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创新山东 > 本网报道

青岛构筑塔型自主创新体系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2006-09-25 10:39:49 大众网
   
 

    记者 余梁

    青岛,山东经济的龙头,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黄海之滨的奥帆之都,以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为先导,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品牌为目标、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之路,向着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的目标稳步迈进。

    创新,在青岛深入人心,成为共识,体现在一丝不苟的细节里,融汇到扎扎实实的行动中。从城市框架规划到创新体系建设,从经济社会发展到机关作风建设,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个人,无数个创新主体正为青岛的发展而努力。在从工业城市迈向文化城市的进程中,自主创新引领着青岛前进的方向。
 
    青岛在产业发展上不比“大”,而比“新”,这是青岛市提出的走自主创新之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拼资源、不拼环境、不拼规模,不拼速度,不计较一时数字的高低,真正把科学发展观体现到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上来的新思路。青岛正不断推动经济结构由资源消耗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政府职能由管理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

    在新世纪的最初五年里,青岛的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实现翻番,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家电、电子、汽车、造船、石化、港口六大产业集群加速发展,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40%。
 
    青岛围绕突出“港口、海洋、旅游”三大特色经济,建设了“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造船、新材料”四大工业基地,努力培育出家电、电子、石化、汽车、造船、港口六大产业集群,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展开,已成为青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的“中流砥柱”。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28亿元,增长17.1%;全市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1.1亿元,增长30.1%;万元GDP能耗达0.94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1%。

    构筑塔型创新体系

    青岛明确提出,以塔型创新体系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所谓塔型创新体系,就是通过建设“塔尖”、“塔身”、“塔基”有机融合的集成化系统,协调社会各个创新单元之间的关系,整合资源搭建起经济技术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城市文化创新的平台,从而实现了科技成果最优化、效益最大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化。“塔尖”主要由国家级院所、研发中心和实验室组成,能够研发骨干产业的核心技术,开展引领新产业的新技术研究。“塔身”主要由青岛的一般院校、本地大企业、在青落户的国内外大企业尤其是国家级大企业组成,重点围绕青岛发展中最紧迫的问题,集中力量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承担部分集成创新的任务。“塔基”包括大量的中小企业以及广大市民、高校学生,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创新创业。这种全社会的创新力量,有利于推动“塔尖”和“塔身”的力量不断发挥、成长,形成新的创新成果。

    对青岛来说,创新来自一种紧迫感。紧迫感是产业的迅速发展逼出来的。通过二十多年的开放,青岛的家电、电子等产品已经达到了国际市场的先进水平,不可能再用国内的标准来推广,必须用世界的水平来研究。在国际市场上与国外先进水平的产品同台竞技,竞争的主要是技术,必须具备世界最尖端的核心技术。不掌握核心技术的高新产业等于落后产业。核心技术的获得只有靠自己突破,靠创新。青岛的资源和环境现状不允许走拼资源、拼环境、拼规模、拼速度的发展路子,剩下的路就只有一条——靠创新引领新的产业。

    对青岛来说,创新还来自一种责任感。责任感让一个城市的发展摆脱了地域观念,放到更广阔的平台上去审视自己,从发展的全局推动创新。青岛是中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必须走在全国的前列。青岛将创新城市这一战略作为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任务,力争通过率先建设创新型城市,将青岛建设成为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的努力。青岛的诸多企业也具有同样的责任感。海信近日成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试点将对引导广大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对青岛来说,创新更来自一种竞争意识和高瞻远瞩,人无我有,敢为人先,让青岛尝到了螃蟹的滋味,也尝到了丰收的果实。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青岛积极抢抓机遇,在对外开放、引进国家大企业和引进大院大所的每个阶段都走在了前面,占得先机,从而步步领先。

    青岛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广泛的对外开放阶段。二是在大规模开放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引进大企业。短短几年时间,几十个国家大型企业先后到青岛落户。中化、中石化、中铁、中铝、宝钢、上汽、一汽等中国有名的大企业都在青岛建立了生产基地。第三个阶段就是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由引进大企业转向引进大院大所。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认为,大院大所对青岛的发展意义重大,大院大所承载着一系列科技攻关项目和核心技术,引进了一个大院大所就等于引进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带来一个新的产业。为解决未来十到二十年青岛发展的问题,青岛市排出了最骨干的企业和预期骨干企业,提出了53项重大技术难题,包括36项已有的骨干企业的核心技术难题,17项预期骨干企业的核心技术难题。经分析发现,20%左右的技术难题自己通过努力可以突破,40%的以自己为主与别人合作可以解决,剩余的35%自己无能为力,必须靠引进大院大所来解决。为此,青岛专门拿出两亿元资金支持在青落户的国家级科研院所进行科技创新,要求是必须带来一个产业,培养一项高新技术,如果失败了则要按比例赔偿。目前中科院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已成功落户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包括深潜基地、科考船、海洋科研等项目。这些大院大所将协助青岛实现更高层次的创新。建成300型的动力车组研究所,青岛就掌握了高速列车技术的主动权;引进无人机研究所,青岛就有可能成为无人驾驶飞机的生产基地。 
   
    海洋科技创新是青岛的特色。在海洋科研上,青岛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一的海洋科技开发机构和50%以上的海洋科技力量,拥有25家有关海洋的科研、教育机构,包括15位海洋科技领域的两院院士、7000多人的海洋科技队伍。国家973计划海洋领域启动的7个项目,有6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主持单位在青岛;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启动的200多个项目,近一半落户青岛。2005年青岛市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680亿元,占到全市GDP的12%。 

    青岛市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加快了科技创新步伐,建设重点实验室77个,其中国家级22个,企业研发中心126个,其中国家级1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步伐明显加快。青岛市对争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的企业奖励150万元,比奖励名牌的力度还大。相比于企业投入,政府投入主要是起到激励和推动作用。海尔集团副总裁杨绵绵形象地把政府投入比作“味精”,但正是这“味精”起到了科技创新催化剂的作用。对企业而言,研发中心和名牌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研发能力强,技术含量高,名牌的含金量也大大提高了,就能实现从营销名牌向技术名牌的转化。目前青岛已拥有两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55个中国名牌产品和15个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国内拥有“中国名牌”最多的城市,荣膺“中国品牌之都”称号。
 
    同时,青岛鼓励和引导88家重点实验室为企业服务,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依托这些重点实验室,青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强化。高校软控数字轮胎芯片、海尔智能机器人、澳柯玛高性能锂电池、新型橡胶和海洋防护材料等一批新产品已陆续开发完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也已投入临床试验。依托造船、汽车、橡胶等产业集群发展的创新,全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在青岛已现雏形,全球首款第三代奥迪跑车近日也在青岛下线,六大产业集群正通过创新而不断实现着新突破。

    此外,青岛市正积极实施四大科技工程,包括实施科技将才工程、知识产权工程、科技平台工程和科技奥运工程。科技将才工程,即选拔、培养和造就优秀学科带头人、高新技术创业带头人和创新科研团队;知识产权工程,即通过开展知识产权示范试点工程,建立统一协调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转化、执法机制;科技平台工程,即搭建科技基础条件服务平台、国家级海洋科技资源共用平台以及制造业信息化、农村科技信息传播服务、国际科技合作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平台建设;科技奥运工程,即组织开展针对奥运建筑工程耐久性等关键技术研究,推广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的抗腐蚀性和耐久性,为海滨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青岛还建设了国家重大海洋科技基地、国家级软件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四大基地,创新的后盾更为坚实。
   
    高新区成为支撑产业发展和创新的重要载体。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成立以来,不断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已成为促进全市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据统计,建区以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多亿元。2005年,高新区实现区域生产总值196.98亿元,税收总收入29.39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681.29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18.53亿美元;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02家,申报专利601项;研究与开发入占到当年产品销售总额的3%;科技企业孵化场地面积11.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31家,毕业企业28家;区域内家电电子通讯、软件、海洋与生物医药三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今年上半年,青岛高新区扩区获国务院批准,正加快二次创业步伐,努力形成“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根据商务部最新发布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显示,青岛开发区的社会及环境指标在全国53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再次名列第1位,这是青岛开发区连续3年获此佳绩。据悉,青岛高新区在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配套能力、经营成本、人力资源及供给、社会与环境、技术创新环境、投资软环境、发展与效率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产学研结合促创新
 
    青岛市通过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了全社会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自1991年以来,青岛市政府注重搭建产学研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在本地和外地举办产学研洽谈会、高新技术项目对接会等形式,引导企业加强与外部科技力量沟通,建立合作联系。依托中国(青岛)材料科技周、青岛—西安产学研交流座谈会等高层平台,加强了企业与专家资源的沟通、对接。目前,多数企业与相关的高校院所和产品上下游的国内外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青岛注重发挥高校的生力军作用和科研院所的骨干作用,为企业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一方面,企业的市场主体意识觉醒较早而技术实力薄弱,有整合外部资源的内在需求;另一方面,市委、市政府一贯大力推动,发挥了有效的导向作用。一些企业大胆探索产学研机制,创造了很多成功经验。海尔集团与多家业内同行建立“e家佳”联盟,共同推动网络家电行业标准的建设;海信集团与山东大学建立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即发集团与台湾同行共同投资建立纺织研究中心;美光机械公司与两家国内权威机构共同开发国际先进水平的造纸装备;基珀密封公司将产品推介会变为行业技术交流会,首开企业举办技术年会的先河;华仁药业吸引大学和研究机构投资,以股权为纽带巩固产学研之间的关系。   

    从2003年起,青岛推出了大型科研院所与大企业合作的“双大合一”模式,即以科技成果或某一技术系列为纽带,双方紧密结合成立不同类型的实体,或股份公司,或项目公司,或技术入股。几年来,十几家大企业与一批大院大所相继组建这种新兴科技实体,合作开发的国家机器人、宇航变频冰箱、智能交通系统、海洋生物制品等均取得重大突破。     

    企业是创新主体  
   
    青岛的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大中企业的科技投入占社会总投入的87.5%,企业技术中心达12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海尔、海信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都超过了5%。
   
    2005年12月,面对国外重多大公司竞争,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海康(HiCon)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以性能测试第一名的成绩中标2008北京奥运智能化交通管理投资建设项目,成为国内惟一具有核心技术的中标企业。海康智能交通示范工程此前已在全国15个城市中得到应用,2005年实现产值2.3亿元。近日,该系统再次成功中标北京市快速公交智能调度系统项目建设。这是一套既符合国际协议,又具有中国特色、适合国内复杂交通现状的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打破了国外大公司的垄断。近日,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又打败众多国外公司,与日本资生堂就建设化妆品专卖店连锁商业系统达成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合作额度超过1亿元。海信将为资生堂的5000家专卖店提供商业软件系统,标志着海信产品解决方案已经具备与国际产品抗衡的实力。据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维强介绍,海信中标并不是偶然的,海信的专卖店系统通讯模块适合各种网络情况,支持断点续传,保持了数据的一致性,由于多年的商场应用实践,其后台管理系统也非常先进。  

    多年来,“技术立企”和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使海信受益匪浅。近五年,海信已主持和参与了3项国际标准、53项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申请专利1000多项,专利申请量年递增50%以上。在数字图像处理芯片、矢量变频技术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2005年6月,长期困扰我国彩电核心技术的难题被青岛海信破解。海信的科研人员经过4年攻关,研制出了我国音视频领域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生产的数字图像处理芯片,为赢得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保障。

    对企业而言,标准的竞争正成为最高层次的竞争。从市场竞争到技术垄断的竞争到标准的竞争,青岛的企业正成为一些技术标准的制定者,进入一流企业卖标准的阶段。海尔防电墙技术和双动力洗衣机技术正在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家电国际标准,同时海尔还参与了86项中国国家标准的制(修)订。海信在数字平板显示技术、数字视频处理技术、3G通信技术、光电转换技术、变频技术等领域,主持参与了10多项国家技术标准的制定。

 

    青岛是有责任感的城市,青岛的企业是有责任感的企业。青啤在核心价值理念方面,突出使命、核心价值、预期结果以及远景四样“宝贝”,做一个符合国际规范、受公众尊敬、有社会责任感、有深度文化的公司。立志以产业报国的企业在青岛还有很多。

    掌握行业核心技术是企业在国际市场立足的基础,青岛市走出了一条依靠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发展之路。近年来,青岛市通过财政支援、税收鼓励、技术重奖等措施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同时伴随着传统行业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产业链条的拉长,港口、造船、家电、电子、石化、汽车等六大产业集群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达到80%。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今年上半年,电子商务、新材料、信息产业等19个项目和颐中烟草、黄海橡胶等2个创新能力项目列入国家计划。

    2005年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800亿元大关,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3%,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69.6%。今年上半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25.1亿元,增长29.3%,占规模以上工业41%。今年初首批认定的100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青岛的海尔、海信、高校软控、易邦生物、明月海藻5家企业位列其中,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一。

    实施产业集群战略   

    为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框架,青岛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全面实施“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据统计,“十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720亿元。目前,西海岸经济重心基本形成,大造船、汽车等项目已投入建设,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滨海公路、海湾大桥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鳌山、琅琊等重点发展组团进度显著,产业集聚和人口集中效果突出。青岛市正在迅速启动第二轮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国际机场、港口、国际邮轮码头和大城市框架建设步伐,努力实现青岛新一轮的大发展。     

    根据《青岛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到2020年,青岛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要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和研发团队,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知名品牌,建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基地。

    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六大产业集群战略决策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六大产业集群已逐步成为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800家。2006年上半年,六大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1006.5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37.12%。集群发展呈现出:聚集层次高,重点项目带动作用突出;龙头作用强,国有大企业主导格局形成;发展空间大,国际化趋势显现;特色集群多,区域性产业集群初具潜力等特点。

    在实施六大产业集群战略中,突出了重大项目及产业链建设,强化传统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集中培育发展了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力大、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积聚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优势,形成经济高速成长的力量源泉,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目前,分布在13公里海岸线上的港口集群已经基本形成,全部建成后将形成2200万标箱的吞吐能力,相当于现在上海的水平,是一种港口集群的发展模式。在11公里长的海岸线上建设了造船及海洋工程项目,正在建设1000万吨的炼油项目,200万吨的乙烯项目,200万吨的PX芳烃项目。30万台汽车发动机项目的建成,标志着青岛的汽车工业基本上迈开了第一步。未来青岛的发展,将围绕部分产业集群,围绕装备工业的核心,围绕新材料和高端物流来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近年来,在循环经济创新和广泛产业化方面,青岛走在了全国前列。风力发电、秸秆发电,海水淡化、污水处理,铬渣与钢渣的综合利用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进展良好。在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启动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经验。困扰多年“三渣一灰”(钢渣、碱渣、铬渣和粉煤灰)也取得重点突破,实现了跨行业利用。
  
    到去年年底,青岛有83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累计开发400多个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年利用各种工业固体废物将达400多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超过97%,年回收利用余热、尾气折合标准煤达70万吨,资源综合利用产值超过30亿元。

    红星化工30年铬渣堆存超过20万吨,通过科技攻关,青岛钢厂与红星化工联合开展铬渣烧结炼铁试验,实现了铬渣跨行业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据统计,全国总共现存铬渣400万吨,实际处置17.3万吨,其中青岛市已处置了14.5万吨。青钢处置20万吨铬渣共可节约白云石19万吨,仅此一项经济效益可达1480万元,加上节能降耗和回收铬渣中的铬、铁等有益元素,可产生经济效益3000万元。青岛碱业公司每年在氨碱法纯碱生产过程中排放白泥约18万吨,最多时海滩白泥面积达9平方公里,企业每年需投入3000万元进行围坝、压滤和回填。经过长时间的技术攻关,通过采用联碱工艺改造,基本上杜绝了白泥污染。黄岛电厂基本实现了灰渣“零”排放,粉煤灰远销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青岛钢厂努力开展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废气、废水、固体废物、余热等基本实现四大闭路循环,炉、转炉煤气回收率达到8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7%,钢渣综合利用率100%。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打造的循环经济链条,在生产线的一端吸入粉煤灰,另一端生产出建材行业抢手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一端流入生产污水和工业废水,另一端流出可用于绿化、设备冷却、冲刷厕所的中水;一端提入海水,另一端则提供夏天制冷、冬天制热和洗澡用水。青岛啤酒二厂通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万元产值煤耗由2001年的71公斤下降到58公斤,居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

    以绿色能源为重点的新的经济运行方式开始在青岛发挥作用。青岛是国内第一个获国家科技部批复“创建资源节约技术示范城市”。青岛在海水利用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城市绿色照明技术在城市亮化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海水源热泵空调技术逐渐成熟,水煤浆环保工业锅炉研制成功并获得国家5项专利。   
   
    目前青岛已经在华电青岛发电厂建设成了全国首个海水空调试点项目。海水源热泵技术就是充分利用就地获取的海水作为热泵系统的冷热源,通过热泵机组夏季以海水作为冷源提取海水的冷量为房间供冷;冬季以海水作为热源提取海水的热量为房间供热。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运行可靠,效率高,运行费用是常规空调系统的40%-50%,与电系统相比能率在70%以上。奥帆赛配套项目4000平方米的奥帆媒体中心、麦岛片改造、石老人生态旅游健身区等都采用了这一系统。   

    生态型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已经启动。位于胶南市的青岛国际环保产业园是以清华大学设立的浦华控股有限公司等五方共同出资设立的中外合资项目,总占地面积3.34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家定位于国际的国家级环保产业园区,也是第一家企业主导、著名高校参与、以循环经济概念为开发理念的环保产业园。青岛市引进的第一个垃圾发电项目,由香港绿色动力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投资、一期投资3000万美元、日处理垃圾600吨、日发电15.7万千瓦时的垃圾发电项目已落户开发区。由加拿大瑞威集团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投资、日处理秸秆800吨、装机规模3.6万千瓦的秸秆发电项目也已签约。

    青岛新天地生态工业园成为山东省生态工业示范园。今年3月,园区规划又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园区专家评审,成为国内首个国家级静脉产业类工业示范园区。园区内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8300万元,设计拆解废旧家电能力为一期每年处理20万台,二期每年处理60万台。一期工程已开始对空调、洗衣机、冰箱等家电进行拆解。   

    创新再造服务业
   
    在建设创新城市的进程中,青岛市注重实现服务业发展的突破,通过发展旅游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引进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来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既突出规模,又突出高端,既注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注重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构筑体现青岛特色、与国际接轨、有较强聚集力和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为青岛下一步实现历史性跨越拓展了新空间。

    经过多年发展,青岛已开始步入文化型社会的时期,旅游文化、工业文化、民俗文化、商业文化在这里交融。青岛的经济、政治、社会已经开始向文化型方向迈进,包括普通市民也开始注重文化素质。发展创意产业成为青岛的着力点,打造创意产业链和产业群正当其时。因为青岛既是有文化气息的城市,又是有商气的城市;既是有一定成果的城市,又是发展中的城市,需要创意的东西很多。在位于市南区的“创意100产业园”,总经理毛若尘告诉记者,青岛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拥有大量的老厂房、老建筑等优秀历史资源,融现代与传统为一体的独特文化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意100产业园”就是在原青岛刺绣厂的基础上改建而成,以广告设计、服装设计为招商重点,融合商务、休闲、餐饮、旅游等多元商业组合的创意产业聚集园区。在青岛,这样的创意园还有很多,如“127创意坊”、“南京路122号”、“闽江三路”、“浮山所1368”等。这种老厂房新包装的改造方式与推倒重建相比,大大降低了建筑成本,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在发展旅游业方面,青岛将城市推介、奥运会帆船比赛、招商和旅游四大项捆绑在一起进行,仅去年青岛就吸引了2680多万游客,旅游收入达到了260亿元。未来几年,青岛将在继续发展大众化旅游的同时,重点发展高端旅游产品,在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海上旅游、演艺文化旅游、体育健身旅游、节会商务旅游等方面有较大突破。在金融业方面,青岛将重点引进和培育总部、区域管辖机构和外资机构,做大做强现有地方金融机构,鼓励支持各投资公司参与部分金融机构资产重组,积极发展组建财务公司。商业零售业是青岛市传统服务业的主导行业。今后,青岛将着力构建层次优化、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商业服务体系,交易规模大、管理方式先进、辐射力强的大宗商品物流体系,统筹城乡、覆盖面广、双向互动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和技术领先、管理先进、服务优良的流通企业现代经营管理体系,把青岛建设成为山东半岛乃至沿黄流域的商贸中心。在未来发展规划中,青岛将加大服务业发展投资力度,向研发、信息、物流、营销及相关中介等生产型服务业倾斜;另外,在大青岛城市框架的构建中,增强七个城市组团的城市服务功能,带动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

    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在青岛,自主创新的关键是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青岛市全力打造最佳人居、创业和发展环境。政府管理阶层的观念、能力及效率是引领核心竞争力的主导。观念是否新颖,能力是否具备,效率是否适合发展等都影响到核心竞争力。机关能力建设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近年来,青岛通过实施目标绩效管理等工作和开展“创建高绩效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等工作,大力促进管理阶层民主能力、发展能力、服务能力、法制能力建设,做事规范透明,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并涌现出“百名优秀处长”等先进个人和集体。

    为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青岛着力培养了一支企业家队伍,形成数马争先、互相竞争的局面。青岛给企业家提供了一个宽松的氛围,没有企业发展好了企业家去当官的现象,青岛的企业家都在安安心心做企业,惟一的目的就是把企业做大做强。在企业家及人才使用方面,青岛始终作为战略资源和宝贵财富来重视。从1998年开始,对海尔、青啤、青钢等12家企业进行以基薪和风险收益为主要内容的年薪制试点,到2003年扩大到12家。2004年,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企业经营者干事创业的若干意见》,加大了产权激励的力度。1996年开始实施“企业经营管理者选拔培养工程”,选出600人作为中级以上企业经营管理者后备人选,又从中选出100人,作为青岛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大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后备人选。近年来,青岛市进一步充实调整市直企业百人后备计划,对30多名已经比较成熟的“一把手”人选、60多名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人才,主管大企业一个方面的工作,熟悉全面情况,锻炼决策能力,为大企业持续发展做好人才战略储备。
   
    为推进“文明青岛”建设,青岛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并通过开展市民月等活动,坚持问政于民、听政于民、议政于民。据统计,仅去年一年,青岛市就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等全国性的荣誉称号23个,成为享誉中外的“品牌城市”。

    根据创新过程各个环节的需要,青岛提出要完善投入机制,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内,都要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对单位、企业和个人的激励。完善创新成果的认定评价机制,注意讲求实效,防止浮躁与急功近利。完善风险担保和成果的共享机制,制订风险担保、风险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政策。完善人才培养和集聚机制,包括政策留人、产业留人、待遇留人,搭建有利于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的广阔平台。这些政策涵盖了创新链条的全过程,形成了城市持续创新的长效机制。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才是创新的根本。在引进人才的同时,青岛积极建设人才高地,打造人才码头。一批国家的大企业和大研究所带来了大批人才,为青岛带来了  。目前青岛已经具备大城市的人才结构。人的观念的变化、多元、碰撞,让城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青岛基本建立了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使改革和发展都有了坚实的保障。劳保、医保、低保对企业和个人非常重要,解除了企业和个人的后顾之忧。青岛在社会保障方面舍得投入,50万农民享受劳保,18万老人享受体检补贴,400万农民享受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这笔钱花得很值,用社会保险里扯平了利益分配关系,提供了休养生息再前进的动力。   

    一个创新型城市的创新能力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技术领域的创新,要用先进的技术不断创出新产业、不断改造传统产业;二是社会管理创新,包括管理理念、管理的组织体系、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评价体系的创新;三是城市文化创新,要让每个市民的思想、知识、能力和素质,以及整个城市的风气、文化、精神和行为都符合创新的要求。青岛注重培养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全方位推动创新。青岛对创新型城市的内涵有着自己独特和全面的把握,注重经济技术、社会管理和城市文化三方面的创新同步推进。
   
    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表示,要用创新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解决城市问题、解决经济问题,开拓青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用创新的方法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推动青岛实现更大的发展。必须依靠创新,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各方面都要突出运用创新的办法,通过创新推动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平安,推动社会的文明。

    面向未来,青岛创新的龙头高高抬起,在“诚信、和谐、博大、卓越”的城市精神引领下,扬帆远航,在创新的航道上留下华美的身影。

  编辑: 曲涛
 
 相关新闻
· 撞伤老人扔山上 青岛无德司机故意杀人判十年
· 撞伤老人扔山上 青岛无德司机故意杀人判十年
· 撞伤老人扔山上 青岛无德司机故意杀人判十年
· 青岛大炼油建三大油库 胶东有望成最大石化...
· 青岛大炼油建三大油库 胶东有望成最大石化...
· 青岛大炼油建三大油库 胶东有望成最大石化...
· 青岛大炼油建三大油库 胶东有望成最大石化...
· 青岛水族馆将闭馆半年 修缮后明年5月重新开放
· 青岛水族馆将闭馆半年 修缮后明年5月重新开放
· 青岛水族馆将闭馆半年 修缮后明年5月重新开放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