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超1000美元:一个历史性跨越
  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十六届五中全会 > 回眸十五

人均GDP超1000美元:一个历史性跨越

2006-08-31 10:59:45 SRC-447
   
 
  编者的话:“十五”即将结束,“十一五”正迎面走来。为集中展示“十五”期间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诸多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本报从即日起推出特别报道《从数字看“十五”》。敬请关注。

    
闪光的数字 历史的跨越

    这是一组金光闪闪的数字———

  2001年,我国GDP达到95933亿元,比上年增长7.3%;在“十五”开局的第一年,中国GDP跃升至世界第6位;2002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2398亿元,比上年增长8%;2003年,我国GDP为117390.2亿元,比上年增长9.5%,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这一年,我国人均GDP也首次突破1000美元;2004年,我国GDP达136875.9万亿元,同比增长9.5%,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GDP和人均GDP两大重要指标。

  从2001年到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高于“十五”计划中年均增长7%的目标,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也高于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达到1090美元;2004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69美元。

  GDP衡量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人均GDP评价的是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在经济学界,人们更多地拿人均GDP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加快。“十五”期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一个共识是,人均GDP跨入1000美元的门槛,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起点。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跻身世界前列。与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不同,我国的现代化和工业化是建立在两个基本的国情之上:第一,底子薄、基础差,科技力量不足;第二,人口多、耕地少,资源相对稀缺。而且,新中国成立56年来,我国人口大幅增加了,达到了现在的13亿多。然而,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人均GDP从建国初期的不足100美元、改革开放初期的不足200美元,增长到现在超过1000美元,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

  5年来,国民经济的运行并非一帆风顺。

  早在2003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即开始显现:粮食供求关系趋紧,固定资产投资膨胀,货币信贷投放和物价上涨过快,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在这重要关口,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决定加强宏观调控,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随后,从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严把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入手,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

  在农业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接连出台,推出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案,进一步放开粮食主产区收购市场,大范围减免农业税,建立了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使全国农民普遍“减负”和“增收”。

  在土地管理方面,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的审批暂停半年,并决定通过深化改革,建立严格、科学、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国务院专门制定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编辑: 李辉
 
 相关新闻
· 我国“十五”科技发展综述:可圈可点 成就辉煌
· 我国“十五”科技发展综述:可圈可点 成就辉煌
· “十五”以来山东经济持续向好助鲁商崛起
· 开发性金融:山东省激情跨越“十五”
· “十五”期间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 “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率年均为8.8%
· “十五”科技实力明显增强
· 我国非公经济迎来发展时期
· 中国经济社会十大亮点
· “十五”改革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