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1日零时许,德州市首张生活服务业增值税发票在德州美丽华大酒店顺利开具。
消费者冷先生展示德州市首张生活服务业增值税发票
去年6月1日,德州营改增试点纳税人顺利申报纳税
□记者 翟岩 通讯员 吕红涛
2016年5月1日这一天,我国实行了60多年的营业税完成历史使命,退出历史舞台,同时营业税改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在我国实现了对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全面覆盖。如今“营改增”全面推开已满一周年。这场被称为“中国税制分水岭”的重大税制改革到底让多少企业受惠?纳税人又有哪些获得感?近日,大众网记者通过采访德州市国税局以及部分企业了解到,自2013年德州启动营改增试点,特别是2016年5月1日营改增全面扩围以来,德州市国税系统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等重重压力,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如期完成了各项改革任务。从一年来的运行情况看,营改增打通了增值税抵扣链条,消除了重复征税,直接减轻了纳税人负担,营改增带来的税改红利已经密集释放,外溢效应也在逐步显现。
保驾“营改增” 国税人“蛮拼的”
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大众网记者从德州市国税局了解到,营改增扩围共涉及德州市全市29332户纳税人,企业9647户,任务重,压力大。为夺取营改增战役的胜利,德州市国税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国税局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营改增工作精神,统筹做好综合协调、技术保障、办税服务、税负分析、宣传培训等各项繁重工作,前后打赢了“开好票”“申报好”“分析好”“改进好”四场战役。
“德州营改增的顺利推进,主要得益于将各项工作都做在了前面。”德州市国税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营改增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在改革过程中,德州市国税局注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用创新方法开展工作、深化改革。在推进营改增纳税人税库银三方协议签订工作中,德州市通过优化三方协议签订流程,变纳税人“多头跑、多头找”为“纳税人一次填报,国税银行内部流程”,实现了“三方减负、多方共赢”。在寻找失联纳税人方面,充分利用第三方信息,选取16类信息作为分析重点,依托综合治税机制查找失联纳税人
此外,为有效应对业务激增,德州市各级国税部门启用应急办税服务厅8个,设立了营改增服务专区、绿色通道,实施窗口动态调整。去年办税服务厅增设发票代开窗口73个,增配自助办税终端24台,组建厅内申报、预审辅导队15个。
数据显示,德州市目前共有营改增纳税人37326户,比2016年4月底增加7221户。其中,2016年5月1日营改增扩围涉及四大行业纳税人29332户,包括建筑业5199户,房地产业750户,金融业572户,生活服务业22811户。营改增扩围的四大行业纳税人中,企业类纳税人9647户:建筑业3943户,房地产业740户,金融业568户,生活服务业4396户。
那么,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目标是否实现了呢?目前,从全市乃至全国来看,四大行业中的26个小行业,已经全部实现了行业税负下降。而且,经过近一年的磨合,这些企业的比例逐步降低。
德州国税工作人员指导纳税人填写表格,纳税人跑一次腿,即可办理所有确认项目。
德州市国税局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宣传“营改增”政策。
"减法"换"加法" 减负效果让企业“点赞”
“营改增”被称作“壮士断腕”的改革,就是要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对于税改红利,企业的感受是实实在在的。
“说实在的,去年3月份听说我国要全面实施‘营改增’时,我们公司内部充满了焦虑。”德州银行副行长朱建丽介绍说,山东省德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税务总局千户集团企业,也是德州最大的地方商业银行,2016年5-12月份实现销售收入11965.05万元。缴纳增值税448.66万元(期末留抵税额70.89万元),税负率为3.66%(包括期末留抵税额,税负率为3.08%),按原营业税政策计算应纳营业税为649.05万元,营改增后累计减税200.39万元,税负从5%下降至3.66%,下降率达26.80%。“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心多余了,企业在营改增试点推行后,真正享受到了国家税制改革带来的红利效应,实现了我们金融业营改增后税负只减不增的承诺。”
除了金融业,服务行业纳税人也分享到了税制改革带来的红利。“我们公司今年1、2月份共缴纳了9641.58元的税款,相比营改增前的19426.80元,平均每月节省了4892.61块钱,等于国家每年给我发了近6万元的红利。”日前,山东省宁津县德州金帝餐饮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李再港高兴地说,“这样每个月节省的税费可以用于提高员工工资待遇,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顾客光顾。”
营改增“乘法”效应渐显 新旧动能转换“跑步走”
减税仅是营改增带来的红利中的一个部分。除直接减税效应之外,不少收到了实实在在减税红包的企业,在本身降成本、去库存的同时,对产业升级、企业发展、就业创业等产生更多的正面“外溢效应”。不少企业将税制改革分得的红利用于设备更新和研发,以及顺应新税制带来的组织结构优化,这不仅有助于促进我市经济的转型升级,而且对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间接释放了经济增长动能。
“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后, 2016年应税收入达到3亿多元,改制过程中我们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人员设备扩充,广告费及营业网点装修费用在历年基础上大幅增加,仅仅这几项将投入400多万元。国家实行营改增,不仅给我们吃了政策‘定心丸’,还给我们送了优惠‘大礼包’,更增加了我们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信心。”山东平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理事长陈海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时,算了一笔账:公司2015年缴纳营业税670万元,根据2015年数据测算,实行营改增后,由于增加了抵扣项目,实际缴纳税款比之前减少67万元。通过税制改革节省下的这笔资金将更加利于企业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
此外,受益于“营改增”后重复征税问题的逐步缓解,实施“营改增”推动了企业经营专业化,促进了主辅分离,改变了企业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通过促进专业化分工协作,一些研发、设计、营销等内部服务环节从企业主业剥离出来后,更加专注于提供某类型服务,成为效率更高、专业更强的创新主体,催生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为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营造了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
“一对一”订制辅导 让政策红包“人人享”
“多亏咱宁津国税局的女税官送来‘及时雨’,才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啊。”山东省宁津县华府酒店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蔡莉介绍说,她所在的公司主营业务是餐饮服务。这次全面营改增从地税的“娘家”,嫁到国税的“婆家”,作为生活服务业一般纳税人只要能取得进项抵扣,就可以实现减负。但是公司购进的肉、蛋等原材料无法取得发票,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导致抵扣链条出现了“中梗阻”,企业税负不减反增。
宁津县国税局女税官张立京知晓这一情况后,在“一对一”辅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税人员懂经济、会管理、晓政策、知信息的优势,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公司的采购人员,一家一户的进行考察了解,将肉类、蛋类等相对独立的业务进行外包,把不能抵扣的费用转化为可以抵扣的外购服务,成功打通了抵扣链条。“现在我们每月购进肉类10万元,抵扣进项税款1.3万元;每月购进蛋类6000斤,抵扣进项税款0.25万元。单单这二项每年就可以为公司节约税费18.6万元,真正实现了减税降负。”谈起营改增带来的红利,蔡莉不吝赞美。
“营改增后企业出现税负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投资周期、资本构成、管理情况、政策熟悉程度等多种因素都会产生影响。”德州市国税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帮助纳税人切切实实享受营改增政策带来的红利,针对纳税人不适应新税制的问题,从去年全面推开营改增到现在,国税部门结合纳税人的不同需求,逐行逐户走访调研,通过辅导企业依法进行抵扣、完善内部管理、健全财务核算,帮助企业最大限度享受到改革红利。“我们组织255名业务骨干组建74个流动辅导队,实施一对一精准辅导3269户次,并举办215场次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纳税人5.7万人次,培训面达到100%,实现了纳税人懂政策、会核算、能申报的目的。”
大众网记者还了解到,为了让纳税人掌握政策规定更精准、享受税收优惠更彻底、抵扣进项税额更充分、办理涉税事项更清楚,引导纳税人更好地提升对税制的适应程度,降低企业税负,近期德州市还开展了新一轮的营改增政策大辅导工作。此次辅导对象涵盖了所有增值税纳税人,重点关注在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以及营改增后出现税负上升的纳税人,力争让更多的企业充分掌握改革政策,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及时调整经营理念,更好地适应新税制,更多的享受改革带来的减税红利。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李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