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飞跃“WTO元年”年终盘点
方正
来源:南方日报
2002-12-20
|
电影制度“坚冰”打破 在加入WTO后的第一年里,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电影体制这一坚冰,开始被打破。国家在一年内先后出台了系列新的电影管理政策,放开了对电影制片、发行和放映的主体资格的限制,让更多的资本进入电影行业,并实行院线制改革,让电影流通更加顺畅。 有钱就可投资拍电影 在旧的电影管理体制中,电影制片权只有各大国有制片厂才拥有,其他个人或单位都不能独立制片。即使在后来政策松动的情况下,非电影制片厂的投资主体拍电影,也必须挂靠电影制片厂。 今年,国家对电影体制改革首先从生产链条上展开,在制片人资格上,采用单片许可证的做法,所有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法人,都可以申请单片制片权,从而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制片壁垒。这一政策的出台,给电影投资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少文化企业、电影爱好者甚至普通个体都开始加入投资电影的行列,大大拓宽了国产片摄制的投资渠道和资金来源。今年,包括国产大片《英雄》在内的众多优秀新影片,都是由外资、民营企业甚至个人投资拍摄的。 院线制让电影流通更顺畅 在发行上,国内从今年6月1日开始实行院线制改革,打破了电影发行的条块分割、地域垄断,建立起30多条电影院线。院线制改革后,以前的各级电影公司不再是坐等电影上门的“衙门”,而成为直接参与竞争的市场主体,和院线影院之间是平等的契约关系。 院线制改革使电影市场潜力得到更大的释放,影片由院线公司直接送到影院手中,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流通费用,让制片业得到了更大实惠。在院线制的构架下,影片的流通、放映、监督都更加透明化、规范化,有效避免了瞒报票房的现象,并抑制了盗版盗播等事件发生,从而净化了电影业的环境。 据了解,院线制实施以来,全国电影票房有了回暖和上升的势头。业内专家估计,全年国内电影票房总体将上升10%以上。 但由于长期形成的电影发行格局根深蒂固,今年成立的院线多数是草草上马的,绝大多数地方还是几条院线同时上映同一部电影,真正的院线制竞争尚未形成。专家指出,国产片要“救亡”,电影发行、放映领域的改革就得动真格的,让发行公司与电影院彻底剥离,建立不超过10条跨全国的真正院线,彻底打破对外国电影进口渠道的垄断,不同院线同期只能放映不同影片。 电影院可成私人财产 目前国内的5000余家国有或集体的电影院,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些影院不仅规模、硬件设备难以达到观众要求,而且经营管理水平也相对落后,电影院已成为电影业发展的“瓶颈”。 国家今年在投入3亿多元用于影院改造的同时,正式实施新的影院政策,允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及个人投资建设、改造电影院;国家允许以中外合作的方式建设、改造电影院。政策的利好,使得一些民间资金开始流向影院建设,上海还因此掀起了一股投资影院的热潮,仅今年建成的多厅影院就超过5家。在广州,由外商投资的天河电影城,今年再次投资兴建了亚洲最豪华的贵宾电影厅,大大增强了影城的竞争力。影院的建设和改造,为电影业的持续发展打下了牢固的硬件基础。 电影评奖亟须改革 与电影创作、电影市场、电影管理领域热火朝天的市场化改革“阵势”相比,作为电影的指导和评判的各大电影评奖活动,体制及操作方式都显得陈旧、滞后。 电影奖往往背离其评奖宗旨和规则,或盲目迎合领导意图,颁发“指令奖”;或“暗箱操作”、假票选举,颁出一串串“泥沙俱下”、含金量不高的奖项。这样的评奖,毁掉了电影奖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自然难以发挥其引导观众的作用。 金鸡百花奖:评选规则需要改进 本年度的第22届金鸡奖颁出了一连串并列奖项: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女主角奖均并列。很明显,本年度的金鸡奖仍然在搞平衡。而且,正如电影编剧王兴东所抨击的那样,金鸡奖的评委很多都是“评奖专业户”,长期把持国内各大奖项评选。而且奖项评选是“暗箱操作”,难以受到有效监控,这些都影响了奖项的权威性。 与金鸡奖齐名的百花奖的假票问题,今年依然没有彻底解决,漏洞百出的评选规则也没有做任何实质性的改革。王兴东说:“一部影片的受欢迎程度如何,电影院最清楚,观众最清楚。该让谁获奖,买票看电影的观众才最有发言权,而不应该由某一小部分人来操纵。百花奖的评奖必须面向市场,面向票房,面向观众,以票房为依据,让观众自己来评。” 华表奖:市场导向有待加强 作为中国电影政府最高奖,华表奖在本年度的改革力度最大。本届华表奖在评选办法和评判标准上都作了较大的改革,开始将奖项评选与参选影片的市场效益挂钩,体现了华表奖对市场、对影片经济效益的重视。 但本届华表奖评奖效果并不算太理想,获奖的并非都是市场效果好的影片。而且,一些影片通过“非正常渠道”发行获得票房,然后以此为砝码获得了奖项,这显然是和评奖初衷相违背的。华表奖要真正与市场接轨,仍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改革规则。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