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鸟巢”方案被2008年奥运会中国国家体育场设计竞赛评委会认定为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并被确定为重点推荐实施方案之后,它的总建筑师、2001年普利茨克奖得主赫尔佐格与德梅隆从瑞士来到北京,享受着这一荣誉带来的巨大喜悦,并投入紧张的工作。4月2日,德梅隆抽出时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你能介绍一下这个方案产生的背景吗?它所表现的都有哪些内容?
德梅隆:我们参加的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竞赛,我们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着很好的合作,通过8个星期紧张的劳动,产生了这个方案。我们还邀请了前任瑞士驻中国的大使以及中国艺术家艾未未担任我们的艺术顾问,他们都非常了解中国的文化,并对如何使这项设计与中国的传统相结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这个设计有三方面的概念:第一,它是当代的、中国的建筑;第二,它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三,它在技术上是可靠的。这个体育场是为21世纪而设计的,它不是为上世纪90年代设计的。上世纪的设计表现的是技术,但是我们在新世纪,除了要表现技术之外,还要反映当代的人文奥运。这个体育场是为人民而设计的,它有着柔和的环境,表现了对运动员的尊重。
这是一个很大的体育场,有着10万个座席。虽然它大,我们却把它处理得有人的尺度。这不是一个纪念碑,它是为人而设计的。它的特点是从所有的方向都可以很便捷地进入。它是一个开放的建筑,所有朝向都是同等重要的,所有的方向都让人感到舒适。
看台的设计使观众获得了很好的视角,运动员也拥有了很好的比赛场地。当看台坐满观众的时候,人群就自然地成为了建筑的一部分。一个好的体育场是建立在观众能够与运动员保持良好互动关系的基础上的。这个体育场对运动员来说应该是最好的,这里必将诞生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成绩!
记者:你们在这项设计中考虑到了中国文化的因素吗?
德梅隆:在这个体育场与中国文化的联系方面,我愿意先谈一些中国艺术与哲学方面的问题。我认为,中国的文化一直是在无序之中寻找着有序。
这个体育场的整个结构的表现力,不仅可以告诉人们哪里是入口,而且还能让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这几天各家媒体都在报道这项设计,可以看到很多形容词,如有人形容它是鸟巢等等。这可能是公众的印象。但实际上,我们还可以把它解释成其它中国建筑上的东西,比如菱花隔断、有着冰花纹的中国瓷器。它又像是一个容器,包容着巨大的人群,这些都是中国的文化。
记者:这个体育场的设计会不会提高建筑的造价并增加建造的难度?
德梅隆:这个体育场在技术上是完全能够实现的,而且是简捷易行的,它不是炫耀技术本身。如看台是用混凝土建造的,外观采用的是钢结构。在设计开始时,我们讨论过各种技术。体育场要设计可开启的屋顶,哪种是最简单的呢?哪种是最经济的呢?哪种是最好维护的呢?经过我们的探索,已找到了满意的答案。我们设计的这种形式,是完全可以控制在规定的造价之内的。我们已有一支非常好的团队,目前已取得重要的成果,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推动下去。
记者:这个体育场的设计是怎样与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结合的呢?
德梅隆:体育场是公众化的。奥运会时它像一个橱窗展示着中国的形象,赛后它还将成为一个开放性的场所,人们可以自由地进入,这正像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一样,它也将成为一个公园,并成为奥林匹克公园这个更大的公园的标志,这是一种很好的融合。
体育场的位置是规定了的,它在奥林匹克公园的中轴线与河道之间。我们将地面抬高了一些,形成一个缓坡,人们可以向上走并进入场地,这如同中国的寺庙和殿宇给人的感觉。
记者:听说你与赫尔佐格从小一起长大,并共同获得普利茨克奖,你们还热爱足球运动。能谈谈你们所热爱的这项运动对你们的事业以及对这个体育场设计的影响吗?
德梅隆:我和赫尔佐格是从小就认识的,从7岁时我们就在一起,小学、中学、大学都是同学。我们热爱运动,特别喜爱足球。足球是一种很有启发性的体育运动,比赛双方各由11名队员组成,每个人都各有自己的位置,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进球。这是与建设设计有关系的。另外,爱好运动,使我们了解运动员与观众的情感交流,我们的设计就是要把这种情感转化到建筑当中。
这是我们设计的第三个体育场。第一个是瑞士的巴塞尔体育场,在那项设计中我们取得了成功,并把体育场设计作为了我们的一个方向。我们设计的第二个体育场是2006年德国慕尼黑世界杯体育场,现在它正在施工建造之中。
记者:在这个建筑的完整性方面,你们是怎样考虑的呢?设计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德梅隆:当你进入这个体育场的时候,先是上一个缓坡,各种附属设施放在了坡的下面。走到坡顶就可以进入看台,向下观看比赛。外部广场我们以中国的12生肖为标志作出12个分区,这样观众就可以拿着标有“龙”或者“虎”的票,寻找自己的入口,这是非常有趣的。这也是受中国传统建筑的启发而产生的灵感,因为中国宫殿的坡道上都有着刻着各种图案的丹陛。
这项设计的最大挑战还在于后期的深化设计之中,挑战来自于对这个项目重要性的认识。中国是一个大国,奥运会是一个盛会,这个体育场又是北京奥运会最重要的建筑。我们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因为有这么多人在关注它,全世界都在关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