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 > 保护与申遗

大运河申遗 40多名专家献良策

  5月22日至24日,40多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齐聚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参加全国政协举办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对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献计献策,句句情真意切、珠语连篇
2006-07-21 15:41:15 大众网
   
 
  记者岳增群
  5月22日至24日,40多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齐聚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参加全国政协举办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对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献计献策,句句情真意切、珠语连篇。

  应该整体申报物质遗产,再报非物质遗产
  谢辰生(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对大运河遗产的申报,当务之机是确定申报对象和范围,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先报那个,我认为应该先申报物质遗产,没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问题。。大运河本身是物质的,物质是“静态”的,非物质是“动态”的,两者要分开报。
  大运河遗产是分段报还是全线报,我认为应该全线报,不能将大运河分开。分开了就没有多少意义了。分开报、或者选取某一区域作为闪光点报,都是不科学的,都会有损大运河的整体光辉形象,损害她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还有,申报世界遗产,以往的做法是由下而上申报,大运河涉及沿运四省两市18个城市,必须从上而下开展工作,国务院各有关部委要管好这件事,建立协调机制,制定保护条例,由国务院颁布实施,事情就好办多了。 

  保护好运河文化,才有资格申遗
  舒乙(中国博物馆学会副会长):运河拥有悠久的历史,是顶尖的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她的生命。运河上的遗产不能太现代了,没有古代的东西,运河拿什么申遗。只有保护好文化遗产,传承好运河文明,申遗才能成功,这是最主要的。
  通过考察,我把沿运城市对大运河的保护分为五种模式:一是无锡模式,原貌保护的很好,基本没动,在保护上做的最好;二是基本保持原貌,稍加整顿模式;三是拆掉旧的,再仿照原样造“古”,仅是仿古而已,绝不再是遗产;四是大拆大改,一律推平头,在古运河边打造现代化公园、园林,这样的沿运城市很多,令人担忧;五是在城中的运河边上造景。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有必要对大运河的保护重新界定,否则,运河申遗就会出现南辕北辙,造成千古遗恨。
  我建议,对大运河的保护要坚持五条原则:第一,大运河还在使用,但千万别忘了她是个古物,对运河上的遗产、遗迹要全程挂牌保护,高悬禁令,严禁拆改;要全线规划好运河保护区,公布保护名录,保护好原物,用好原物,尤其是运河的古水利设施。第二,对大运河的保护必须反对“不破不立”的思想,坚持保护第一的指导思想,否则就保护不好大运河,申遗就会落空;运河上有很多科技是很好的,要公布天下,继承发扬;保护能产生经济效益、旅游效益,千万别认为保护不能生财,就旅游而言,只有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东西,才会引来全世界的人;不可对大运河提什么整顿、打造、改造、公园化、景观化,在运河的保护区、缓冲区,要驱逐这些词和做法,让“历史留下来”,至少在运河沿岸10米内不能建高楼大厦,最好建到保护区以外;与运河有关的新建筑,也要丰富多彩,不要千篇一律。第三,适当减少运河保护区的居住人口;维修运河古建筑不能推平头;政府要对古镇实施科学的清污节能工程。第五,保护要达到祖先、百姓、政府、世界都满意。 

  水是运河的灵魂,要保持她的韵味
  董良翚(中国文联书记处原书记):运河的韵味在哪里?就是水!运河要申遗,就要管好水,截污治污,让运河水保持清澈畅流,起码要达到三类水标准。杭州在截污治污的同时,引钱塘江水入西湖是个好办法,至少可以让西湖的水流动起来、干净起来。运河的水,尤其是保留在城区内的古运河的水,都要向杭州学习,保持流动、干净。 

  保护大运河文化,不能“与时俱进”
  刘庆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大运河是主干,文化等是枝叶,主干有生机,才能枝繁叶茂,所以必须保护好大运河。保护大运河,保什么?一是正使用的运河,二是已废止的运河故道,三是目前正在使用的运河,但不是古运河。
  要保护好大运河,我提出三条对策:一是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有序保护,合理利用;二是保护好遗址遗迹,发挥好历史文物的功能,当务之急是以科学严谨的资料、科学严谨的保护路线,多学科结合,共同做好大运河遗址遗迹遗物的普查,立下保护范围、时代等。三是以保护保证申遗成功。将与运河有直接关系的遗址遗迹遗物保护起来;只有保护好文物,才能申报世界遗产;大运河的“历史”是停止的历史,在保护中不能“与时俱进”,随意改变她的原来面貌。社会不能失去历史遗迹,犹如人不能失去记忆。 

  遗产不能现代化,并不是一点都不改善
  谢凝高(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大运河的保护与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不矛盾的。所谓保护,是说古建筑的“外壳”不能改变,它的神韵不能改变,就是说真实性不能改变,如果将古建筑改建成全新的建筑,就只能是现代化的产物,而不是遗产了。
  在科学规划、治理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达到保护与改善古镇里面住户生活水平两者的和谐统一。我们提倡保护大运河的原始风貌,但并不要求古镇里面的住户还延续老的生活方式。里面的一些设施可以改善,比如,自来水、电话、有线上网、空调,都可以进入古建筑,只要科学设置,深埋线路,都可以,并不是说一说申遗,古镇上的建筑从里到外一点都不能动了。

  保护运河对民众有条好处
  何星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河,而是一条生态环境带。把大运河保护好了,对民众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其一,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生活创造一个更优质的空间;其二,大运河是一条文化长廊,治理保护到位了,可以带动观光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当地群众的收入水平;其三,大运河大部分段还有航运能力,水运非常繁忙,她在运输的同时还可带动文化的交流,对沿运城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很有好处。 

  大运河应该零保护
  朱炳仁(浙江工艺美术大师):对大运河的保护应该是零保护,回到最自然、最原始的保护状态。我们应该在大运河上选出一部分空白区域,没有任何人为行为的区域保护下来,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一段想象的空间。具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传世瑰宝,代表一个时代的顶尖水平的遗产区域,能最终能成为有用的东西的遗产区域,这类保护遗产不能多,以精品为宜;一类是好用的,够用的;一类是没有的,即没有留下人类治理的痕迹,不加入人类的任何干扰,对这样的遗产,要同“封山育林”那样保护起来,留在运河的某一段,、某一区域,她将是任何代价都换不来的宝贝。
编辑: 曹亮
 
 相关新闻
· 申遗带动大运河旅游投资
· 运河要贯通 关键在山东
· 古运河风光(组图)
· 李殿魁纵论恢复戴村坝——南望闸
· 大运河,我们应该给您什么?
· “申遗”掀起大运河旅游投资热
· 沿运城市精心保护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一)
· 陈奎元:科学指导全社会参与共同做好京杭...
· 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侧记:运河“终点...
· 保护京杭大运河刻不容缓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