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新闻1 -> IT新闻 

 

全球IP号码即将耗尽 中国两网民分用一个IP地址
蒋韡薇 
2003-12-15 11:02:46 中国青年报

    随着上网用户与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增长,IP地址这种相当于电话号码的号码资源已近枯竭。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有关人士今天透露,该所已经找到了新的技术解决IP地址即将耗尽的问题,并将于12月20日向社会公开展示其技术创新成果、在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的IPv6技术。据介绍,IPv6技术和2002年该所推出的“龙芯”相比,具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现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


  据悉,目前的因特网基于IPv4协议。同时,由于互联网发源于美国,使得美国在互联网IP地址资源分配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在全世界总量为40亿的IP地址中,74%的地址被分配给美国使用。而欧洲和起步较晚的亚太地区只能瓜分美国挑剩下的26%。


  中国的IP地址更是严重不足。据统计数字表明,目前我国6000多万上网用户,总共只有3000多万个IP地址可供使用,相当于平均每两名上网用户分用1个IP地址。同时,我国的2.4亿移 动电话用户也正在成为移 动上网的潜在用户,他们同样需要自己的IP地址。飞速增长的IP地址需求,与现有地址不足的问题正逐渐成为制约国内互联网发展的瓶颈。


  同时,安全问题更是现有网络协议的先天缺陷。据计算所专家介绍,现在的IP协议根本没有安全可言。因为互联网的最初设计是为军事与科研服务的专用网,并不对外开放,所以没有考虑过有朝一日会遭黑客攻击。而随着互联网在商业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一问题也变得引人关注。而IPv6在安全性上更为可靠。


  专家指出,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和灵魂,所以开展IPv6网络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构筑全IPv6城域示范网络对于国家未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国家信息产业发展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都有重要作用。


  据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入有关IPv6的研究。美国、加拿大等路由器厂商已经开发出了面向IPv6的路由器产品。欧洲国家也对IPv6寄予厚望,诺基亚、爱立信等欧洲公司一直是IPv6研究方向的主要引导者。同时,日本和韩国也已经意识到IPv6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尤其是日本,在政府的支持与推动下,已经有了两个商用化的IPv6网络,并计划到2005年,完成全日本互联网向IPv6的过渡。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称:“将基于IPv4的32位互联网协议升级为基于IPv6的128位协议,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同计算机要从32位升级为64位一样,互联网从32位向128位的升级也是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


  这位成功把中国人自己的CPU———“龙芯”推向世界的科学家认为,由于IPv4与IPv6的不可兼容性,基于新一代互联网地址协议下的硬件与软件产品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绝难估量。“IPv6缔造了一次IT产业重新洗牌的机会。而中国没有理由不抓住此次良机,使我国信息产业得以腾飞”。


  正因为此,2001年,中科院计算所在国内率先启动了“IPv6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和城域网示范系统”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此外,中科院计算所还与中国网 通合作,建立了重庆网 通信息港IPv6实验网。这是世界首次基于IPv6协议的大规模城域网试运营。同时,中科院计算所还与北京市科委、诺基亚等部门合作,建立了覆盖中关村软件园、北京市科委和中科院计算所的科教信息网无线移 动IPv6城域示范网。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在IPv6网络的部分关键技术及网络运营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甚至美国国防部在对其IPv6网络进行测试时,也要使用利用中科院计算所专利技术生产的测试仪器。计算所专家认为,我国已经在下一代网络的技术方面走在了美国,以至世界的前面。 


 

 编辑:余梁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发  现
  青 未 了
  健    康
  财  富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