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倩穿梭于设备间,巡检管线、阀门运转情况。
孙一倩和同事在生产装置现场。
孙一倩在公司乙二醇车间控制室查看运行数据。
孙一倩指导年轻工人操作技能。
记者 庄滨滨 通讯员 刘海军
4月25日,刚从成都赶回德州的华鲁恒升主任技师孙一倩风尘仆仆,上午刚参加完省里组织的一个座谈会,下午她就准时赶到公司乙二醇车间控制室。查看设备运行的指标数据,期间,更是爬上10多米高的管廊,巡检管线、阀门运转情况。“这里的每一个设备、每一个管线,甚至每一个阀门、螺丝我都摸过,在我眼里都是有温度的。”穿梭于5万吨乙二醇装置的钢铁森林里,孙一倩的话语透过隆隆的设备运行声,格外有力。
作为华鲁恒升唯一一位主任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孙一倩从事化工行业20多年来,凭借着对技能操作的拼劲和创新求索的闯劲,她从一名操作工,如今不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而且前不久还接连摘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山东首届“齐鲁工匠”称号,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化工女“超人”。
细心摸索特色操作 带动25万吨DMF增产增效
1993年7月,毕业于北京化工学校的孙一倩进入华鲁恒升公司,被分配到新成立的联醇岗位。她虚心向老师傅请教,细心摸索工艺数据,逐步掌握了操作技术,不到两年就成为岗位主操作。1996年,鉴于她在运行控制中的出色表现,被车间聘为岗位技术员。
谈起当年个人的快速进步,孙一倩感慨地说,作为同期参加工作人员中的佼佼者,工作带给我的满足感让我懂得了只要付出和耕耘,必定会有满意的收获。“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我更加追求进步,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我的小目标就是——成为化工生产领域的行家里手。”
就在孙一倩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机遇也在眷顾着她。那时候,随着国际聚氨酯产业向中国的转移,作为该行业的配套产品,DMF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2000年,华鲁恒升采用低压法合成甲胺、接触法合成DMF,新建了有机胺和DMF装置,孙一倩被抽调到新系统参与开车。由于国外企业技术封锁,国内行业壁垒,当时没有可借鉴的操作经验,也没有培训机会。面对未知的领域,孙一倩晚上挑灯研究流程,白天和同事一起研究开车方案,一有时间就扎到资料室查资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首套装置一次开车成功,而她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系统操作技术并在车间内推广。
在孙一倩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短短五年间,华鲁恒升DMF装置产能提升到25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DMF制造商,质量和消耗指标也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目前的华鲁恒升,已成为三甲胺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和DMF行业标准的修订单位。
技术革新创新求索 一年为企业增效3000万元
2004年,孙一倩被授予公司岗位能手,2005年被授予学习型标兵,兴奋之余,她也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在工作中,她始终把生产效益最大化放在首位,积极推动岗位工艺操作技术革新和优化控制,形成了独特的控制操作法。甲胺不同产品比例生产操作法、萃取精馏塔萃取剂量控制法、精馏塔液泛的先期判断和控制法、蒸发器积液判断及安全高效处理法、开车投料触媒层温度控制三点判断控制法……一系列的创新与探索,有力地保证了装置的稳产高产、增产增效。
“孙一倩作为一个全面的操作能手,尤其在生产不稳定的前提下,她的理论水平在实践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基本上每个岗位有问题,我们都会请孙老师来参与实践的操作指导,解决问题,让员工尽快学习到她的专业操作知识,有利于生产的稳定。”在华鲁恒升乙二醇车间主任崔海涛看来,孙一倩的技能素养在技术团队中很罕见,她不仅能够对生产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确保生产稳定,而且遇到问题行胜于言,往往用行动验证,为现场操作人员提供生产指导。
“创新永无止境,每天都是起点”,孙一倩常用这句话自勉。在DMF生产初期,催化剂、蒸汽和一氧化碳消耗量很大,公司组织技术改造和革新,孙一倩将目光瞄准了蒸汽降耗这一突破点。经过反复摸索,她逐步掌握了边缘化操作,经过多次测试,使有机胺蒸汽消耗下降近30%,仅此一项就使每吨产品生产成本降低400元,一年增效3000万元。她还通过调整萃取塔萃取剂,每吨混胺排污量平均降低近50%;通过利用冷凝液闪蒸回收蒸汽,用于低压低温精馏塔供热,每小时回收蒸汽量2吨以上。
2008年,公司开发高端三甲胺,在技术改造过程中,孙一倩积极参与改进工艺,实现了高端三甲胺双系统无扰稳定切换,使产品纯度达到99.9%以上,主要参数指标成为国家标准起草依据。凭借丰富的操作经验,在2009年11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能大赛化工总控工比赛中,孙一倩取得了两个单项第一和个人总成绩第一的好成绩。
喜欢挑战 正在参与50万吨乙二醇项目建设
行业技能大赛的成功,成为孙一倩成长路上的一个加油站。2010年,华鲁恒升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孙一倩作为技术带头人进入乙二醇项目组,全程参与了从装置建设到原始开车一直到正常生产的整个过程。
彼时,煤制乙二醇是五大新型煤化工领域之一,在世界上都是比较前沿的项目,技术壁垒重重,无任何的借鉴参考,而且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需要更高素质的操控者。面对未知领域,孙一倩晚上挑灯研究流程,白天和同事一起研究开车方案,一有时间就扎到资料室查资料。开车成功后,孙一倩努力掌握各种规范,熟练应用各种软件,不断提升操作技能和水平,经过不断的反复实验和摸索,这套装置终于达到满负荷生产,而且原料消耗、产品品质都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目前,华鲁恒升总投资26.7亿元的5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孙一倩参与了项目前期的论证和设计工作,下一步还将参与开车。项目明年项目投产后,将会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单套煤制乙二醇生产装置。“看着项目离开车的日子越来越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成长起来,这种成就感让我很开心。”孙一倩告诉记者,在自己看来,化工行业充满挑战,每当自己攻克难关,就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一路走来,孙一倩以她的付出与能力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充分认可。公司岗位能手、学习型标兵、先进个人,山东省首批“金蓝领”技师、山东省首席技师,全国石化行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一项又一项的荣誉与称号接踵而至,而她十分清楚,作为一名技术能手,她的根在基层,她的爱在企业。孙一倩坦言,这一路走来,收获了鲜花,付出了汗水,也饱含着对企业的感恩和热爱。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将以执著和勤奋继续实践知而获智、勤奋致远的岗位成才之路。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