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派钢琴家的衰落
李如一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2-10-22
|
图:俄罗斯钢琴家沃斯克勒森斯基
这个周日(10月26日)又到了广州交响乐团的首席音乐家系列,这次的曲目安排有点奇怪,计有巴托克的嬉游曲,李斯特的降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约翰·洪梅尔的引子、主题与变奏以及柯达伊的哈利·琼斯组曲,如果要想从上述曲目中找出一些联系来,只能说巴托克、李斯特以及柯达伊都是匈牙利音乐家了。
本场演出的最大卖点是来自俄罗斯的钢琴家米哈尔·沃斯克勒森斯基(Mikhail Voskresensky),根据演出宣传资料上的介绍,此人似乎是有些19世纪末20世纪初浪漫派钢琴家的风范。果真如此,我的期望值绝对是大大的。真正的浪漫派钢琴家在今天绝对已是珍稀动物了。 什么叫“浪漫派”钢琴家?这里的浪漫派决非一个宽泛的形容词,真正的浪漫派钢琴家都有如下特征:一、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且越到20世纪晚期数量越少;二、演奏中错音不少(不过这一点不适用于所有的浪漫派钢琴家);三、多数讲究将手指放平,用指腹触键;四、演奏歌唱性乐句时喜欢将重音放在句首(这一点在拉赫玛尼诺夫身上尤其明显,可以参考他自己弹自己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当然还有很多,不一而足。
浪漫派钢琴家的衰落其实是无可避免的,那几百年的钢琴文献,被一代又一代的演奏大师嚼了一遍又一遍,如何能够保持新鲜感?20世纪下半叶以来,钢琴领域似乎就只有技巧在不断进步(Horowitz的技巧绝对不及Pletnev或是Pogorelich,会弹琴的人一定明白这一点,在钢琴上最难做到的不是弹得多快或是多响,而是精确!听过Pogorelich弹拉威尔的“加斯帕之夜”和普罗科菲耶夫第六钢琴奏鸣曲的人都知道他技巧的可怕程度),浪漫派那种全然唯心/唯情/唯性、大刀阔斧、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大气,早已在空气中消散。这里有时代氛围的问题,基本上在Horowitz,切卡尔斯基等人死后,浪漫派遗风就不存在了。当周围的人都在竞赛技巧的精确程度时,你的一堆错音如何登得了台?当周围的人都只顾雕琢细节,丧失了乐曲整体感的时候,你单靠优美的音色与旋律的歌唱性也无法挽回败局。
因此对于沃斯克勒森斯基是浪漫派这一说法,笔者只能持保留态度。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