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我在上海采访美国女排主教练里斯凯维奇。他反问我,中国女排业余时间都做点什么。我说她们看电视、读书、学习文化知识。里斯凯维奇接着问:“她们不交男朋友吗?”我说因为有纪律,不允许。
里斯凯维奇很吃惊地追问了一句:“No romance(没有谈情说爱吗)?”
我也很吃惊。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美国的教练把运动员的异性交往或谈恋爱当成是“罗曼(浪漫)”看待。罗曼显然是一个好词嘛。
2001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到2000年奥运会完成了八连冠奇迹的古巴女排居然土崩瓦解,在香港站的比赛中三战皆负。古巴队的一大损失是天才球员12号阿古厄罗远嫁意大利。
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不理解为什么刚刚24岁,正值黄金时期的阿古厄罗突然从古巴队里消失了。
古巴队教练菲利普·卡尔德隆回答说,阿古厄罗远嫁意大利,不再回古巴打球了。“真的吗?”陈忠和不大相信。“当然是真的了,她嫁给了意大利一个篮球运动员。”古巴队教练一脸真诚地说。
陈忠和还是不信:“你们肯放她走?”菲利普耸了耸肩,摊开两只大手说:“我有什么办法,爱情是自由的。”
看到陈忠和并不接受爱情是自由的解释,古巴队的随队记者阿贝拉德忍不住抢过话头:“如果有个意大利女人爱你,你会不会跟她结婚?”陈忠和没有料到有这冷不防的反问,只好含混地回答:“那要看情况。”“看什么情况?”古巴记者穷追不舍。好在主持新闻发布会的香港小姐机灵,一看局面有点混乱,干脆宣布:“感谢大家光临,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记者会结束之后,陈忠和对我说,古巴队这是在放烟幕弹,他绝对不相信古巴队会因为爱情而放走主力二传手。
6年时间过去了,历史证明古巴教练讲的是真话。他们的确给了爱情以自由。从那以后,不管古巴女排的日子有多么艰难,阿古厄罗始终没有再出现在古巴队的行列里。
关于外国人对待爱情的态度,这里有一段小故事,是国际排联主席和夫人讲的。
2005年5月,国际排联主席阿科斯塔偕夫人玛露到中国访问,新华社体育部主任高殿民邀请阿科斯塔夫妇吃饭。席间,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一位法国女士跟国际排联签了一份合同,她将率领一个摄制组拍摄某届世界排球锦标赛的纪录片。世界锦标赛进行到一半,影片的拍摄工作也进行到了一半,这位女制片人却突然失踪了。连续好多天,国际排联见不到她的踪影,她的丈夫却盯着国际排联要人。阿科斯塔说:“我们不知道她去哪里了?”一边说,阿科斯塔一边掀起几乎垂悬到地面的仿清朝皇家专用的黄色桌布,弯下身子,假装到桌子底下去找那位失踪的女士。
后来那位丈夫报了警,警方经过调查,总算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原来那位女士与摄制组的摄像师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双双跑到国外享受爱情去了。
玛露说:“天呐!我们的合同怎么办?我们的世界锦标赛纪录片在哪里?”除了无奈的苦笑,阿科斯塔和玛露对这种事情实在也无能为力;最后只能任由它去,不了了之了。
中国人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可能还不太了解,除了比赛之外,很多外国运动员把结交异性这种“罗曼”经历也当做参加奥运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届时,20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10000多名强壮的青年男女运动员住在封闭的奥运村里,互相认识、发展关系不仅是家常便饭,更是国际奥委会所接纳和宽容的。
为了保证性行为的安全,从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季奥运会开始,组织者开始在奥运村里免费提供安全套。最快的一次,村里的安全套发放机仅隔两个小时就得重新“上货”一次。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组委会为运动员准备了50000个安全套,由于很快被拿光,组织者又紧急增补了20000个。在整个奥运会结束前三天,运动员又呼吁增发安全套;考虑到这个时候再去订货已经远水解不了近渴,组委会只能道歉了事。
2002年冬季奥运会在美国犹他州的盐湖城举行。这里是摩门教的大本营,当地的居民、选民对于性的问题非常保守。即便如此,奥运会的组织者还是不得不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安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