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片《大腕》在北京甚至全国都火得一塌糊涂,身为总制片人,王中军自然功不可没。这部被一些文化名人评价为品位实在不怎么高的影片在第一轮黄金放映期退潮后的今天,票房仍以每天十几万元的速度攀升。如此骄人的战果,乐坏了葛优,乐坏了冯小刚,更乐的还是投资人兼总制片人的王中军。1月18日下午,记者采访了这位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总裁———王中军。
高投入才有高回报
王中军这几年在贺岁片的市场可谓是占尽风光,从《没完没了》、《不见不散》到如今的《大腕》,我们的话题自然是从这里谈起。也许为了节约时间,王中军没有过多的寒暄,直接切入主题。
说到此次《大腕》的成功,王中军的总结倒是干脆利落,“高投入自然就有高回报”。《大腕》在前期的策划、后期的推广和发行上都下足了功夫,并首次把美国好莱坞八大公司之一的哥伦比亚集团引进投资组合的阵容当中。通过此次合作,王中军找出了自身的不足,他认为中国电影制片人有能力和美国好莱坞大公司合作,人的智商并不比他们差,只是差在经验上。王中军不排除以后会经常有类似的国际化合作项目,但目前的主要精力是把《大腕》第二轮在全球的放映活动展开。
王中军似乎对冯式电影情有独钟,“主要是看中了冯小刚自身的商业机会,而且未来这种商业机会将会越来越大”。王中军认为,冯小刚还有很多潜力可挖。冯小刚拍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就获得了老百姓的认可的同时,王中军也把赌注押在了他的身上,第二部贺岁片《没完没了》是双方成功合作的开始。尝到了甜头的王中军欲罢不能,以至于后来又连续两年帮冯小刚在贺岁片市场拔得头筹。
相对成熟的制片人
不同于以往常常说自己是电影行业里的新人,王中军给自己的最新定位是“相对比较成熟的制片人和投资人”。“以前之所以把自己称为新人,主要是从时间上计算的。”但如今,对于一部片子怎么拍,怎么卖,王中军认为自己的意见在国内的制片人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了。
短短3年多的时间就取得了这样的成绩,王中军归纳为运气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另外就是强大的资金做后盾。他认为,影视界前几年没有发展起来,主要是资金的障碍,而王中军在1998年进入影视行业时,正是这一行业开始复苏的时候,各行各业对影视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升温。
到目前为止,他所投资的片子没有出现过中途超支的现象。据说,他对制片计划的要求细到了每一分钱,是圈子里典型的“抠门”。王中军并不在乎这样的评价,他说,中国电影总是出现超支现象,问题就是出现在细节上面。
王中军一直坚信娱乐产业就是明星产业。为此很多人都问过王中军同样的问题:“你为什么如此注重明星的效应?”很多圈里人都觉得目前国内众多的明星的高片酬是从王中军这里开始的。他说,一部电影的成功是要取决于观众的口味,《大腕》的成功正是迎合了百姓的喜好,有他们喜欢的明星、他们熟悉的导演,再加上强大的资金做支撑。
“是否影视新人永远也不会出现在你投资拍摄的片子里?”面对记者提出这样的疑问,王中军说:“我注重明星效应,并不等于否定了所有的新人。演员的选择是要根据剧本来决定的。”
乐在其中的留学生活
1989年,王中军带着一种憧憬和向往只身来到美国,和所有的留学生都一样,打工挣钱来供自己上学,吃苦是免不了的。王中军说当时的境况虽然很艰难,但他却一直乐在其中。“凡是到过美国的留学生几乎没有几个人没吃过苦,无论你在国内时是何等优秀的学生。”因此他觉得,那一段经历没什么可说的。在美国5年,靠平时打工赚了10万美元,王中军也为此付出了很多。
学美术出身的他,做过设计师,给别人画过画,在美国找到最好也是赚钱最多的一份工作就是给一些珠宝公司拍首饰图片,虽然不是经常有,但起码每个月也能有一两千美元进账。除此之外就是开车送外卖,一张单能赚2美元,有时一天要赶十几个小时,才能赚100多美元。
华谊兄弟广告有限公司是王中军在1994年回国以后跟弟弟一同创办的。怀揣在美国赚到的10万美元,他成了公司4个股东当中最大的股东。1998年,当广告公司在业界小有成绩时,王中军首次把目光转向影视投资方面。
问他平时有什么业余爱好,王中军说他爱车,而且是个名副其实的汽车发烧友。说到他的爱车,王中军如数家珍,从刚刚回国时买的第一辆捷达车开始,一直说到自己买进的中国第一辆宝马Z8、第一辆宝马X5。
央视国际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