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2006年两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意义
  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2006全国两会 > 最新报道

特稿:2006年两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意义

2006-08-31 10:49:09 SRC-132
   
人们未来在书写中国的现代化史时,无疑会给2006年的这个早春三月,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中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一次飞跃。2006年的两会,在民主、团结、求实、和谐的审议、审查、讨论中,规划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对“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等各项工作做出了全方位部署。
 

3月9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图为大会现场。新华网姚勇摄 

    新蓝图·新起点·新航程 2006年两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意义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孙承斌 刘刚 李亚杰)人们未来在书写中国的现代化史时,无疑会给2006年的这个早春三月,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中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一次飞跃。2006年的两会,在民主、团结、求实、和谐的审议、审查、讨论中,规划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对“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等各项工作做出了全方位部署。

    这是一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路径图,是一份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纲领,是中国的发展进入新航程的重要标志。

    关键时期的关键会议,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坐标上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更是一个重要的关口——

    当500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再度聚首京城,顺利完成“十五”发展目标的中国,已经站上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8万亿元,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8.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9.2%,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来自山东济南的全国人大代表于保法,列举过去5年的诸多亮点,由衷地说:“我们的发展确实已经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回望过去,不平凡的道路上留下一个个坚实的足印——

    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战胜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开放,在风高浪急的国际竞争中扬帆前行……“十五”时期的5年,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5年。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说,“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并在实践中不断展现出强大活力,是‘十五’时期的重要收获。新的历史起点,更重要的是指我们对发展的认识已经达到新的高度。”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长期关注中国的英国斯特灵大学国际关系学者瓦西利斯·福斯卡斯认为,科学发展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中国的社会发展、政治变革等多个领域,正在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这一战略判断,在代表委员中产生强烈共鸣。

    “这是我们进入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的阶段后,迎来的第一个5年发展时期。能不能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举国关注、举世瞩目。”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夏林说。

    耕地、淡水、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结构不合理,解决“三农”问题任务相当艰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列举的一个个困难和问题,展现出加速发展的中国面对未来的冷静和清醒。

    这是第一次按照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中长期发展的规划。

    “从整个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坐标来看,今年的两会确实是关键时期的一次关键会议。”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经济学院教授郭松海说。“会议确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将使我们的发展真正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对现代化建设全局具有决定性意义。”

  编辑: 曹亮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