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首页 娱乐新闻 星光灿烂 音乐风情 影视岁月 娱乐论坛
大众网首页 -> 娱乐 -> 影视岁月 -> 影视评论

从年产300到30部影片:票房救不了香港电影

周密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2002-10-28

  香港电影世道低迷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事了,对比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的黄金时期,现在的香港电影处在一种令人尴尬的逆境。以今年暑假为例,暑假一向是电影行业生意最旺的档期,但截止到9月初,暑假港产片的总收入只有7500多万元,相比去年同期1.7亿港币的票房下跌将近六成。截至8月20日,最叫座的《我左眼见到鬼》票房也仅冲破2000万港元大关,与去年《少林足球》的6000万票房相差一大截。去年,香港的票房总收入是4.56亿港币,而今年前8个月的票房只有2.2亿,全年估计也很难超过3亿港币。有人甚至调侃地说,今年整个香港电影业一年赚的钱也许还没有成龙一个人赚的多。截止到今年7月,整个电影界的开戏数量也只有30多部,与全盛时期一年开拍300多部港片的数字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其实,香港人是爱看港产片的,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从全年十大票房港产片共占了七八部可以证明,而且除了1982年的《ET外星人》与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外,票房No.1一定是港产片。1992年是港产片的丰收年,单是十部最卖座电影的票房加起来已接近4亿。这时候投资500万拍电影是实赚的。
  盗版制品泛滥
  在外国,电影的市场很大,加上他们没有VCD制式的光碟,而DVD也因版权问题不会降价倾销,因此入场观看电影的意欲很高。而在香港,2000年或2001年,港产片的VCD以极低价钱出售,的确吸引到很多人去买。但到了现在,所有人的家里最少都有上百种的VCD,因此就算VCD再便宜,销售量不会大幅增长,所以电影仍要靠传统的票房收入去维持。
  影片空洞无物
  欢喜冤家:两人最终在一起组成的爱情故事;变身男女的喜剧爱情:傻女+衰哥终成眷属的肥皂故事;幽灵人间的七月半情结……香港电影的故事和内容便在这样不动大脑的剧情中继续,尽管《天下无双》《嫁个有钱人》和《赌王呖咕呖咕新年财》都有2000万港元的票房,但这些老套陈旧的故事让人担心是否会继续吸引人走进影院。对享受过电影高潮的观众而言,一个漂亮的故事在本土电影中可遇不可求。
  类型电影绝迹
  香港电影一直的招牌片种,如优势的黑帮片、警匪片、赌片以及新兴的古惑仔系列影片,已经因为“黑色”而在电影院里濒临灭绝了,取而代之的是办公室爱情小品、古装故事、医院疯狂喜剧、肥人化装特技、贺岁和鬼怪题材。像《英雄本色》《赌神》这样已经成为香港电影标志的电影,没有了允许其生长的土壤,而新片种也只是在试管里实验的胚胎,并且导演在应该创新和摸索的阶段,对本来就孱弱的这些片种进行克隆再生。对于电影环境的恐惧导致了导演在题材选择和故事编排上的急功近利,光是今年暑假就有《我的左眼见到鬼》《幽灵人间2》《三更》《枕边空灵》等数部鬼片,最终彻底导致了香港电影类型片的畸形发育。
  大制作影片匮乏
  耗时3年的科幻巨制《蓝血人》以惨败的票房收场,给很多希望用高投入、高科技吸引观众来解决香港电影市场低潮的人以悲观的例子。香港一直奇缺大制作电影,当然这一要求对于一个弹丸之地来说是苛刻和严厉的,但《蓝血人》的惨败也给香港电影人敲响了警钟。首先是由于香港导演很少尝试大成本制作,因此从调度和节奏以及声画处理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思想上欧化技术上呆滞,即使有大笔资金的注入也缺少能善用的人才。政府对于香港电影实行“311”命令后,有20部影片可以开拍,但如果不提高导演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资金和政策也是纸上谈兵。
  影人水土流失
  黑帮家族的吴宇森、周润发,拳脚功夫的成龙、杨紫琼,十年磨一剑的张曼玉,成家班、袁家班,都流失到了好莱坞。虽然他们的存在与否对好莱坞不产生一点影响,但对于他们的母体香港电影却是致命的打击,再加上王晶、周星驰的渐渐低调,香港电影的人才流失愈发严重。他们的出走和隐退使得电影圈手忙脚乱,年轻一代仓促上阵,青黄不接的导演、演员群无法守住“打了10年”的香港电影,而看见票房危机的影人又自暴自弃,处于浮躁的巅峰状态,电影前景继续堪忧。
  急功近利只看票房
  由于资金缺乏和投资者的急功近利,港片最近一段时间均处在超低成本的循环克隆,出产的电影既没有底气又缺乏娱乐性。发行公司对于影片格“上”勿论的观点让影院充斥烂片,与其中还可一看的电影混为一谈,让观众难以分辨,索性不费心看电影了。一段时间里,40多家制片公司相继成立,在马不停蹄地追赶抢占之下,影片的质量让人堪忧,而观众也在不断堪忧中丧失了观影的念头。
  漠视内地市场
  对欧美的谄媚和对内地的麻木是香港电影的一个怪圈。除了嘉禾对内地市场还有一些重视外,其他公司和影人对内地都是一样的漠视。明星很少来内地举行首映,即使参加也只是以仰视者的姿态蜻蜓点水般离去,没有像对本土影迷那样无微不至地呵护。反观内地影视界,则相当重视香港电影,参加“香港国际影视展”的内地买家和参展商就多达464名。港产片在香港票房十年间锐减了七成,而杨紫琼的《天脉传奇》却在西片云集的暑期档,能在内地创下比香港高1300万元的票房,虽然这是首次内地票房超过香港票房,但这不能不说是内地市场的博大。内地市场是港产片远远未挖掘的宝库,虽然其从每个人赚取的利润较低,但内地观影者的基数很大,依旧能够使得香港电影盆满钵满。
  挽救香港电影已是燃眉之急
  香港电影不但要面对盗版与西片及其他娱乐方式竞争,东西亚市场萎缩也是一个大问题。除此之外,还要解决自身的问题——那就是融资问题,虽然卖座的电影未必走套路但也是高成本,但资金充裕起码可以令制作有更多的尝试,不会像现在这样,一窝蜂拍鬼片拍笑片,又来来去去用同样的几位演员,观众当然没有意欲入场。为了挽救香港电影业的燃眉之急,香港六大电影公司提出一方案:将逢周二、周三的优惠票价,扩至周一至周四,希望借此方法吸引更多观众入场。此外,香港电影界甚至将目光投放到内地市场。我们期待着香港电影明年能够出现回升的态势,毕竟它曾经是令所有中国影迷骄傲的“东方好莱坞”!

相关内容

    今日娱乐新闻

    娱乐专题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0 sd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