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第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经过一周的欢腾后,将于今天落下帷幕。就在人们津津乐道法国丽人苏菲.玛索缘何走错机场姗姗来迟,《卢浮魅影》等片子又是如何火爆票房之时,另一组与明星和大片“不搭边”的消息或许更值得人们品味:国外顶级电影公司或组织正在借“节”了解中国市场。
电影节上,美国电影市场组织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签订合作协议,内容之一是“寻求扩大国外独立制片公司进入中国的途径”; 素有“好莱坞金牌制片人”的艾伯特·鲁迪(《教父》的制片人)决定在上海建立国际电影制片人培训班,他表示他和好莱坞的同行对中国即将加入WTO的电影前景格外关注;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十大电影制片厂被传媒“炮轰”,问题也是相当尖锐:“我们何时才能拍出像《拯救大兵瑞恩》那样的大片?”
“好莱坞把莎士比亚的作品不完全归为艺术,更多的是当做一棵能带来巨额回报的摇钱树。”前脚刚离开上海电影节,后脚就踏进北京电影学院传授资本经营之道的英国著名制片人斯蒂文 贝利一语道破其中奥妙。
而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侯克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好莱坞之所以能接连不断地推出大片,是因为好莱坞把电影制作当做工业。电影好看不仅仅是拍个好片子的问题,初期策划、大投入拍片、通过自己的销售渠道‘院线制’放映,甚至连现代电影院的建设都是环环相扣。”
侯克明用《卧虎藏龙》在国外的火爆来诠释国外电影的最重要一环——“院线制”的运作。“院线制实际上就是制片集团同时拥有自己的几十家电影院,在放映上拥有自主权和优先权。《卧虎藏龙》由于与美国环球公司共同制作,无疑沾了院线制的光,影片首先在环球自己的几十家电影院里放映,再通过宣传费超过电影制作费的轰炸式宣传打响市场。而国内其他的武打影片很少有机会在人家的电影院里上映,就根本谈不到能不能火。因此,中国电影体制的改革绝没有一剂现成的灵丹妙药,应当从电影院的改造、院线制的建设等基础做起。”
侯克明还表示,美国时代华纳、环球、二十世纪福克斯等电影集团的运作已经相当成熟,并形成相关附带产业,这对中国电影无疑存在巨大压力。即使中国电影加入WTO后还有51%以上的控股权,中国电影业现在也绝不能等,改革还应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