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打电话约雪村采访的时候,唱片公司的人士说他正在拍戏,让记者去现场找他,记者脑中立刻闪回出在京郊金黄的田野里雪村正和一帮农民演员打得火热的镜头。
然而当记者赶到摄制现场时,却发现这是北京市中心一栋现代化的商务楼,拍戏的演员一个个衣着光鲜,典型的OFFICEIT精英作派,在一大堆演员中,记者看见了陆毅,但没有找到想象中的雪村。
一只手从背后伸了过来:“你找雪村吗?我就是。”
记者回头打量,一位蓄山羊胡着白衬衫穿深色西裤系领带的男士站在记者背后,对记者微笑着,除了那撮胡子,所有的一切和记者的想象完全不一样。
1分14秒:改变不了我的生活
记者很想知道雪村是从哪里找到创作素材的,他说主要是看电视和报纸:“上面有好多新闻,尤其是琐事,我对它们加以改装,还有就是上网看东西。”
雪村说自己也从生活中吸收灵感,他和老百姓一样买菜做饭,有时会从菜贩子那里找到素材。
《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红了后,雪村的生活是否有所改变,是否富了起来,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雪村说,自己早就脱了贫,但现在的生活也至多只能用“温饱”来形容:“那1分14秒改变不了我的生活状态。我现在离‘小康’还差得远,但也想奔小康,目前在考虑买房子的事,想在北京买2000块左右一平方的房子,月还贷最好在1000多块。”
这样的房子,记者想应该离天津市区比离北京市区更近。
雪村补充说自己现在可以有富的机会,但他不愿意当一个歌手或明星:“如果我一直甘心当个歌手,我就成了没文化的代表。我不想成为明星,所以走在马路上没人找我签名,雪村是个虚无飘渺的人,他的空间在NET中,我很喜欢大象无形这个词。”
OICQ名:不是翠花是梦露
雪村说他在拍戏,拍夏刚导演的《一见钟情》,这是部都市偶像片,他扮演一个网络公司的经理,除了演戏,他还要为电影配乐。
戏终于结束,雪村要请记者吃饭,在得知记者还有采访后,他请记者喝咖啡,在星巴克,这似乎又是个和酸菜、翠花不太协调的地方。
这时的雪村换上了平时的打扮,迷彩装上衣加宽松裤,还斜斜地背着一小军挎,他说,拍戏时要系领带,这玩意他从来没系过,实在是不习惯。
采访从《翠花,上酸菜》开始,雪村说这不是他的书,而是一本别人写的关于雪村批判的书,他在里面有一段自述。
“据说书里对你的言辞颇激烈?”
对于记者的问题,雪村回答:“是,想得到的批评都有了。不过最激烈的言辞是在OICQ里,一些网友的态度很不友善,对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和音乐评书体系大加批判,有时骂的太没人格了,对此我毫不留情给予回骂。当然我欢迎别人对我提出意见,只要不涉及人格,我参与《翠花,上酸菜》这本批判我的书,就代表了我的态度。”
忽然,雪村问记者是否知道他在OICQ上的名字。记者的第一反应是随着《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而走红大江南北的“翠花”,然而他的口中吐出的是另一个女人的名字:梦露。
崇拜的人:赵本山、王朔
现在“东北人”的歌声在大街小巷流行,其实雪村说他在1995年创作《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时就坚信这首歌会红,因为这首歌体现了他的创作思想:为平民写歌。
记者追问,现在这首歌红了,那有没有找他写歌的歌手。
“没人找我写歌,他们都觉得我的作品是下九流。但他们不懂得艺术,但赵先生和英达他们知道我的人在为我做着辩护,他们理解我。”
记者不知道“赵先生”是谁,雪村说是赵本山,他尊敬的艺术家,他说自己音乐评书的被大众认可,首先建立在赵本山本人认可的基础上。
接着,雪村列举了他崇敬的人士们的名单:侯宝林、马三立、单田芳、王朔、赵树理、北京人艺的老一辈们,尤其是英若诚,他演将军像将军,扮地痞像地痞。
“你似乎十分注重与市井文化有关的人与事。”
“对!音乐评书的精神是叙事。我把音乐评书当作一个文化计划来实施,我要勾勒出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众生相。”
要写的书:《雪村文艺理论》
不过雪村也有胸闷的地方,他自认是为平民和四合院写歌,但他的歌,最后却是在大学生和白领中流行。雪村解释说:“其实我做的,不仅仅是音乐,别把我的东西看作流行音乐,我讨厌流行音乐,在出租车上我总让司机把广播调到播评书和相声的频率,在我的家里,没有CD机。”
也许是一定要将音乐评书平民到底,他今后的计划还有很多:“我要写书,不写自传也不写小说,写的是《雪村文艺理论》,阐述如何在网络和市场上运作音乐评书计划。音乐评书计划的第二部,是在明年拍摄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20集无声电视剧。”
“音乐评书的第二部是无声电视剧?”“对,有很少的音效,基本上是无声的,继续勾勒平民生活,健康,民族,有主题。”
“那你现在拍《一见钟情》是为这作准备?”“可以这么说。但我更喜欢不久我要出演的一部80集电视剧《欢乐青春》,英达导的,情景喜剧,就跟《闲人马大嫂》差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