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雪代表赴淮安奉送黄河水土——送总理探亲 迎总理回家

2017-02-22 09:02:00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作者:刘清春 刘永恒

  滨州日报·滨州网2月21日讯 一抔一抔黄河土,一碗一碗黄河水,穿越41年,跨过千里的山河平原,从棉区红旗杨柳雪来到周总理生长的地方——2月18日,在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杨柳雪代表为象征总理精神的银杏树培土、浇水,并将周恩来故居取淮安土带回滨州。

  (向淮安周恩来纪念馆赠送周恩来骨灰撒落地滨州黄河入海口纪念土,滨州、淮安两地代表为赠送的纪念土揭幕)

  时间倒回41年前,三次接见杨柳雪代表的周总理永别人世,骨灰分四次撒向祖国的大江南北,最后一包就撒放在杨柳雪以南的黄河里,可见总理与杨柳雪与滨州的特殊感情。总理辞世后,杨柳雪民众每年都以质朴的农民礼仪祭奠其英灵,传承其精神。在黄河滩,供上雪白的棉花,点燃圣洁的烛炬,跪倒,公祭。今年,总理诞辰119周年,2月12日,杨柳雪人再到母亲河,取水取土,为此次淮安行作了充分准备。

  “探亲之旅”:在总理少年时曾栽培的小菜地里取土,为他带回“童年记忆”和“文化母爱”

  18日清晨,春光渐暖,代表团一行首先来到周恩来故居。虽是初春,但那的菜叶依然鲜嫩,绿油油的,与黑土、灰墙形成强烈对比。在那,周恩来故居管理处主任庞廷娅早已等候。在两位怀周学子的陪伴下,年近耄耋的杨秉利、王培栋首先缓步走入,在田埂中肃立,轻轻地取出土,放入花瓶中。然后,众人分批进入,静静地肃立、取土。这土,是江浙文化的底子,是总理童年的记忆。

  这故居,处于镇淮楼西北隅的驸马巷内,是总理出生、成长的地方,他在这里生活了12年。周家从绍兴而来,到周恩来这一辈,在淮安已是第四代。

  (在周恩来故居,杨秉利老人打出井水,喝一口周总理小时候曾经喝过的水)

  在厨房前、嗣母房左,有一块小菜地,周恩来幼时总爱在这玩耍,稍长后曾在此栽花、种菜、种向日葵,用汗水拌着井水辛勤地浇灌。正因此,周恩来自小对农业、农民就不陌生,对土地有深深感情,日后在延安带着臂伤还能成为纺线能手。

  周家人、周家风对总理人格养成至关重要,尤其是嗣母陈三姑对他的深深抚育之情。守寡的陈氏非同一般,出生书香门弟,对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无不通晓,丈夫去世后,她把一切的希望和全部心血都放在周恩来身上,她的涵养,她的“文化母爱”,是日后周恩来能喊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重要原因。

  因而,杨柳雪的淮安之行,首先是送总理探亲,为他带回“童年记忆”与“文化母爱”。

  “感恩之旅”:在周恩来纪念馆培土植树,杨再芬、孙海林跪倒在银杏树下痛哭

  紧接着,日光更暖,人们来到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在全国最大的总理坐像前,杨秉利等人敬献花篮,轻轻地整理缎带。

  (杨秉利代表滨州人民把《周恩来与杨柳雪》献给周恩来纪念馆)

  (杨秉利向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捐赠受周恩来接见时参加国宴的证件)

  走到情归厅,在那,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与杨柳雪互赠纪念土。杨柳雪向淮安捐赠图书《周恩来与杨柳雪》,杨秉利捐赠了当年受周恩来总理接见时参加国宴的证件,杨柳雪书画院副院长、职业画家范正祥向周恩来纪念馆捐赠美术作品《长城雄风》。

  “总理,您回家了!”银杏树下,在抛洒纪念土时,杨秉利动作缓慢似有所思,他的女儿杨兴芬跪在树下泣不成声,而出生于抗日家庭的孙海林更是痛哭难已。见此场景,路过的游客纷纷驻足,肃立致敬。当听到杨柳雪与总理的故事,他们动容、颔首。

  孙海林解释,他的家乡乌龙堂村诞生了滨县第一个党支部,与杨柳雪村仅一路之隔。他还记得周总理派当时的水利部部长钱正英来杨柳雪考察的情形,后来还派人给村里送来了一辆拖拉机、一台电视机,让周边乡村都受益。

  “一位国家领导人对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子如此重视,时刻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在我的心里,周总理就像是自己的父母一样。”孙海林说,今天有幸来到总理的故乡,心情特别激动,周总理一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他说:“周总理是国家领导人,是做大事的,我们是小人物,就要把身边的工作做好,这就是对总理精神最好的继承。”

  “文化之旅”:现场创作书画赠予淮安,京剧、吕剧、歌舞、诗歌飘香周恩来故里

  (在周恩来诞辰119周年丹青笔会上,艺术家挥毫泼墨念总理)

  午后,案板排开,宣纸铺展,杨柳雪书画家现场创作,用笔墨表达滨州人对总理精神的理解,对淮安当地热情款待的感谢。入夜,来自黄河畔的京剧、吕剧响起,与淮安当地的诗朗诵组成一台情深义厚的晚会。

  (纪念周恩来诞辰119周年晚会上的 曲目《绣红旗》)

  杨秉任激情满怀,当即赋诗《淮安纪行》一首。 “情系淮安一路歌,心念总理意切切。黄河水土慰忠魂,红潮漫卷杨柳雪。”而杨超利先生更是作诗多首。谨选两首摘登于此——

  怀念周总理 (1) 总理故乡在淮安, 骨灰撒在黄河间。 一生无私为人民, 分毫土地也不占。 中华儿女爱总理, 总理更爱我人民。 怀周词前恩来碑 , 祭奠总理在民心。

  怀念总理 (2) 鞠躬尽瘁保国安, 生与死别毫无关。 炮火连天他在前, 胜利凯歌冲云天。 南昌打响第一枪, 武装斗争红旗扬。 烈士鲜血洒疆场, 中华民众得解放。

  “家风之旅”:搀扶77岁的姥爷杨秉利,21岁的外甥女徐嘉蔚梦想考入周总理的母校南开大学

  (到达淮安,为了第二天的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杨秉利等人拿出材料,准备开会)

  杨秉利77岁了。当年,受总理第一次接见时,杨秉利只有30岁,女儿杨兴芬只有8岁。作为一次民间探访,淮安行耗费了杨秉利大量心血,准备了已半年。在淮安,行程紧凑,马不停蹄,不断讨论、接受采访,但杨秉利依然精神矍铄,每晚开会到十点、十一点。有个年轻的女子一路随行,随时准备搀扶——那是她的外甥女徐嘉蔚。

  徐嘉蔚在天津师范大学读大三,她的愿望是考取南开大学的研究生,因为那是周总理的母校。关于总理与姥爷,徐嘉蔚写了一段话——

  总理就像深邃的大海

  姥爷就像挺拔的山峰

  山水相依

  有了水的如软

  才显示出山峰的苍劲有力

  有了山峰的衬托

  显示出海水的有容乃大

  姥爷为总理奋斗一生的身躯

  就像山峰一样挺拔

  总理对全世界人民一视同仁的态度

  就像海水一样波澜不惊

  “成长之旅”:两个怀周学子第一次离开家人出远门,带着学校丰富的总理精神品牌

  78人的团队中,有两个特殊成员——怀周学校两个六年级学子赵佳男、赵芳坤,他俩是各自班里的学霸,品学兼优。行前,俩人就有些兴奋,一晚没睡好,早晨不到四点就起床了。这是他们头一次没有家人作陪的长途旅游,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兴奋地张望,写下《淮安之旅》的作文。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

  在淮安的总理文化中,特别是少见的各时期总理照片让孩子们睁大了眼睛。从小到大,各阶段的周恩来有着不同气质,但都很美。杨柳雪一行人讨论,感到总理相貌美,他的父、祖、母家富裕,都是美的人,因而有美的基因。总理的腔调美,普通话中带着江浙口音,因而有美的风味;总理的仪容美,是家风和南开校风给了他衣着仪态的戒律,让他始终注意保持美的风貌。某种程度上,周总理真是古典美现代表达的东方典型。

(总理像)

  怀周学校校长刘保国告诉记者,学校将总理精神作为宝贵文化鲜活传承,先后创办了校报 《怀周人》、 校刊 《崛起》、校歌《弘扬民族魂 实现中国梦》。通过手抄报、励志窗、板报、 条幅、校园网等多种载体传承总理精神,深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追求。每周一,师生都要在国旗下宣誓这校训。学校教学楼四层有:伟人篇、立德篇、励志篇、成功篇四个主题文化走廊。学校愿景是弘扬总理精神,装扮中华明天。刘保国希望,赵芳坤、赵佳男能将淮安行的感悟分享给全校,让孩子们在点点滴滴的总理故事中,传承总理精神,站在伟人肩上,长大成为国家栋梁。

  “互动之旅”:滨州网全程直播,让滨州、淮安实现了线上线下频密互动,记者所设摄大量素材将成为的宝贵历史影像

  17日早六点,启程那一刻起,滨州网就展开了题为“总理情 淮安行”的全程直播。单程就7个小时,此间车上,代表们讲总理故事,感慨滨州、杨柳雪的变迁,用歌声演绎总理情,滨州网记者一一记录下来,尽可能地让代表们都发言。

  如此一来,滨州家人们及时看到了车上、路上、仪式上、晚会上的现场图片,纷纷点击、点赞。当直播链接发到群里,人们又都在“总理情 淮安行”群中点评、留言,甚至创作诗歌,记者又择精彩花絮放入直播,实现了即时线上、线下的互动。

  活动间隙,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孙晓燕,周恩来故居管理处主任庞廷娅、周恩来纪念馆馆长陈明等都接受了记者采访。当他们看到滨州网的直播,同样纷纷点赞。截至目前,该直播点击量已超过2.7万。

  (从滨州到淮安,将近七个半小时的车车程,这些老人为了第二天的活动,准备会议一直开到晚上10点钟)

  除了直播,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还尽可能地拍摄了海量视频,包括杨秉利、王培栋、孟宪平等人晚上讨论的会议画面,等待我们剪辑出来,相信这些视频将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

(周恩来故居合影)

  因而,这次淮安行,是送总理“探亲”之旅,也是迎总理“回家”之旅,是感恩之旅,也是文化之旅、互动之旅,在感动着淮安民众。3月5日,周恩来总理诞辰119年周年纪念日,杨柳雪将隆重举行淮安土的撒放仪式,让这份探亲、感恩、文化、家风、成长之旅,融化在民众心间,沉淀进历史中。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李丽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