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艺人李延平:黄河胶泥捏出生活百态

2017-04-12 08:45:00来源:大众网作者:侯晓

  李延平和他的泥塑作品。

  李延平和他的泥塑作品。

  李延平和他的泥塑作品。

  李延平和王立河。

  大众网记者 侯晓

  在聊城文化界,说起“泥痴”,都知道是李延平。今年55岁的李延平自幼酷爱泥塑,多年来痴迷于泥人工艺的研究和制作,圈内人送其雅号“泥痴”。李延平的作品造型多样,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艺术价值极高。在聊城泥人圈,李延平自成一家,其作品大多取材于农村,处处散发着浓郁的乡村气息。

  李延平的童年时光大多在临清戴湾度过,戴湾正坐落于运河边,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让李延平对黄河淤泥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当时,在聊城乡村集市,处处可见卖泥哨和泥模的老艺人。于是,年幼的李延平在河边挖来胶泥,自己琢磨着做泥哨、泥人。李延平的童年与泥作伴,可以说,这是他艺术生涯的启蒙阶段。

  直到参加工作,李延平仍保持着捏泥人的兴趣爱好,对他来说,已经深入到骨子里。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学习,李延平开始萌生拜师念头。1986年,在听说出身于马官屯泥人世家的郑克勤后,李延平硬着头皮走上拜师路。出乎李延平的意料,郑克勤愿意收下他,不过建议他放弃这门要饭的老手艺。

  不过,在李延平看来,泥人非但不是要饭的老手艺,相反是聊城黄河边独有的传统文化,应该发扬传承,而且很有希望做成文化产业。学成之后的李延平最终辞职走上艺术路,在聊城公园内创建了属于自己的泥人工作室“泥石斋”。之后,多次易址,过着居无定所的清苦生活。即便这样,追求艺术的脚步从未停歇。

  1996年至1998年,李延平多次到天津、江苏、陕西等地拜师学艺,取其之长,补已之短。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李延平结合从外地学到的经验,对马官屯泥人的制作工艺作了改进,包括将原来用来扣制泥人的泥模改为石膏模、增加烧制工序、增加颜色种类等,弥补了传统工艺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尽管是外姓人,但李延平的聪颖和谦逊尤其受师傅郑克勤的赏识,因此,李延平成为了马官屯泥塑的第五代传人。聊城泥塑造型多样,风格迥异,多为泥哨、历史人物、动物等,但李延平的作品自成一派,多为农村题材,处处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代表作《幸福黄河汉子》和《幸福黄河泥娃》在业界广受好评。

  与泥塑结缘,还让李延平于1988年无意间结识了一位艺术路上的挚友,他就是开发区北城办事处王庄村的王立河,东昌澄泥烧制技艺传承人。王立河的作品以圆形为主,代表作为蛐蛐罐,李延平的作品则以异形为主。2015年,李延平干脆搬到了王庄村,与王立河作伴,老哥俩互相帮扶,互相补充,在聊城文化界也算是奇特的文化现象。

  李延平表示,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很丰富,但分布相对零散,可考虑建非遗一条街,将资源集中整合,这样既有利于老艺人的互相交流,又容易形成凝聚力和传播力。李延平认为,文化也能形成品牌效应,一旦品牌建立,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形成文化产业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乐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