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首页 娱乐新闻 星光灿烂 音乐风情 影视岁月 娱乐论坛
大众网首页 -> 娱乐 -> 音乐风情 -> 乐人感觉

从邓丽君想起的


来源:E视    
2002-12-06

  七十年代末,流传过这么个笑话。说的是一所中学民主选举团干部,在众多候选人提名中,竟有邓丽君的大名。老师不知邓丽君何许人,以为是本校同学,也写在黑板上,最后还真有人投了邓小姐三票……我就是从这个笑话中知道邓丽君的,以后才知道她是台湾歌星,再后来才听到她的歌。

  那是1979年,我到北京去出差,参加一个全国性展览的筹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们都有个录音机,听歌带是工余的主要娱乐活动。南方的同行们带了不少港台流行歌带来倒卖,一时间到处可听见那软绵绵的歌声和那一惊一乍的电声音乐。经过十年动乱,经历了太多禁锢的中国民众,初尝到改革开放的甜头。没有人会担心为听“靡靡之音”而遭批斗。在众多歌曲中,我对邓丽君的歌情有独钟,那亲切热烈的《甜蜜蜜》,诙谐风趣的《路边野花不要采》,深沉优美的《海韵》,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邓丽君的歌似乎表达了人们久违的某种情感,在暴风骤雨的斗争之外,在并肩战斗的同志情谊之外,还有一些情感也需要倾诉,需要宣泄,需要传扬。邓丽君那独俱一格的歌喉,更让我感到震撼。她如泣如诉的歌声有时委婉,有时高亢,有时缠绵,有时激昂,圆润中带点嘶哑,宽厚里又有几分温柔……我悄悄地录下了一盘,带回了上海。

  我带回的是一盘老式录音带,因为我们单位那时还没有卡式录音机。每天工余我就用笨重的电子管录音机放几遍听听。同事们听到了,也凑过来欣赏,大家都挺喜欢的。但好景不长,不久就听到这样的“传达”:一位领导说:“蒋介石反攻大陆,几十年没有成功;邓丽君一个晚上就把大陆全占领了!”“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是汉奸歌曲,是卖国歌曲,是亡国奴唱的……”大有“山雨欲来”之势。那时虽不再扣阶级斗争新动向的大帽子了,可也是意识形态领域里谁来占领的问题啊!于是,邓丽君的歌就转入了地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知何时,邓丽君的歌和一批港台歌曲,又悄悄响起来了。音带、CD碟片可以公开出售了,歌曲可以公开演播了,就连那首被称之为汉奸歌曲的《何日君再来》,也在媒体上播放了。事实证明,中国人并没有因为邓丽君等的歌而失去斗志,而消沉悲观,改革开放的大潮正如所料的在神州大地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迁。我们这些七十年代的青年也已经步入了退休的行列。如今邓丽君的歌声依然令我陶醉,我收藏了邓丽君歌曲的录音带、录像带、CD、VCD还有MP3光碟数十件。我常坐在家庭影院前,品着龙井茶听着她的歌,享受着悠闲的晚年。去年秋天,侨居美国的老姑母来杭旅游,她86岁高龄竟也喜欢邓丽君的歌,我和她同唱《你怎么说》,当唱到“连名字你都说错”时,她发出了爽朗的笑声,连说:“我最爱听这一句。”我想歌词直白,曲调优美,道出了人们的真情,这就是邓丽君的歌老少皆宜的根本原因吧!

  那年五月,邓丽君客死他乡。噩耗传来,我长叹了一口气,我为她终难成行祖国大陆而叹惜。这不仅是我终生的遗憾,也许是许多人的遗憾。一个时代歌手的离去,不只是留下了百听不厌歌曲,还给我们时代留下了反思:社会总是在进步的!不是吗?

  邓丽君开创了一个时代的情歌先河,在人们还在喊着毛主席万岁的时候飞出一段情歌,邓也可算是情歌先驱吧,时代不同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也有很多的理解,地域和文化习惯不同所阐释的文字也是多异的,如何理解一种文化,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空间,领略各地纵横古今之文化。在现代文学中对文化的延伸也是值得深思的……(E视社区,沈小玢)

相关内容

    今日娱乐新闻

    娱乐专题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0 sd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