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乐坛男孩组合之“偶像族谱”
风端
来源:南方周末
2002-11-25
|
新街边男孩(New Kids on the Block) 1985年,音乐监制兼作词人斯塔挑选了来自波士顿的5个男孩组成“新街边男孩”乐队,希望他们能够载歌载舞地表演自己撰写的一些饶舌歌曲。乐队最小的成员年仅13岁,最大的也只不过17岁。1986年,他们发行了乐队同名大碟《新街边男孩》,在16岁以下白人女孩中受到了狂热追捧。1988年,他们凭借专辑《Hangin'Tough》挤进Billboard排行榜,这张专辑一共卖出了800万张。1989年,新街边男孩成为美国和英国最卖座的音乐组合,并定义了随后10多年中欧美层出不穷的男孩组合的模式:5名成员、彼此年龄跨度在5年以内、中性的外形设计、只演唱他人创作的歌曲、擅长舞蹈…… 进入1990年代,已经长大的乐迷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新兴的“另类摇滚”上。新街边男孩试图改变以适应变化。他们认为斯塔始终将他们定位在“低龄少女杀手”上,影响了乐队的发展,所以在1994年终止了与斯塔近10年的合约。他们还认为“新街边男孩”这样的名字降低了对成熟听众的吸引力,所以把乐队的名称改为NKOTB(其实只不过是“新街边男孩”的缩写),并于1994年以新名字推出了自己创作的专辑《面对音乐》。《面对音乐》让乐评人停止了6年来对这个组合音乐才华的指责,获得了一片叫好之声。但NKOTB失去了新一代20岁以下女孩的支持,又无法获得20-30岁年龄段的听众,新专辑叫好不叫座,导致不久之后NKOTB宣告解散。 接招合唱团(Take That) 1989年,美国的“新街边男孩”横扫英国音乐排行榜和唱片店,这刺激了英国人组建自己的男孩演唱团。1990年,曼彻斯特城的5名16至22岁的小伙子组合在一起,成立了“接招合唱团”。 “接招合唱团”被称为“新街边男孩”的接班人,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继承了“新街边男孩”的歌迷———16岁以下的女孩,另一方面,则是他们着力开发这帮歌迷的母亲。到1995年乐队解散时,他们的歌迷大体由年轻女孩和中年妇女组成,比例大约为八二开。 “接招合唱团”的解散同样是由于团体成员不满只演唱不创作的状态导致的。罗比.威廉斯从1993年开始就试图建立自己的音乐事业,所以当他在1996年宣布离开演唱团时,几乎没有人感到惊讶。 男孩地带(Boyzone) 1993年,由于罗比.威廉斯开始闹独立,“接招合唱团”开始走下坡路。爱尔兰音乐经纪人路易斯.威尔斯认为人才辈出的爱尔兰乐坛也应该占领16岁以下的少女市场,于是组织了“男孩地带”。1995年,“男孩地带”顺理成章地接收了“接招合唱团”的乐迷,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音乐组合,并继而成为全球最热门的男孩合唱团。从1999年开始,由于罗兰.基丁宣布单飞,“男孩地带”开始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西城男孩”。 小虎队 1980年代中期,在NKOTB走红之前,日本早已有“少年团”等少男偶像组合。受日本流行文化影响很大的港台地区,在198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不少青春团体。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注重视觉冲击力,成员形象青春健康,擅长舞蹈。这些合唱团经常在电视荧屏上载歌载舞,他们的歌曲不注重歌词,以节奏感强的旋律为主。这些合唱团以香港的“草蜢”和台湾的“小虎队”为代表。 1988年末,由3名女孩子组成的“小猫队”担任一台综艺节目的主持,为了协调电视画面,主办方征集3名男孩子组成另一组主持人队伍。于是吴奇隆、苏有朋、陈志朋从层层考试中脱颖而出,组成了“小虎队”。让主办方始料不及的是,“小虎队”一上电视,完全抢走了所有风头。音乐公司随即行动,1989年,“小虎队”推出了专辑《青苹果乐园》。专辑大受欢迎,“小虎队”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迅速成为青少年偶像,影响力遍及港台及中国内地。于是唱片公司在同一年里又推出了两张专辑,把这场造星运动推向顶峰。 到了1992年,“小虎队”各名成员纷纷面临升学及服“兵役”等问题,“小虎队”宣告暂时解散。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