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经典中国重点工程  > 能源

西气东输八千里 气龙腾越泽神州

2006-08-31 10:59:33
   
 

  本报记者 原国锋

  编者按:西气东输,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2000年3月工程启动,2002年7月全线开工建设,2004年12月30日全线商业运营。

  在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者创下了许多在国内外管道建设史上罕见的奇迹。管道建设运营单位发扬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为确保管道安全、稳定供气付出了艰辛和智慧。

  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开通了中国横贯东西的一条能源大动脉,对于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造福新疆及沿线各族群众,对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优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将发挥出重大作用。

  八千里气龙穿越神州,能源大动脉惠泽百姓。

  从新疆塔里木到上海市白鹤镇,西气东输管线6次穿越古长城,3次跨黄河,1次过长江,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十省区市,全长约4000公里。如今,工程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逐步显现。

  “天然气的入沪,使宝钢股份有限公司特殊钢分公司今年9月将全部关闭煤气厂,二氧化硫、烟尘、水中酚的排放量将达到零。2004年,西气东输天然气向上海化学工业区的赛科90万吨乙烯工程供气,创造经济效益达30多亿元。现在,上海所有的优势产业项目和刚启动的重点工程都开始使用天然气。全市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至少削减20%。人们亲切地把西气东输工程称为‘福气’工程。”上海天然气管网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西气东输,使我国过分依靠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正悄然变化,天然气占全国一次性能源结构的比重由2.1%提高到3%。伴随西气东输工程竣工,每年将有90万吨烟尘不再漂浮我国上空……

  技术:“福气”运输的根本保障

  管道年输量120亿立方米,设计压力10兆帕,管径1016毫米……这一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条世界级天然气管道工程,在国内创造了多个之“最”:距离最长,管径最大,管材等级最强,设计压力、输气能力和自动化控制程度最高等。在系统构成优化和施工工艺等方面,均达到了当今国际天然气管道的先进水平。

  多样的地形、复杂的生态、变幻的地质、莫测的环境所需要的史无前例的技术创新,是现实赋予西气东输工程的重大使命。

  经过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黄土塬并3次穿越黄河、1次穿越淮河、1次穿越长江、江南水网,西气东输管道的“三山一塬,五越一网”给石油人以严峻考验。

  “五越”之中的郑州黄河穿越更超出想象:总长7645米,其中3600米主河道冲刷深度达20米,4000多米河滩冲刷深度5至8米。按黄河水利委员会的要求,为保护河床,管道必须在滩地10多米以下、河床20多米以下穿越。经反复比较,西气东输工程科研人员决定3600米主河道采用顶管法,建4个竖井,在30米以下顶管。在面临诸多难题的情况下,将直径1.8米的钢管一次顶进千米以上,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2003年9月15日,郑州黄河穿越胜利贯通,利用长距离接力顶管技术在世界管道建设史上树起了一座难以企及的丰碑。

  此外,高水平的技术标准规范、卫星遥感选线、管道自动焊接、全自动超声波检测等,都成就了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史上的辉煌。

  安全:“福气”工程的立命之本

  安全无小事。管道安全运行必须实施苛刻的、动态的精细化管理。浩荡几千里管道,管线周边每一寸草土,都能对应上一个具体的质量责任人;每一个运行细节,时时刻刻都有一双或多双眼睛密切关注。而做到这一切,必须以完整的制度建设为保证。

  应对自然灾害和维护管道安全成为重中之重。直升机按时巡线,对沿途地貌、降水、植被详细记录,一旦有个“风吹草动”,立即采取行动进行修缮、防护。在长江盾构隧道、延水关隧道和黄河跨越3处重要部位,实施了24小时守护。

  2004年12月30日,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商业运营,日最大供气量达1286万立方米。为确保安全平稳供气,地下储气库、压缩机站、冀宁管道等配套工程建设正在加紧进行。

  《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07日 第一版)

  编辑: 李辉
 
 相关新闻
· 警方组建巡护队为"西气东输"油气管道构筑...
· 西气东输: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 西气东输气源地首批气田全面投产
· 年底前“西气”进省城
· 年底前“西气”进省城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