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当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后一个音落下之后,人民大会堂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资深乐评人,也是古典音乐发烧友的王纪宴脱口而出:“拉得太好了!”刚刚听完下午排练的王纪宴,本来对今晚的演出有些担心;而且此前圈内的舆论对帕尔曼也不太有利,认为他已经过了巅峰时期,演奏越来越“油”。“排练与正式演出接得这么近,下午原来他是保留体力,没有拿出全部感情。这是一场世界水准的演奏,帕尔曼没有退步。第一乐章华彩乐段之后,第二主题的演奏简直有一种要说话的感觉。他的处理特别独特,音乐感人。如果技巧娴熟,就叫拉得‘油’,什么叫好呢?你看他拄着双拐走路是那么费劲,而演奏又是多么轻松。”
王纪宴说,特别高兴帕尔曼来中国演奏贝多芬的曲子,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也许不如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的技巧性强,但是极富感染力。回顾北京这几年古典乐坛的演出,几乎没有人演奏这个协奏曲。最近的一次也是在三年前穆特曾经演奏过。拥有不少帕尔曼唱片的王纪宴,认为帕尔曼录制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依然是这个曲子最好的唱片之一。
王纪宴认为,帕尔曼与穆特的演奏风格不一样,大师也应该多样化,我们在欣赏音乐时不应该拿一个标准来套大师的演奏。有的评论给人树立一种高不可攀的理想,其实并不可取。挑刺是评论家的事,音乐体验才是听众的事。昨晚,帕尔曼还加演了他的奥斯卡获奖音乐——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一段著名的小提琴曲。整场演出,堪称一次快乐的音乐体验。昨晚的演出,上半场中国爱乐乐团演奏了伯辽兹的歌剧《本韦努托·切利尼》序曲和柴科夫斯基的C大调弦乐小夜曲。下半场帕尔曼才出场,与“爱乐”协奏了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许多观众十分不解,我们是来听帕尔曼的,为什么他只演半场,这不是偷工减料吗?对此,王纪宴解释说,这是国际惯例。因为音乐家演奏大曲子十分费体力,不可能一场演出中演奏两首大曲子。而且在国际乐坛上,再大的腕儿也只是演奏上半场。在中国一般独奏家都是下半场出场,和过去戏曲大轴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