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网摘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首页 综合体育 足球资讯 篮球天地 秀色体坛 八卦图文 体育幽默 大话足球 体坛明星 评论 论坛 鲁能征战2007
 当前位置:大众网主站>体育>大话足球
站内搜索:
中乌变中伊后遗症——写在中乌之战赛后
2007-07-18 23:31:00 作者:马德兴 来源:新浪博客
[评论]

  北京时间7月18日晚20点35分,中国队迎来亚洲杯小组赛最后一场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出线生死战。比赛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中国队胜或平,将直接从小组出线。然而第71分钟,沙茨基赫头顶脚踢打破场上僵局。第85分钟,卡帕泽将比分扩大为2比0,补时阶段乌兹别克利用任意球机会再破门。最终,中国队0比3告负,三战一胜一平一负,积4分惨遭淘汰,近27年首次亚洲杯小组未出线。中乌之战就是中伊之战的后遗症。
  “全面、历史、客观、辩证”这八个字应该是我们看待任何事务的一个最起码也是最基本的态度与方式。

  缺乏“全局观”的历史教训
  我记得亚洲杯赛之前,国家队专门在香河基地内召开过一次媒体座谈会,期间我曾提出过“以史为鉴”的观点,之后也曾写过一篇《朱广沪当以大戚、祥福为鉴》的博客,“认真研究最近10年来中国国产教练失败的经验教训,对于国家队打好本届亚洲杯赛恐怕更有现实意义。回顾中国足球近10年的历史,前有戚务生、后有沈祥福,中国国产精英教练率领国字号队伍参加大赛无一成功的经验。但是,如果仔细回位这些国产精英教练失败的教训,可以发现其中有很多相似甚至是完全一样的经历。”
  在这些教练的失败教训中,有一条一直不为人所注意的,就是“缺少战略眼光”、“缺少一个大局观”。任何事务都有其“两面性”(实际上又何止两面呢),遗憾的是,我们常常更多地站在自己的主观角度去强调自己所见到的事实而很少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所谓“思维方式简单”也就由此而起,这就是“缺乏全局观念”。在谈论中国足球、中国队时更是如此。
  正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简单、缺少“大局观”,因而在中国足球历史上,我们没有少吃过这方面的“亏”。这么多年以来,每每大赛,我们总是强调“比赛要一场场去打”。这种说法本身没有什么错误,但在考虑问题时,我们总是无法从战略高度去思考问题,不懂得从中作出选择:哪些比赛在我们没有必胜可能的情况下,可以有重点地进行“舍弃”(这里所说的舍弃并不是“彻底缴械投降”);哪些比赛又是我们必须要争取胜利的、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就以1997年的世界杯预选赛十强赛为例。十强赛开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强调着中国队必须“7胜1平不能输球”才有可能拿到入场券,理由是同组的四个对手都是西亚球队,中国队以往没有吃过“西亚兄弟的亏”,为了“不吃亏”、将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争取不败!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当中国队首仗主场2比4负于伊朗队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天塌下来了”、“中国队出线无望了”。于是,随着十强赛的深入,先后三次机会摆在中国队面前时,我们却不懂得去把握住。
  这样的情况在2004年国奥队冲击雅典奥运会时再度出现。国奥队首仗客场0比1负于韩国队后,国内从媒体到球迷甚至包括诸多队员在内,几乎认定已“死”了。于是,当我们主场迎战马来西亚队时,我们习惯性的思维不是首先考虑第一步先争取战胜马来西亚队,而是先想着要去争取大比分取胜,最终的结果是1比1被对手逼和。事实上,回顾国奥队无缘雅典的过程,真正决定性的不是我们首仗负于韩国队,而是主场在马来西亚队身上丢掉了关键性的2分。正是丢掉了这2分,导致全队在士气、精神面貌等诸方面遭到沉重打击,最终无缘晋级。正是战略把握上考虑不周全,只能吞下失败的“苦果”。

  其实,12强赛中缺少“大局观”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12强赛分组抽签揭晓后,在商定具体赛程时,本来第二轮伊朗队主场与韩国队、中国队主场与马来西亚队均在3月17日进行,但中国方面偏偏将中马之战推迟到3月19日这个周末进行,理由是“周末看球的人多、有利于球市”。想法不错,但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即假如首轮中国队客场负于韩国队后,万一韩国队在第二轮客场再击败伊朗队,国奥队员的心理负担将进一步加重,不利于打好与马来西亚队的比赛。而实战中果然出现了这样的局面,中国队输给了韩国队后,韩国队又客场战胜了伊朗队,这使得国奥队不得不对净胜球问题多加考虑。

  假设中马之战与伊韩之战同日举行,而且由于时差的关系,中马之战应该是早于伊韩之战开始,如果中国队战胜大马队之后得知韩国队客场战胜了伊朗队,则事态将如何发展依然尚难预料,国奥队也不至于打完主场于马来西亚队的比赛就被宣判“死刑”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由于我们赛前缺乏一种全面的分析与判断,导致12强赛中败走麦城。
  中国队无缘德国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出线,当我们冷静地回顾六场比赛全过程时,我们可以看到:客场与科威特队的那场比赛绝对不是决定性的。而且,在2004年11月17日主场与香港队比赛前,所有人都在谈论着中国队净胜球较科威特队少两球,却几乎没有人考虑到中国队的进球数还比科威特队少两个的问题。而最终的结果,恰恰是因为中国队较科威特队少了一个进球而遭淘汰!这体现出来的还是缺乏“全局观”、“大局观”。

   得不偿失体现在哪里?
  如今回过头再来说中伊之战,为什么说这场比赛对中国队来说是“得不偿失”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最基本点,就是这次中国队参加本届亚洲杯赛的最终目标究竟是什么?进入四强!但在进入四强之前,首先要争取小组出线。【很多都会说,“如果战胜了伊朗队,哪怕不出线都行!”我觉得这样的话毫无意义,因为一旦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外界肯定又会是另外一种说法:“连伊朗队都拿下了,还出不了线?肯定是教练的问题,教练必须‘下课’!”所以,这样的话还是少说为妙!】根据中国队所在小组中的对手实力,要确保出线,必须要拿下的是马来西亚队和乌兹别克队,尤其是与最后一场与乌兹别克队的比赛,更是一场不能输的比赛!

  在这个大方向下,首轮战罢特别是伊朗队战胜了乌兹别克队之后,这就更促使中国队7月18日与乌兹别克队的末轮之战是一场“生死大战”,是一场必须拿下的比赛!而中国队与伊朗队的比赛本身,胜、平、负这三个结果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即便是中国队真的拿下了伊朗队,在积6分的情况下,末仗与乌兹别克队同样不能输,否则中、伊、乌同积6分而不得不相互比较净胜球关系,中国队依然存在着被淘汰的可能。
  从战略角度而言,中伊之战的结果并不会对中国队的前景产生实质性影响。也就是说,“中国队战胜伊朗队”和现在“中国队2比2平伊朗队”,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异。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回想当初国家队在拟定亚洲杯赛备战策略时,首先将重点盯在马来西亚队身上而不是将重点放在伊朗队身上,这个策略错了吗?可想想外界当初对待这样的策略又是一种怎样的态度?
  回到中伊之战本身,国足的两名绝对核心球员李纬峰和郑智先后领到第二张黄牌而将停赛,铁定无法参加与乌兹别克队这场“生死之战”,这两人对国足的影响恐怕无需多言。而主力门将李雷雷因为在中伊之战中被踩伤,至今走路依然一瘸一拐,无缘参加中乌之战的可能性相当大!也就是说,三名绝对主力将缺席中乌之战,这对中国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此外,周海滨还在这场比赛中腿部被踢伤,能否出场参加与乌兹别克队的比赛,前景也是不明!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中国队如果战胜了乌兹别克队获得小组出线权,但一旦周海滨、邵佳一这两人在与乌兹别克队的比赛中再领到一张黄牌,这意味这两人也将无缘1/4决赛!因为这两人恰恰就是在对伊朗队的比赛中各领到了一张黄牌。按照本届亚洲杯赛的竞赛规程,小组赛中累积一张黄牌将自动取消,如果累积两张黄牌而停赛,将自动带入下一轮!
  花了如此大的代价,与伊朗队取得一场平局,值得吗?即便是战胜了伊朗队,又如何呢?对于我们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又起到了一个怎样的作用呢?更何况现实情况是,我们有实力、有能力肯定战胜伊朗队吗?这就好比在中伊之战尚未开始之前,有谁想到过中国队能够在比赛中取得领先、甚至是两球领先?
  由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各界对这支国家队缺乏一种必要的信任,尤其是对队伍的主教练缺乏一种起码的信任甚至是尊重,因而,一旦在比赛中出现了问题,首先就是主教练“有问题”。这已经成为眼下的一种“思维定式”,不管球队成绩如何,肯定首先就是主教练的问题,因为现在国家队的主教练是一个中国人,怎么都不找人待见。而球队的实力、球员的能力在很多人看来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是外国人当主教练就不同了,一旦被逆转或者是输球,首先是就球员的能力问题、实力的实力问题,教练是没有问题的,哪怕是再大的比分输球。

  我真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逻辑”!而这种氛围与环境不可能不影响到队伍、影响到指挥官在比赛中的判断,从而更进一步影响到整个中国足球的这个事业。因为如今的舆论与氛围更多地只是拘泥于一场比赛的得失,而不是将某种特定的比赛放入到整个赛事中即缺乏“大局观”。
  作为中国队的忠实球迷,我们当然希望中国队每一场比赛不仅要取胜,更要赢得漂亮。可是,现实呢?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整体实力具备了这样的基本条件了吗?在没有这样的实力作为保障的情况下,参加像亚洲杯这样赛会制的大赛,更需要讲究“谋略”、更需要有“大局观”,为了实现自己最终的目的,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必须要学会“舍弃”!遗憾的是,中伊之战让我们的损失惨重!

   我知道,当我写下这么多的时候,肯定又会招来一片骂声。但就像我前面所说的那样,“我们总认为自己什么都明白,常常更多地站在自己的主观角度去强调自己所见到的事实(遗憾地是,更多的人根本就没有亲眼所见),而很少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缺少看问题所起码应有的“全面、历史、客观、辩证”的态度和方式。所以对于“骂声”,我只能选择坦然地一笑。

  2007年7月18日于吉隆坡

编辑: wyf
 
 [发表评论  ]
 图片新闻 >>
更多>>
 [大话足球] 文章导读
·武松打虎纯属笑话 最怕朱广沪说一句话
·国奥0-3等于真人版《变形金刚》
·王封:亚洲杯尴尬的人搞笑的事
·尹波:先保碗 再想锅
·中国队必须获小组头名的三大理由
·亚运会海湾杯冠军兄弟"携手回家"
·中伊之战,丑陋的句号
·骂朱广沪的人脑子都进水了...
·美洲杯不是阿根廷疗伤药
·是什么让中国和国米如此相似?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