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首页内容 -> 大众访谈 

 

杨洪基:重录《滚滚长江东逝水》
□ 本报记者 宋庆祥 本报通讯员 马士利
来源:   2004-09-27


  日前,著名歌唱家杨洪基来我省演出,谈了一段鲜为人知的隐情和未了的心愿——

  杨洪基: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政府特
殊津贴获得者。1941年2月生于辽宁大连。1959年考入大连市歌舞团,
1962年调入北京总政歌剧团至今。曾在多部中外大型歌剧中扮演主要
角色,为几十部电影、电视剧演唱主题歌。获第四届全国戏剧“梅花
奖”。
  记者:刚才您的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博得了全场观众的热
烈掌声。这首歌,曾风靡全国及东南亚。您是怎样获得成功的?
  杨洪基:说起来惭愧啊!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成就了我,而
实际上,我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仓促上阵的。在应邀试唱这首歌时,
我并没有特别在意,听说在我之前已有20多位演员试唱了此歌。所以
到录音现场时,我第一次拿到词谱匆忙看了一遍就开始录音了,而且
还是低八度唱的。但是,作曲家谷建芬和总导演王扶林却选中了我,
认为我的音色雄浑、苍劲,富有历史感,只有这样的声音才“衬”得
住!
  回想那次录音,简直是“隔皮猜瓜”,《三国演义》的片子还没
有拍出来,一个镜头也没有,不知导演具体的要求,不知片子的具体
内容,是先写好歌曲,根据对歌曲的理解来演唱。当时,对片子和歌
曲理解得还不够,有的地方唱得还不到位。经过这十几年不断演唱,
不断感悟,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唱得更贴切了。以后有机会,
我想重录一遍,一定比现在更好听。
  记者:您在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
出,一举成名,说明您的功底是非常厚实的。
  杨洪基:对于民族传统文化,我一直倾注着浓厚的兴趣。日常生
活中,我迷古董、迷古诗词、迷书法绘画,尤其是对与自己的专业有
近缘关系的民族戏剧与古曲,更是情有独钟。前些年,我曾在中央人
民广播电台演播过《念奴娇》、《渔歌子》、《知了歌》等许多中国
古典歌曲和佛经歌曲。这些爱好与尝试都是兴趣所致,也奠定了我的
民族文化底蕴,以至在机遇来临时驾轻就熟。
  记者:很多人都说,您是一个无师自通、一学就会、天赋很高的
人,是自学成才者的榜样。您的事迹曾经鼓舞了不少青年人,对此,
您有什么认识和体会?
  杨洪基:说起我的自学道路,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高中二年
级就进了大连市歌舞团,没有机会上大学深造,没有系统地学过文艺
理论,至今说起来都是一个缺憾。但是,我有个永不服输的犟劲,不
能上大学的现实,又反过来激励了我的自学干劲。我深知不经过音乐
理论的系统学习,很难成为一名演唱各种高难度作品的歌唱家,所以
我在年轻时代自学完一个声乐大学本科学生要学习的音乐理论,包括
钢琴和声学、视唱练耳、意大利语等。1979年,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
征尔来华与中央乐团合作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乐,其中《欢乐颂》中
男中音独唱及四重唱,他曾建议从国外带来,中央乐团不同意。在全
国几十名歌唱演员的选拔中,我被选中,在演出中受到小泽征尔的赞
扬。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自学同样能成功,并非上大学一条道。但我
特别想告诉年轻人,能上大学还是尽量上大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
地学习比自学知识增长得快,学得全面,不能有以自学为由、进不进
大学无所谓的思想。
  记者:现在有的人一旦小有名气后,就显得很浮躁,动不动就“
跳槽”,今天在这里干,明天在那儿干,您对这种风气有什么看法?
  杨洪基:一个人取得成功,首先一条是要扎扎实实。虽然有句老
话是“人挪活,树挪死”,但实际上,人也不能老挪,可能换的地方
对了,你一下子出来了,出来了你就应该知足,在这块儿踏踏实实地
干,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一看那个地儿又好了,在这刚刚扎点儿根,
又换一个地儿,我看最后也是一事无成。所以我想如果自己真要干这
个事,就应扎扎实实把这个事业搞好、搞精了,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就我们这一行讲,搞艺术是个很艰难也很严肃的事,有的年轻演员抱
着“一夜成名”的思想,老想着“人前显贵”,不肯“背后遭罪”,
这就不可取了。没有深厚的修养,只能是昙花一现。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海外作家畅谈孔子
下一条:杨澜荧屏开谈 “天下女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是大众报业集团主办的大型综合性新闻网站。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山东省车界高峰论坛

-

记者节庆典晚会

-

中国—东盟两会一节专题

-

中国网络媒体安徽行

-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

山东与世界500企业峰会

-

2004年东北亚经济论坛

-

国庆五十五周年专题

-

孔子国际文化节

-

宣传新交法倡导文明行

-

山东人闯关东

-

魅力四川2004有奖游

-

走近章丘百脉泉

-

2004雅典奥运会专题

-

直面奥运冠军

-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