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取所需聆听罗大佑
李镭
来源:精品指南
2002-10-31
|
罗大佑又要在北京开演唱会了——一条不太新的新闻,一个不复神圣的歌者。 关于罗大佑的种种是非争议已经是过去的话题,人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罗大佑并且将其于自己记忆中的那个带墨镜穿黑衣服的家伙区分开。听歌和唱歌都是很个人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感受”二字,罗大佑形象上的改变无法改变听歌的人对于那些歌的情感,不同的人心中,那些歌有着不同的意义和表达。在12月31日,那场名为“围炉”的音乐会上,我们不妨各取所需,通过自己耳中的罗大佑,宣泄自己的心绪。 心绪一:关于青春 适用人群:生于上世纪六零年代至七零年代中期的人们 这是罗大佑歌迷的中坚力量,他们有着无数关于阳光灿烂的童年和“愤青”的青年时代的美好或者不那么美好的回忆,他们在社会中打拼了数年之后仍无法磨灭那些歌在自己青涩的岁月刻下的痕迹。他们用自己的知识、阅历和情感解读着罗大佑,他们仔细体会着歌中的乡愁与思考,体会着每一分隐藏的情感,他们了解什么是“一个老男人的沧桑”。对于他们,亲耳听到罗大佑唱那些歌,是一种无上的幸福,他们更知道,幸福的源泉,其实不是罗大佑,而是那些歌,和那些歌背后的故事。 心绪二:关于爱情 适用人群:生于上世纪七零年代后期的人们 这些人没有前辈的信仰,也没有后辈的无畏,还好,他们大多相信爱情,虽然爱情经常让他们“很受伤”。他们十几岁的时候已经是小虎队的天下,罗大佑已经不能代表他们的青春,而是经过了青春时代之后才找到的说明书。他们在经历最初的爱情的时候,哼唱的还是《青苹果乐园》,过了多年之后,才能够慢慢体会那些年少时候所不能了解的事,那些罗大佑的歌中唱的,早恋的初恋的苦恋的单恋的失恋的,滚滚红尘之中的阴差阳错解释着所有的聚散离合。 心绪三:关于聆听 适用人群:所有喜欢罗大佑音乐的人 聆听是一种动作,能够聆听是一种心情,在纷杂的日子里,能够安静的聆听已经越来越难。今天的罗大佑已经写不出《童年》,但是很多年前他写出了《童年》,最重要的他现在还能够唱《童年》。所以,我们不必介意今天的罗大佑是否可以超越从前,更不必介意他是否做秀,在今年最后一天的晚上,想象红色的围炉为你驱走了寒意,那个带黑色墨镜穿黑色衣服的歌者为你轻轻的弹唱,你静静的听,也许还会一起合唱,听回忆的声音,唱过去的岁月……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