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ff0000"><b>王乐义:我是“农民的儿子”</b></font>
  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建设新农村 > 特别报道

王乐义:我是“农民的儿子”

2006-08-31 11:00:54 SRC-402
   
  王乐义是冬暖式大棚蔬菜的发明人和推广者,是引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他掀起的“白色革命”惠及全国城乡。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使王乐义的典型意义有了新的解读视角。为使读者全面了解王乐义的事迹,深切感悟其先进性示范意义,大众网记者日前来到山东寿光三元朱村,与这位传奇“村官”展开了对话。
  王乐义4.jpg

○“只有掌握发展农村经济的科学技术,才能真正把群众的事办好。”

  群众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但王乐义并没有满足。他意识到,要想让农民收入不断上台阶,还得围绕土地做文章。从1987年到1989年,他跑了6个省参观学习大棚种植技术,经过反复研究推敲,对蔬菜大棚进行了五项改革。一是根据本地气候条件,把墙体加厚到1米多,这样即使受冻层是七十厘米,也还有三四十厘米的保护层;二是模仿老花镜的原理,试着把两个山墙一溜斜坡改为中间起高,增大了采光面,大棚的坡度也由25度增加到45度,增加热量储存;三是采用了无滴膜,透光度由45%提高到90%;四是运用黑籽南瓜嫁接技术,嫁接后的黄瓜耐低温,而且生产期特别长,抗根腐病能力强;五是大棚方位的改造,把方位定为朝南偏西5度。改革方案出来了,但由谁来试验呢?

  王乐义:当时,虽然寿光已经有了盖塑料薄膜的蔬菜大棚,但是那些棚温度太低,一入冬就生炉子,种一季菜要烧上五六吨煤,出了正月蔬菜才上市,生产成本高,收益不大。那时我就经常寻思,寿光种菜园子的多,如何让大棚春节前就产出黄瓜、西红柿、辣椒,让乡亲们多挣几个钱儿。5项技术改革方案出来后,可村民们并不支持———怕担风险。于是我们就天天晚上开党员干部会。我对他们说,咱们都是党员干部,乡里乡亲选上咱,党委政府批准咱,就是让咱带头的,干事的!这个风险咱不担谁担?如果担点儿风险都不肯,还说什么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就这样,除去年龄大的、身体不好的,最后确定了17名党员,建了17个大棚。

  1989年12月24日,村里的第一批越冬黄瓜上市了,大棚户们在春节前就把贷款还上了,17个大棚平均纯收入两万七。看到别人把钱揣进包里,没建棚的人家都后悔,也都抢着建大棚。第二年,全村冬暖式蔬菜大棚一下子发展到181亩。



王乐义所到之处,播下一片绿色的希望。(图中绿色区域为王乐义亲往推广、传授冬暖式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省市区)

  编辑: 曲涛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