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8所学校日前被查教育乱收费总金额2270万元,3年多时间清退乱收费资金13.2亿元多、近800名校长被撤职……
这是一串的“高压线”:教育部部长怒斥“哪个学校出现了乱收费问题,要撤销校长的职务”;20年来制定了近300份禁止乱收费文件……
一路禁行的“红灯”下,治理10年的教育乱收费却依然“高歌猛进”。两会开幕以来,教育乱收费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代表委员们叩问:教育乱收费为何逆势而上?
择校费愈演愈烈,最直接原因优质学校“容积”有限,一些重点高中的报考人数是招生人数的好几倍。于是,择校费被公开化。甘肃省高中“择校生”的具体收费标准为:省属省级高中不超过2万元,市属省级高中不超过1.4万元,市属市级高中不超过9000元。
有大量教育乱收费并非迫于生计,而是利用紧缺的教育资源,为学校和教师谋取不正当利益。这种垄断福利同样是乱收费的祸根。
昆明某重点中学一名初中班主任在补课较为集中的月份,每月收入可以达到5000元,平时也有3000元至4000元,而市属一般中学高中班主任的月收入仅2000元左右。“政府是按照学生人数拨付教育经费的,老师的福利待遇不收费从哪里来?没有好待遇怎么能吸引好老师?”一名中学校长诉苦说。
据了解,目前一些中、小学还出现了任课教师自办补习班“创收”的现象。昆明市某中学一名家长说:“女儿上初三,老师让参加学校补习班,我觉得她成绩不错不用补,就没有交钱。后来女儿告诉我,老师把考试的重点题、试卷等通通放在补课讲,正课只讲基础知识,不参加补课就落下了,只好赶紧让她参加。”
北京市的一名家长揭露,教育部严禁以补课费为名收费,现在的学校就与外面的补习班联合,建议学生到校外补习,结果学生还是那些学生,老师也还按照进度讲课,而收取的补习费倒手却进了学校的腰包。
高校乱收费中“钱学交易”的行为也占一定比重。2003年北京某高校向新生收取“捐款收入”1035万元,每人“捐款”2万至10万元不等,“捐款”数额与考试分数无关,但与考生家长与学校的背景关系密切,有关领导委托介绍的,金额可少一些,一般关系则要出高价。有些高校甚至赤裸裸地卖文凭,海南省委党校乱办学倒卖文凭牟取私利,违规发出数千张文凭,被私分的违规收费近500万元。
代表委员建议,应当加大力度惩处乱收费行为,同时健全公众参与和监督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医科大学李艳宁说,目前中小学校长负责制没有法律约束,重点学校校长权力膨胀到极点,必须尽快修正,从法律角度对校长权力进行监督。而且,仅撤一个校长是不够的,应实行责任追究制,谁对乱收费负有责任,就应该受到追究。
来自甘肃的王利民代表认为,有关部门在查处、打击乱收费问题上力度不够。虽然“乱收费是高压线,谁碰就查处谁”,“凡是乱收费,校长撤职”这些禁令,早已耳熟能详,但实际上,执行得怎么样呢?
教育部通报说3年来共查处乱收费案件1.9万件,有5931人因此受党纪、政纪处分,其中有794名校长被撤职。1.9万件乱收费案件撤职的只有794人,平均约24起案件才撤职1名校长。此外,794名校长有几个是著名学校的?2003年18所中央部属高校违规乱收费黑榜涉及费用8.68亿元,北大、清华、人民大学、北师大等名校赫然在列,但又拿他们奈何?
代表委员议论说,近800名校长被撤职还刹不住乱收费,教育部门真的应该总结经验,研究分析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上?他们建议学校收取费用应当举行听证会,并且要把收取的费用流向向社会公示,以增强公众参与和监督的力度。
(据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背景
教育收费历史沿革
1986年,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但由于缺乏有力的财政保障,只得在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中又提出义务教育可以收取杂费,事实上又恢复了义务教育的学费制度。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改革上大学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逐步实行收费制度。”正式在政府文件中明确高等学校要实行学费制度。
1994年开始,高等学校实行学费并轨改革,取消自费生,除少量学生和学科外,其余学生收取统一的学费。到1998年,全部公立高校完成学费并轨。
随着学校收费制度改革的推进,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乱收费开始抬头。进入90年代,教育乱收费逐渐成为社会热点。2003年以来,教育乱收费逐渐激起社会公愤。
党中央和和国务院相当重视教育乱收费问题。教育部、监察部和国务院纠风办等单位几乎每年都会下达关于禁止学校乱收费的文件,20年来有近300份。
为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2001年,教育部等三部委提出在农村实行“一费制”,并规定了全部收费的最高限额。今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今后5年国家财政新增义务教育经费累计将达到2182亿元。
(据新华社)
■评论
“投入不足”不是“挡箭牌”
从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教育主管部门目前反映的情况看,大家对乱收费的根源尚有不同认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使真如一些人所说,乱收费根在政府投入不到位,教育主管部门也有相当大的工作空间,如果制度健全、监管周密,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引来众多批评。
资金越是紧缺,越是应该珍惜才对。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可是,摆在人们面前的又是什么呢?大家不妨扪心自问:我们真的把每一分钱都花在该花的地方,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了吗?透过种种现象,至少,教育界有两个问题应当引起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注意:一是部分学校出现的追求奢侈之风,二是在乱收费背后事实上存在的灰色利益链条。学校从正常渠道获取的资金不足,无疑会增加乱收费的压力,但也应当增强节俭办学的观念,如果不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仅以政府投入不足作为应对社会批评的挡箭牌,那么,教育就会变成一个无底洞,不仅政府的投入填不满,群众的血汗钱也满足不了它。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