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新闻1 -> IT新闻 

 

日企紧勒核心件供应 国产数码相机遭遇危情

2003-07-27 18:10:16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李苑立 广州、东莞 报道

  300万像素:数码相机中国危情时刻

  在全球厂产业链中,大多数中国企业往往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地位,长期以来受制于人,上游厂商的一举一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再加上知识产权大棒,国内厂商的日子越来越难
过。如今,国外DC厂商又树起了一道以300万像素为临界点的自我保护屏障,对于国内厂商而言,这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

  如果说日本企业在数码相机(DC)领域擎起的专利保护大棒,还是一件相对遥远的事情,那么以索尼、松下、三洋为主导且拥有数码相机最核心技术或贴近核心技术的日系DC上游厂商从今年开始,以300万像素CCD传感器为界限,全线收缩了零组件在中国的供应策略。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于面临多重考验的中国数码相机产业来说,这是一场悄然临近的危机考验。

  上不开源,下有追兵,国内DC生产线陷入泥潭

  7月上旬,广州太平洋电脑城举办了一次规模庞大的“数码节”活动。在此期间,广州百年市场调查顾问公司通过调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300万像素以上的数码相机中,国外品牌占有率达到80%以上,真正的国产品牌寥寥无几;而在300万像素以下,这一情况正好相反,低端数码相机领域几乎被国内厂商所占据。而在实际购买中,300万像素仍然是大多数广州消费者的首选。

  “广州市场上的这种现象,其实恰恰是目前国内数码相机市场的现实写照。”途经广州的明基电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数码相机产品经理余鹏7月23日告诉记者:“特别是今年年初国家取消了数码相机进口配额后,上游日系厂商为了控制市场,开始了策略上的调整,这种调整明显让国内生产商倍感压力。”近两年国内数码相机市场的持续繁荣,使上游厂商嗅到了商机,而300万像素正在悄然成为其攻城略地的一个临界点。

  东莞数码协会负责人日前透露:“数码相机最主要的核心部件CCD传感器,目前主要掌握在索尼、松下与三洋手中。今年年初,上游日系企业采取两种策略紧勒核心零部件供应,以此作为争夺中国市场的新攻略。一方面将300万像素以下的产品制造转向台系与韩系企业,另一方面将300万像素以上数码相机制造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日本DC厂商在华制造策略上的改变,记者随后在东莞采访金拍得丽、明腾、致基等几家台商企业后亦得到证实。这些在IT领域加工制造水平领先的台资企业告诉己者,此前无论是给英特尔加工芯片,还是给IBM代工服务器,几乎都没有遇到因为产品级别上的限制而导致代工的流失,但今年,日系数码相机开了先例。

  据悉,目前几乎所有的东莞代工数码相机厂商,均接到了上游的提示:今年给他们代工的将是以300万像素以下的数码相机为主,400万像素以上的零组件年内可能不会供应。其结果导致“国内厂商很难再购买到300万像素以上的零组件。许多去年底计划今年生产300万像素以上相机的厂商急了,找我们进货,但我们也无法满足。”台商表示,这同时也造成了200万像素左右的数码相机在国内泛滥成灾的主要原因。

  “更让国内企业感受生存压力的是,日系厂商开始调低300万像素以上数码相的价格,上不开源,下有追兵,许多国内数码相机生产线陷入泥潭。”方正科技设在东莞石龙镇生产基地的一位负责人说:“现在低端数码相机大多沦为PC产品的赠品,国产数码相机产业面临生存危机。”

  在销售渠道上,“索尼们”加强自己的销售攻势。从今年开始,索尼大力推行在卖场设专柜的直接面对终端的销售方式,避免中间渠道影响其对市场行情的真实判断与库存的控制,为了增强其直销优势,索尼在今年5月将几款主流数码相机、摄像机狂降2000余元,对诸多吃渠道饭的国内经销商造成很大冲击。目前佳能、尼康、奥林巴斯等产品也基本采取这一销售策略,就连与神州数码签订了全国总代的柯达,也正在建立自己的专卖渠道。

  生产线过剩VS中高端DC产能不足

  如果从供应链与分工角度上考虑,上游厂商进行这种不符合现代经营惯例的调整完全不合常理。为此,记者拨通了索尼、松下、三洋中国公司的电话,被问及为何在中国境内300万像素DC零部件供应环节不畅时,记者始终没有得到清晰的答复。

  但从海关总署广东口岸的进出口数据似乎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今年1月6月,广东口岸共约出口1300万台数码相机,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倍多。从单件价格上看,记者可以判断这些出口的数码相机大多是中低档产品,也就是说日系企业给台资与韩资企业代工的数码相机,最终大多出口到其它国家了。而同期从广东口岸进口的数码相机不过90万台,这90万台中大多为中高档产品。这说明国内的上游厂商目前在中国现有生产线的明产能不足,但又不想让其它企业代工,只好进口一部分作为补充。上游厂商对中国本土企业的零部件的控制与封锁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上游企业没有直接向记者透露相关信息,但据知情人士透露,日资企业扼紧核心零件组件供应是有其道理的。在IT领域,有许多核心技术是日本的,如LCD(液晶显示器)面板技术、刻录机技术、复印照排技术等,但这些核心技术由于未能做好分层保护工作,在大量由国外企业代工生产后,很快被韩国。中国台湾省以及内地一些企业所吸纳,现在这些产品大部分被严重国产化了,为此日本企业蒙受了不小的损失。日本国内甚至有人著书称,这是日本企业近几年在东南亚地区投资经营中最失败的案例。

  因此,在数码相机领域,日本企业开始吸取了前几次的教训,通过调整在华市场策略的方式,把自己的技术“保护”起来。

  对于这种保护方式,国内许多业内人士深表担忧。“一边是国内生产线过剩,一边是国外厂商需要依靠进回填补中高端DC的产能不足,两者如果不能很好的结合,对国内DC行业来说损失巨大。”目前国外厂商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增加生产线、提高生产时间,这本身就有想垄断市场的倾向,或许会遭到行业反垄断起诉。”东莞数码协会一位资深人士分析认为。

  重塑产业链,中国数码业的新涅槃?

  业内人士指出,300万像素的关键意义还在于,它是数字成像技术可以与传统胶片技术相妣美的临界,而这些高端的数字成像技术的应用,将不仅仅限于数码相机,更可应用于医疗、卫星、甚至军事上,很显然日本企业更看好这些领域未来的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在数码成像领域,开始布好“棋眼”,抢占未夹市场的先手。

  那么,国产企业为什么不去生产300万以上像素的产品呢?

  “谁不愿生产300万像素以上的畅销产品?但是上游技术掌握在索尼、富士、理光等日本企业的手中,高端CCD与存储模块开价太高,他们在保护自己产品利益的同时,让我们无优势可言,国产企业只好另辟蹊径。”华中地区较大的DC厂商喜玛拉雅公司的一位工程师如是说。

  由于低端数码相机在国外价格打压下,已经降至几百元,利润空间有限,国产数码生产线已经成为投资商的一块鸡肋。业内许多同行表示:“像这种低端拼价格,无异于同室操戈,最终损害的是国产数码相机生产线,国外厂家偷着乐。”中国数码相机生产的先行者们斥巨资建成生产线之后,目前尝到的只是一枚苦果。

  中国DC厂商真的就无计可施了吗?余鹏表示,“商机总是有的,关键是国产数码相机厂商如何去抓。目前明基的策略是在产业链上进行整合。”据悉,明基准备把台湾总部400万像素的DC生产线迁到内地,在国内生产400万像素的机型。

  “像CCD传感器等高端零部件,即便是明基电通总部也不能生产,但明基能优先得到日系的零部件供应,这是因为明基重造产业链后,能跟日系企业结成战略合作关系。日本企业也不是面面俱到,也有许多零部件依靠外来生产,如果国内企业能抓住日本企业这些产业链上的缺陷,那么事情就好办得多。”余鹏补充说。

  东莞一位资深人士指出,虽然柯达同样缺少CCI核心技术,但柯达在中国市场上的十相机产品线却比较丰富,“柯达现象的成功”值得国企业探讨。

  另外在渠道上,数码相机上游企业也加大了扁平化进程,似乎对国内数码相机代理商也造成威胁。对对北京华旗资讯有限公司数码相机事业部经理张东认为,这何尝不是国内企业的机会?他分析认为,索尼、佳能、奥林巴斯等上游厂商产品固然好,但总得要卖给消费者,由于对本地市场了解程度远不如国内企业,他们在保护上游制造的同时,会发现更接近利润的下游销售环节是难以控制保护的。虽然这些上游企业想极力去打造渠道扁平化,但现阶段中国IT产品市场要渠道扁平化仍然十分困难,再加上索尼、佳能等公司,进入中国时间长,产品线多,以前的代理渠道仍然在起作用,想1年-2年之内把渠道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目前还不太现实。国内企业加紧渠道建设,同样能抓住上游的一些机会。

  张东还乐观地表示,上游厂商控制CCD核心部件只是暂时的,正所谓船大难调头,由于机构的庞大、加上与市场各方面交叉的复杂关系,索尼等上游厂商的策略调整虽然已经开始,但其要走的路依然漫长。现今的IT市场上很少存在采购困难的问题,哪怕付出高的采购成本,故华旗仍然计划在今年10月前后生产出更多的4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


 


 

 编辑:周传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发  现
  青 未 了
  健    康
  财  富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