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 > 保护与申遗

“申遗”掀起大运河旅游投资热

一骑200余人的队伍在京杭大运河沿线上穿行,给沉寂了千百年的大运河带来了喧嚣与期待。这支考察队伍不仅牵引了国人关注大运河的目光,而且牵动了大运河沿线旅游投资者的取向。据调查,一批旅游投资资本迅速聚积起来,开始投向运河旅游业。
2006-07-21 15:41:16 大众网—大众日报
   
 

    记者  李  梦  吴洪斌  报道

  本报5月25日讯  一骑200余人的队伍在京杭大运河沿线上穿行,给沉寂了千百年的大运河带来了喧嚣与期待。这支考察队伍不仅牵引了国人关注大运河的目光,而且牵动了大运河沿线旅游投资者的取向。据调查,一批旅游投资资本迅速聚积起来,开始投向运河旅游业。

  日前,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与大运河沿线4省2市的有关官员从北京启程,开始踏访运河沿线各市。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终杭州,长达1794公里。运河于山东地段主要经德州、聊城、济宁、枣庄四市,为我省运河经济文化富集区。多年来,大运河“申遗”一直处于民间呼吁、专家调研与地方酝酿阶段,直到5月12日全国政协组织沿线实地考察,并于5月22日在杭州通过了《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杭州宣言》,“申遗”工作才算进入实质运作阶段。

  大运河“申遗”不仅保护了一条历史文化河流,更重要的是给沿线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据济宁市委副书记赵树国介绍,目前,“运河文化旅游带”已纳入济宁规划建设的重点旅游项目之中。济宁古运河俗称运粮河,西起京杭大运河迤逦南流,经流市中区,后顺河门入南四湖。运河船只经济宁南往淮河驶向江南杭州,北通聊城的临清入“卫运河”直达北京,济宁由此成为“运河之都”。济宁正借大运河“申遗”之机,着手打造运河之都旅游区。

  十天前,上海绿房子投资管理公司与枣庄签约,计划投资3亿元开发台儿庄区运河古镇。据了解,该项目以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旅游建设项目,位于台儿庄城区南部古运河两岸。枣庄市委书记马金忠告诉记者说:“枣庄市决定以遗存在古城区的明清运河段为载体,以恢复康乾盛世时期古镇历史风貌为主题,以展现灿烂的大运河文明为内涵,充分挖掘古运河的历史人文景观,高标准建设一处古香古色的多功能旅游商贸居住区,依此,将枣庄与绵延千里的大运河文化旅游区衔接起来。”

   出了枣庄,沿古运河朔流而上,即进入聊城境内,大运河在此称会通河。“南有苏杭,北有临张”是人们对京杭大运河沿岸四处著名商埠的描述,其中的“临”即为聊城市的临清县。“临清傍运河,富庶甲齐郡”是大运河给临清造就的繁华与荣光。聊城市于1999年启动会通河整治工程,如今,已重现了运河沿线上诸多漕运遗迹。据聊城市市长张秋波介绍,聊城市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在绵延境内20公里的会通河河道上,对发掘出来的船闸、古桥、码头等30多处古代遗迹进行了修复,并对游客开放。单单2005年,聊城市接待游客就超过了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20亿元。以古运河为代表的旅游业成了聊城对外开放的新名片,旅游业也成为聊城的支柱产业。

  运河出聊城北上,流入德州。德州市的旅游资源尤以苏禄东王墓最为著名,苏禄王是外国国君在中国的惟一大型古墓葬,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而且,其石刻雕凿之精致,形象之生动,让游人流连忘返。据了解,大运河沿线城市地上遗留有大量的城址、衙署、驿站、钞关、仓库、寺庙、商铺、桥梁等文物,地下的古墓、沉船、关闸、石坝等文化遗存也极为丰富。古运河畅通时,“船舶往来,商旅辐辏”,使德州、聊城、济宁、枣庄地区达到了当时文化空前发达、市场极度繁荣的鼎盛时期,也留给后人诸多秀美的旅游景点。

  目前,在大运河流经的山东段,已知的文物点超过100处,这些历史遗存都是现代旅游业开发的好题材,在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思路主导下,大运河“申遗”工作正在引导旅游资本投向运河旅游业。中国

编辑: 曹亮
 
 相关新闻
· 申遗带动大运河旅游投资
· 运河要贯通 关键在山东
· 古运河风光(组图)
· 李殿魁纵论恢复戴村坝——南望闸
· 大运河,我们应该给您什么?
· 大运河申遗 40多名专家献良策
· 沿运城市精心保护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一)
· 陈奎元:科学指导全社会参与共同做好京杭...
· 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侧记:运河“终点...
· 保护京杭大运河刻不容缓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