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首页 娱乐新闻 星光灿烂 音乐风情 影视岁月 娱乐论坛
大众网首页 -> 娱乐 -> 音乐风情 -> 乐人感觉

不过是场镜花幻垢般的重生

杨波
来源:南方日报   
2002-11-13


  我喜欢朋克摇滚,我喜欢眼神古怪的女人,我喜欢毒品(尽管遭到了身体和理智的阻止)……我喜欢用最强烈的方式去诅咒,我喜欢诚实,我缺乏诚实。
  ——摘自柯特·科本《日志》

  本版撰文杨波

  经过涅(Nirvana)乐队剩余两位乐手和柯特·科本(KurtCobain)遗孀漫长的私下争执和公开官司之后,涅第一张精选专辑于上个月底面世;本月初,科  本生前日记被整合成一本名为《日志》(Journals)的书上架。9月,《滚石》“读者心目中最好的100张唱片”评比中涅的1992年专辑《从不在意》(Nevermind)获得第2名,仅居披头士的《左轮枪》(Re-volver)之后;不久,《Q》把科本第N次放在了封面上,而且,这本权威的流行音乐杂志毫不慎重地称涅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乐队”,之后一期“《Q》2002音乐圈权力人物排行榜”中科本更排名至第5,而排在他前面的4人还都活在世上。

  在这段时间里发生的和涅有关的事还有:包括《新闻周刊》和《人物》,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媒体都或多或少地提及到科本;涅仍在世的两位成员分别发行了新唱片———其中原鼓手领军的喷火斗士(FooFighters)乐队专辑《一个接一个》(OneByOne)发行第一周就攀上美国公告牌排行榜第4名。

  以上证实在科本自戮8年之后,纪念他的第二簇火燃了起来。

  而这火,甚至没有吐出一条如1994年悲剧发生时般淌着悲壮之血的舌头,来灼痛青年的皮肤。

  精选唱片和《日志》与其说是这场前不靠村、后不靠店的纪念的源头和表征物,毋宁说是它令人乏味的结果和附送品。现在摇滚乐斜度越来越大的没落曲线、以及人们对这没落的不甘可能才是它真正的起因。对于那些认为摇滚乐是反叛之音、在风格上应属于那种通过听觉直接对身体造成刺激的声响,那么,这次对涅的祭奠不如说成是为摇滚乐之死点上的第一炷香。

  流行文化史上缀满了被妄称为“殉道”的死亡,而重要程度、传奇性和影响力可以和科本之死相比的,可能只有1980年约翰·列侬的被杀。1994年,科本选择先用枪口抵紧舌头然后扣响扳机的方式杀掉自己,似乎在惩罚自己在仅仅28年的生命中却已过于聒噪。他在遗书里写下违背中国处世哲学的箴言:“赖活不如好死”(It'sbet-tertoburnout,thanfadeaway.),然后,这句话被美国的、瑞典的、日本的、塞内加尔的毛头们刺在身上。

  在中国,1994年,当左小祖咒扛着一把大提琴登上北大纪念科本的舞台,他说:“人是应该懂得感恩的。”4年后,我在广州听到的第一场摇滚演出是在广外的操场,台上那支名为吹波糖的乐队仍在翻唱涅的曲子。又4年过去了,南方最年轻的独立音乐杂志《非音乐》第2期的封面和第4期的海报依然是苦魂不走的科本。11月3日,涅精选辑美国发行5天后,它制作精细的盗版就出现在广州货摊上;据说,那本《日志》已有人着笔翻译,中译本将很快上市。

  对于再出现一支涅,人们先是盼望然后绝望,就像1970年代的人等不来另一支披头士,1980年代的人迎不到第二支齐柏林飞艇(LedZeppelin),1990年代的人唤不醒下一个迈克·杰克逊一样。无论你多么喜欢躲在温暖的庙堂里朝拜祈祷,最终也不得不在不放过任何一个门缝的潮流面前妥协。

  涅是一遭轮回,凤凰必须要等一千年———区区8年,不过是场镜花幻垢般的重生。

相关内容

    今日娱乐新闻

    娱乐专题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0 sd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