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娄花
项目建设是加快发展的载体,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加速器”。2月12日,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五年来,青岛市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总体要求,启动了亿元项目建设“快进键”,大项目集束发力,发挥了在促进供给与需求对接、投资与消费衔接、项目与民生连接的关键作用,为全力谋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纬巨变;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清晰擘画高质量经济增长蓝图;全速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支撑青岛实现新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勾画出广阔空间。
五年间,亿元项目建设集聚发力,实现投资万亿“量级”
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青岛市聚焦重大项目建设,狠抓有效投资落地见效,大项目建设强度前所未有,发挥了对调整经济存量、优化发展增量的引领支撑作用。据统计,2012年-2016年,青岛市开工建设亿元以上投资项目3032个,累计投资1.25万亿元,占五年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43.1%。尤其是2016年,全市围绕“三中心一基地”战略,借力“调稳抓”活动和“三个一千”活动,全面掀起大项目开工热潮,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599个,投资1538.3亿元,同比增长30.2%,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五年间,亿元项目产业结构率先转型,有力助推经济“转调创”
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青岛市以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为目标,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蓝色高端新兴产业,实施精准定向招引和“进现场、解难题、促开工”专项行动,亿元项目投资结构率先实现由工业投资向服务业投资主导的转型变轨。2012年-2016年开工建设的亿元项目中,第一产业项目44个,累计投资84.8亿元;第二产业项目1350个,累计投资3808.2亿元;第三产业项目1638个,累计投资8574亿元,亿元项目投资产业结构比例0.7:30.5:68.8。
2016年,新开工的亿元服务业项目一路领涨,成为带动青岛大项目投资稳中有进、结构改善的强劲动力。2016年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中,第一产业项目10个,投资18.9亿元,增长83.5%;第二产业项目223个,投资384.6亿元,增长22.3%;第三产业项目366个,投资1134.8亿元,增长32.4%,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例进一步调整为1.2:25:73.8。
五年间,重点板块投资表现抢眼,“一谷两区”亿元项目引领发展“先手棋”
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青岛市把“一谷两区”作为“转调创”和蓝色经济发展的三大平台和城市跨越发展的重要支点。围绕创新驱动发展要求,“一谷两区”以大项目建设源源不断的澎湃喷涌内生动力,发挥着科技创新的辐射带动效应,成为青岛蓝色经济跨越发展的增长极和新引擎。2012年-2016年,“一谷两区”亿元以上投资项目971个,累计投资4344.4亿元,占五年来全市亿元以上项目投资总量的34.8%。蓝色硅谷以创新为引擎,突出科技孵化和创新驱动功能,五年来开工建设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海洋技术国家科学实验室、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等亿元项目66个,完成投资279.6亿元,占五年来“一谷两区”亿元项目投资总量的6.4%;西海岸新区以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海洋高新区等9大功能区为载体,加快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五年来开工建设万达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双星搬迁改造项目、海尔工业4.0示范基地、万达游艇产业园、藏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惠普软件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及产业示范基地、中铁青岛国际博览城等亿元项目759个,完成投资3692.7亿元,占五年来“一谷两区”亿元项目投资总量的85%;红岛经济区围绕打造升级版蓝色高新区战略目标,全力推进1+5主导产业,加快培育壮大软件信息、高端智能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研发、节能与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打造科技人文生态新城,五年来开工建设中国移动(山东青岛)云数据中心、中科青岛研发城、青岛会展中心、青岛科技馆等亿元项目146个,完成投资372.1亿元,占五年来“一谷两区”亿元项目投资总量的8.6%。
五年间,“重量级”项目龙头带动,激发供给侧改革“新动能”
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青岛市紧跟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海洋+”、“大众创新、万众创新”战略部署,推动一大批“重量级”项目频繁上马,促进了新业态、新产业等“新经济”模式加快崛起,提升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准度。2012年-2016年,全市10亿元以上项目236个,累计投资4752亿元,占五年来全市亿元以上项目投资总量的38.1%。2016年,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62个,同比增加14个,完成投资663.6亿元,同比增长54.2%。
——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助力工业迈向“中高端”
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青岛市以“大项目带动产业链”为发展模式,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孕育发展,加速工业经济迈向中高端。2012年-2016年,全市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99个,累计投资3702.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54个,累计投资952.9亿元,占五年来全市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投资总量的25.7%。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北汽新能源汽车莱西生产基地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项目的上马,奠定了青岛在国内“汽车城市”的重要地位;中车四方股份高速列车技术改造项目、城阳动车小镇等配套项目的建设,构筑起青岛国际一流的高速列车创新和产业化基地; 94家老城区企业搬迁关停,青钢、双星轮胎、海晶化工、青岛碱业、双桃精细化工等异地重建,实现了“产业转移升级、城市功能优化、县域活力增强、居住环境改善”为特征的新型工业格局;空客直升机、新松机器人、庞巴迪动车、上汽通用五菱发动机、双星工业4.0智能工厂项目、赛轮股份高性能巨型子午线轮胎等新兴制造业项目的落地,为青岛加快构建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了后续支撑和发展动力。
——交通运输重大项目搭建起立体交通框架
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青岛市按照“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大青岛空间发展框架,加快推进一批具有跨世纪意义的交通项目建设,尤其是率先在山东省内进入轨道交通时代,全方位提升了城市的功能品质,增强了城市的载体能力和辐射能力。2012年-2016年,全市亿元以上交通运输项目117个,累计投资989.6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交通运输项目14个,累计投资649.7亿元,占五年来全市亿元以上交通运输项目投资总量的65.7%。地铁2号线、地铁3号线、青荣城际铁路、海青铁路、青岛北站、济青高铁等轨道交通项目像一条条流动的血脉,开启了“畅通城市、成就未来”的梦想。总投资380亿元的胶东国际机场的开建,即将展现一个功能齐全、全国领先的新型航空城市,青岛城市交通立体网络框架正在搭建而成。
——社会事业重大项目加快补齐公共产品和服务短板
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领域谋划建设了一批社会事业大项目,着力补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短板,为全面增强文化实力、提升城市品质、造福百姓民生和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发挥着投资的关键作用。2012年-2016年,全市亿元以上社会事业项目176个,累计投资1003.6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社会事业项目累计投资565.2亿元,占五年来全市亿元以上社会事业项目投资总量的56.3%。海上嘉年华、东方影都、即墨古城、东方伊甸园等超级旅游大项目开拓出产业融合的新领域;崂山二中迁建、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青岛中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产学研基地、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等重点教育事业项目打造出教育资源新优势;世界园艺博览会、青岛市民健身中心、文化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公共服务项目提升民生设施新能级,为加快实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的更高层面奠定坚实的基础 。
长风万里卷潮来,会当中流击水时。以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的有效投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时代命题,也是青岛市率先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后续保障。未来青岛市投资领域将继续以“三中心一基地”建设为引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一如既往地执住高端大项目“牛耳”,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蓝色跨越新蓝图增光添彩,做出留存楮墨的新业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