20年还很长,可是这么算下来我们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就只剩下十几天了。”

  白岩松:

  让人掉泪,让人难过的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吧,就剩下这十几天了,为什么我们今天的节目要让大家先看这样的一段张扬导演的电影《飞越老人院》呢,很重要的是因为有一条新闻,在昨天《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来审议,在这个修订草案当中有一条“常回家看看”被入法了,引起了很大的争论,该争议吗?做得到吗?是不是可行的,我们来进入今天的关注。

  画面提示:

  2012年6月27日 北京

  记者:

  您父母多大岁数?

  市民:

  七八十岁吧。

  市民1:

  我妈62,现在只有我妈。

  解说: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市民2:

  我爸62,我妈59。

  记者:

  他们是自己在家吗?

  市民2:

  对,他们自己在家,现在父母年龄大健康可是问题。

  解说:

  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接近1.85亿,占到总人口的13.7%。

  一亿、两亿、三亿正在加速的人口老龄化毕竟给整个国家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正因此昨天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备受舆论关注。从原来的六章五十条,扩展到九章八十六条,新增三十八条修改三十八条,业内的专家把这次草案的修订称作是脱胎换骨的修改。同时,舆论是关注到了草案的几大亮点,其中包括明确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长期战略任务保护老年人财产等和权益,对失能老人给予护理补贴,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等等。而其中一条应该最引人关注,那就是修订草案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一规定也被大家通俗地理解为“常回家看看”,或将入法。

  这是一首传唱十多年的老歌,唱出了很多人的共鸣,如今这首歌却有可能成法律,统计数据显示,眼下的1.85亿老年人大约有一半子女都不身边,中国社会赡养老人的方式正在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发生着历史性变化。

  市民:

  多长时间回一次家?

  市民1:

  一年吧。

  市民4:

  确实觉得很少,但是没办法,没有假期。

  市民5:

  反正也是愿意儿女经常回家看看,但是他们工作压力大,也不想给他们增加负担。

  记者:

  自己心理有没有想着让他们多回去几次?

  市民6:

  是想,但是面对现实吧。

  白岩松:

  面对现实吧,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头,即便是非常重要,非常严肃的一个法律,如果其中没有一两条引起争议,和及其吸引眼球的点的话,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也很难以,还好这次咱们《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这个修订的草案中间有“常回家看看”引起了大家正、反、中立各方面态度各方面讨论的的点,媒体也都以此为重点进行了报道。所以呢,这个法还真引起大家的关注了,这可能就是“常回家看看”还没有入法,但是已经为老年人权益保护作出了自己一定的贡献了。其实这部法律非常非常的重要,“常回家看看”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个点,这里头看点媒体也在总结,比如说有老年人财产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惠,国家推进了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等等,但是我觉得最重要是第一条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长期战略任务,我觉得用不了太久的时间,中国的人口问题集中体现在老龄化快速的到达,而且是未富先老,同时跟低出生率之间将可能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以及遇到的最大挑战,甚至之一都有可能在未来拿掉,真这么严重吗?真有可能这么严重,就像现在的日本等国家一样。

  不过这个法律虽然仅仅是一个草案,而且在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过程当中,但是各方面的意见已经扑面而来,围绕“常回家看看”该不该入法,有的赞同有的反对,我们看一个调查,“常回家看看”拟写入法律你同意吗?支持是42.2%,可没过半。反对35.6%,比支持的少,无所谓22.2%。所以你可以看到从这三个比例可以看到围绕“常回家看看”在社会上还很难一时间达成一个共识,咱们围绕这样一个争议或者是讨论,继续关注正在审议过程当中的修订草案。

  解说:

  中国已经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也是目前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16年前中国第一部系统规范的老年人权益的法律——《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实施,现在这部法律也到了大修的时刻。

  画面提示:

  2011年5月25日新闻

  画面主持人:

  根据最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来看“常回家看看”或将入法成为法定的义务。

  解说:

  去年,这部法律的修改就曾引发社会热议。

  画面提示:

  2011年采访

  律师 鲁培栓:

  从执法的角度如果只规定这一条款,不设置相应的处罚条款,不为违法者设置相应的违法责任,则该条款就容易陷于空泛化,会导致这样一种现象,一大批人在违法,却无需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这样就会反而损坏法律的权威性。

  解说:

  去年5月到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曾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而山东大学的肖金明教授也开始参与到了这部法律的修订工作中。

  肖金明:

  执法检查的过程当中有很多问题,比如说我们是不是应该把积极应对老龄化当做基本国策?就要求我们政府加大财政收入,推进老年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尤其特别重要的就是,我们是不是需要把社会养老服务或者社会照料和社会优待,从社会保障当中独立出来。

  解说:

  据肖金明介绍,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起草工作从去年8月份就已经开始,经过全国各地开展的一系列调研论证,课题组曾向全国人大内司委提交过一份专家拟定的稿件。“常回家看看”被列进了这份稿件中。

  肖金明:

  老年人基本的需求,大家都公认的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经纪商的供养,第二是日常生活当中的照料,再一个就是精神慰藉。

  解说:

  肖金明教授目前居住在济南,而他的父母则在青岛生活空间上的距离造成的心理距离,他本人也颇有感受。他主张凝聚家庭的力量,让老年人真正健康生活,政府用法律保障子女形成一种观点和责任。

  白岩松:

  再次强调目前这个修订草案依然只是在审议当中,因此“常回家看看”入法后面应该还加一个问号,因为并没有立即变成现实。不过这个问题已经在审议过程当中,就已经挑动了我们的神经,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孩子,同时也可能就是父母,我们今天年轻,可能明天就会老了,关注今天的老人何尝不是在关注明天的自己呢。针对这个问题你多久可以回家看望父母?我们也进行了一个调查,结论我们看看,每周能够看父母的排到第二位是16.4%,每个月是13.8%,每三个月是9.5%,十个人里大概有一个,每半年是14.9%,排到最高的一个数值是一年才看一次父母33.4%,说明现在人口的流动离开自己的故乡的比例显著增大了,很多年都没回家了居然也是触目惊心是11.9%。所以“常回家看看”从道德上,从内心的角度来说应该入法,可是从入法的角度来说又有它严谨的要求,可能又有很多人觉得,它很难以操作,因此不该入法。接下来正好有两位专家对此的看法并不相同,我们连线他们。

魏鹏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