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永祥贡砖生产基地年产三百万块,仍供不应求。
生产现场。
出炉的青砖。
景永祥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
敲之有声,景永祥向记者展示。
大众网记者 侯晓 袁志威
史学界对北京城有一种说法,那就是漂来的北京城,顾名思义,历史上的北京皇城衣食住行所需物资,大多通过京杭大运河从富庶的江南地区漕运而来。作为聊城人,孰不知建造皇城的青砖,多半来自咱临清。在临清民间,流传这样的民谣:临清的贡砖,北京的城,紫禁城上有临清。
据《临清州志》记载,临清砖窑始于明代永乐初年,清代仍延续烧制,一直到清代未年才停烧,前后延续近五百年。时至今日,临清贡砖已有六百余年历史。近年来,随着各地旅游业蓬勃发展,临清贡砖再获重生,不但恢复了生产线,而且源源不断地供给国内外各大市场。
在临清,贡砖生产基地主要有三处,分别为临清永祥贡砖、魏家湾贡砖展示基地、临清市华建建材厂,三家基地每年合计总产量达千万块,已然形成成熟稳定的产业体系。临清贡砖的魅力及历史底蕴何在?日前,大众网记者实地探访了临清永祥贡砖生产基地,为网友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明清时最兴盛 砖窑达数百座
据史料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为了迁都,用时十五年在北京大兴土木,营建皇家宫苑城池,临清砖官窑业便创设于此时。当时,营建皇宫和整个国都建设同时进行,皇宫用砖与各王府、皇陵、北京城墙以至修长城所用砖,主要来自山东、河北和江苏,山东则以临清州为主。
据《直隶临清州志》记载,临清砖官窑在明代“设工部营缮分司督之”,顺治十八年(1661年)裁工部营缮分司,以山东巡抚领之,监办官为东昌府同知,承办官为临清州知州,分管官为临清州吏目:税课局大使,临清仓大使,夏津县巡检,清平县巡检。乾隆五十年(1785年)“专归临清州管理”。
在临清地图中,运河两岸仍有东窑、西窑、张窑、陈窑等地名。据史料记载和实地考证,明清两代临清贡砖制造业最为繁盛,砖窑多达数百座,大多依运河而建,绵延三四十公里。康熙年间,客居临清的江南文士袁启旭曾赋诗:“秋槐月落银河晓,清渊土里飞枯草。劫灰助尽林泉空,官窑万垛青烟袅。”
明清时期,临清窑工和各种杂工达几十万众。据记载,临清所有官窑,每一座都划给四十亩地,专供窑户取土、盖窑、堆柴、存放砖坯和成砖之用,按一百九十二座窑计算,占地面积7680亩。如果按每窑生产用工最少50人计算,光纯粹造砖的工人就有9600人,如果再加上其他杂工,数量更可观。
制作工序讲究 足有二十几道
临清砖,北京城,临清民间还有这样的说法,毫不夸张。头顶这一荣耀和光环,临清贡砖走过了六百年历史,临清境内至今保有完整且原汁原味的生产线,无论是工序还是用料,都沿袭了最正宗的贡砖烧制工艺。在临清西陶屯村,有一位79岁的景永祥老人依然坚守着这项老工艺。
景永祥是临清贡砖烧制技艺第四代传人,也是该项工艺唯一传承人。景永祥告诉大众网记者,临清贡砖烧制供艺仍在采用传统工艺,也只有传统的方法才能烧制出最好的砖,如何掌握火候,烧到何种程度,何时停火,都十分讲究,把握不好,产出的砖就会有瑕疵。
景永祥介绍,一般来说,临清贡砖烧制工艺包括选土、碎土、澄泥、熟泥、制坯、晾坯、验坯、装窑、焙烧等二十几道工序,这些工序复杂而精细,缺一不可。临清贡砖用土讲究,用当地特有的莲花土以及漳卫河水烧制的砖别有特色,有“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不碱不蚀”之说。
景永祥向大众网记者进行了演示,只见他拿着小石块对着一块贡砖轻敲几下,确实发出了悦耳的响声。景永祥说,明清能将临清砖窑设为官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临清优越的土质,所谓的莲花土是由黄河多次冲击淤积而成,埋藏地下一米多深处,这种土呈红白黄三色相间,细腻无杂,适宜制砖。
数百年代代传 至今没有断档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临清贡砖烧制工艺传承六百年,走到当下实属不易。中间偶有衰落,但代代相传,始终没有断档。以景永祥为代表的景氏砖窑是临清古运河沿岸的传统砖窑之一,景永祥是第四代。根据现有资料记载,景氏砖窑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末的景玉科。
后来,景玉科将贡砖烧制工艺传至后代景传善,新中国成立前后,又传至景兴吉。景永祥说,就在当时,贡砖生产开始由官用转为民用。新中国成立后,传承人景广德再次继承。上世纪六十年代,低成本红砖的出现对贡砖形成了巨大冲击,市场开始萧条的苗头,景氏砖窑一度停产,但传承从未断代。
到了景永祥,尽管他掌握着完整的贡砖烧制工艺,但制砖看上去已是夕阳产业。即便如此,景永祥在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仍然扛住压力,于1996年建立西陶屯砖厂,不仅劳作第一线,还恢复了贡砖烧制业务,全面负责生产、销售、管理等工作。当时的景永祥已年近六旬。
在传承问题上,景永祥延续老传统,他唯一的儿子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继续从事贡砖生产和传承,可谓景氏砖窑父子兵,后继传承无担忧。近年来,景永祥父子迎合新形势,不断创新探索,对传统烧制工艺进行改革,将传统的手工碎土改为机器碎土,柴类焙烧被无烟燃煤替代,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老工艺获新生 市场供不应求
在景永祥的悉心经营下,临清贡砖生产似乎开始焕发第二春。走进永祥贡砖生产基地,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立刻映入眼帘,几十名工人各司其职正在劳作,整齐排列的已烧制完毕的青砖从远处望去甚为壮观。这些贡砖即将发往国内外各地。
景永祥说,近年来,贡砖生产开始呈现火爆状态,尽管面临国内不少同行企业的竞争,但临清贡砖凭借过硬的质量和独有的特色在国内站稳了脚跟。从最初的一座砖窑,景永祥已经增建至八座,平均年产量能达到三百万块。即便如此,仍供不应求。
据景永祥介绍,贡砖烧制受节气影响比较大,在冬季,砖块容易出现断裂,因此生产必须暂停,另一方面,工序繁琐,以一窑砖为例,制坯大致需要一个月,烧砖至出炉同样需一个月,满打满算,一座窑每年最多烧十二茬砖,产量比较有限。
景永祥真可谓遇到了幸福的烦恼。面对大批量的订单,景永祥经常忍痛拒接。分析订单多的原因,景永祥表示,各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加大了贡砖的需求量,古建筑的修葺及建设需大量用砖,包括北京故宫修复、蓬莱阁城墙等对临清贡砖都有长年的需求,甚至远销到韩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