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新闻1 -> IT新闻 

 

拇指经济的迅速崛起的前因与后果
乐倩
2003-03-16 20:21:27 北京青年报

    拇指经济的迅速崛起告诉人们:经济比童话更需要想像力。

  包括英国沃达丰在内的四家著名欧洲移动运营商,近日联手组建了一个新的组织——移动支付服务协会。一种开放式的、通用品牌的手机支付解决方案,正在迅速登陆欧洲各国,进而向美洲和亚洲等地市场席卷。在北京,利用手机支付账单,正在成为比刷信用卡更时髦的消费新时尚。

  -手机短信启动“拇指经济”

  尽管短信的火爆是在最近几年,但这一技术的存在已有十年以上的历史。自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达丰的网络上通过电脑向手机发送成功后,短信功能并没有太多设备和技术上的改变。中国的移动通信网络在1994年就具备了短信功能,但当时并不为人所知。

  业内普遍承认,短信的成功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其运营模式的成功选择。

  在短信业务开通的初期,存在10元的月租费、没有中文输入法、得到营业厅开办业务等等障碍,门槛虽不算高,却把很多根本还不了解短信是什么的用户挡在了外面。

  首先拿出范例的国家是日本。1999年2月,日本Do-CoMo从它的母公司日本NTT脱离了出来。公司领导人决定创立一种新的移动通信模式。DoCoMo决定使用基于HTML的技术,推出新的移动通信模式———I-mode。与互联网联姻的I-mode开放了技术平台,与内容提供商合作开发丰富应用以期达到共赢。很快,这一全新模式就显示出其市场号召力。

  2000年年末,中国移动推出类似的“移动梦网计划”,与网站等内容提供商按15:85的比例分成,迅速激起广泛热情。数百个营业性网站几乎同时都做起了短信的生意,并不断涌现新的创意。发送短信,成为一种好玩、便捷、廉价的新时尚。2001年年初,中国移动又取消了点对点短信的月租,无需申请就能尝试使用。很快,短信开始为人们所熟悉,市场也被迅速点燃。

  据统计,2000年,中国短信量是10亿多条;2001年是189亿条;而到2002年,全年达到爆炸式的900亿条。在央视春节晚会上,这两年加入的短信互动业务量急剧上升,直逼热线电话,或许可视为短信在中国业已普及的典型例证。

  点对点短信的简单传送如今早已不新奇,在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的不懈努力下,现在的短信服务进入了一个“应用为王”的时代。继“眼球经济”之后,“拇指”接过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大旗,逐渐发展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概念。

  -拇指一动点石成金

  今年农历初一,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突然失事,传统媒体还没来得及广而告之,各大门户网站已在10分钟之内把这一消息发送到用户手机上。据统计,通过航天飞机失事事件,新浪新闻短信的新增订户有近10万,按每月30元的包月费用计算,仅这一条新闻就给新浪送来了近300万元的收益。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次事件中,手机短信起到的作用不只在收入上,其更深层意义在于“又发掘了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方式”。手机短信超越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几乎可做到与新闻事件同步,可称作继报刊、电视、广播、网站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已经从一种通讯终端演变成一种信息终端。

  “有了手机,还用带钱包吗?”这是广东一家银行提出的广告语。更多数的人感兴趣的还是手机支付这项金融业务。目前在我国主要应用在小额支付上,如交纳电子信箱、QQ会员费、网络游戏月费、从自动售货机上买饮料食品等等。在广州,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购买地铁票;在云南昆明和贵州贵阳等地,可以用“手机投注”的方式购买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当然,相关的费用会自动打到手机话费中。

  事实上,国外一些国家的手机支付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小到停车费、电影票,大到商场购物,都已经采用了移动支付方式。除了购物消费之外,短信还完全可以胜任更细致的金融服务,如账户查询、代收付电话、水电等费用、银行转账、账户变化通知等等。

  根据著名研究机构Ovum公司的调查,预计到2006年手机支付总额将达到370亿美元。

  -谁赚了拇指的钱

  说到拇指经济的盈利者,首先当属移动运营商。有专家预计,2003年中国全国手机短信的发送量将超过1500亿条,由此产生的直接利润将达到150亿元。

  丰厚的利润,使得尚没有取得移动运营牌照的运营商也分外动心。一直与移动和联通拼抢市场的“小灵通”,如今也开发了短信功能,进入到“拇指经济”的行列中。与此同时,固定电话也正在不断开发短信业务,以期分一杯羹。

  眼球经济没能带来实在的利润,网站却在拇指经济这里找到了救命稻草。有数据显示,在庞大的短信流量中,20%左右的短信来自各大网站。中国移动允许网站在每条短信0.10元的基础上,加收最高达每条2元的增值服务信息费。一批门户网站的财务状况因此大为好转。据了解,对于新浪、搜狐、网易这三大门户网站来说,短信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至少在30%以上。为了加强短信方面的服务能力,新浪还收购了讯龙科技。而近日搜狐原副总裁、搜狐全国短信的负责人冯珏离开搜狐,加盟TOM任副总裁,被视为网站之间短信业务的争夺战越来越激烈,已经发展到了对人才的争夺。

  短信也催生了一批专注于短信生意的新兴企业。它们不是像网站那样分成,而是专门开发手机游戏等短信相关产品,卖给移动运营商使用。

  在淘金潮中,赚钱的永远是卖铲子的。因此,“卖铲子”的设备制造商总能稳稳从中渔利。现在,短信对于手机制造商,还成了促销的砝码,以玩游戏、看新闻、移动QQ之类的旗号招徕客户。对于新兴的多媒体短信,重量级终端厂商纷纷表态支持。诺基亚宣布2003年底100%手机支持MMS;摩托罗拉宣布所有新手机都将支持MMS。

  拇指经济的风靡还造就了一批新兴的职业人———“短信写手”。据称一些职业写手仅编辑短信每月的收入就能够达到3000元至6000元不等。中国联通方面表示,部分手机用户的短信服务支出甚至超过了话音服务的支出,短信已经成为移动通信运营商新的业务增长点。

  拇指经济的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在英国,一本专门介绍短信息语言的书《WAN2TLK:短信手册》成了畅销书,伦敦还有一些学院甚至开设了短信息语言班。

  拇指经济迅速的崛起历程似乎告诉人们:经济比童话更需要想像力。

  -供图/PHOTOCOME

  拇指还能做什么

  -中介服务

  人们比较熟悉的是求职中介。去年10月,北京地区开通了“手机短信求职”,很受欢迎,每天在线人员超出2000人。循着这条思路,相信不久之后还会出现婚姻中介、房屋中介、汽车中介、旧货流通中介等等更多的中介形式。

  -游戏娱乐

  “百万富翁”是短信游戏的一款典范,设计者把在香港、广东红极一时的电视益智节目改造一番,使用户以短信闯关的形式参与,搬上网络后立刻获得众多喜欢智力竞赛的拥趸支持。

  亮丽的彩屏手机的出现及彩信、彩E等多媒体短信业务的开通,大有将手机变成“随身游戏机”的势头。铃声下载、图片下载、电子宠物、虚拟社区、音乐欣赏、视频点播、电子明信片等,令手机娱乐更加有声有色。

  -手机炒股

  “手机短信炒股”它不仅能接收最新的股市行情,还可以完成买入和卖出的基本交易操作,并有炒股技巧和行家分析从旁辅助。

  -广告营销

  短信群发功能成为商家介入短信市场的前提。根据英国无线营销公司Enpocket最新发表的报告称,76%的英国手机用户会阅读然后再删除他们手机接收到的短信营销信息,平均8%收到短信营销信息的手机用户将对信息作出回应,6%的手机用户会访问相关的网站,4%的手机用户会购买广告宣传的产品。Enpocket公司还指出,短信营销信息的平均回应率为15%,不过,有6.1%是通过电子邮件回应的,5.2%是通过直接邮件回应的。

  -管理企业

  据报载,在IBM公司,约有三分之一雇员使用即时短信软件交流,他们每天发送出300万条即时短信。IBM公司软件部的基础设施服务主管比尔·琼斯说,这样一来电子邮件的数量大大减少,可以减少服务器的压力,并最终可以使维护费用大大下降。

  -小区广播

  拇指经济下一个极富潜力的新增长点,恐怕要数小区广播。小区广播使用时,用户需要把自己的手机小区广播功能打开,选择信息服务种类的频道代号。根据小区广播的位置特性,可以开发多种位置服务。例如:本地公共信息服务,像本地黄页、天气、交通地图、停车场、医院电话,环境参数(污染,噪声)等信息;或是商业广告信息,如限时的当地餐馆和商场优惠信息,影剧院的售票情况等;或是当地紧急事件广播,如洪水告警等。有消息称在“9·11”事件之后,英国有些地区已经开通用手机进行恐怖袭击告警服务。据预测,到2004年,在各种移动通信业务用户数排名中,定位业务用户数位将仅次于语音业务居第二位,高于E-MAIL业务、移动电子商务、移动银行等增值业务。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发  现
  青 未 了
  健    康
  财  富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