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第26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开幕,香港女导演许鞍华的新片《男人四十》被选为展映片。
《男人四十》是许鞍华继《女人四十》后的又一部情感力作,这次她选中了张学友担任男主角————一位40岁的、遭遇情感危机的中年男子林耀国。
近几年,做了爸爸的张学友逐渐淡出了歌坛,能得到这次主演机会,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张学友的“有心栽花”。声名显赫的张学友也许无法在生活中感受到小人物林耀国的种种心态,但跨入不惑之年,多少有些共通的感慨和疑惑。因为,去年也正好是张学友的40岁之年。
40岁的张学友演绎《男人四十》的故事,讲述“男人四十”的心态,多少有些悲凉。
《男人四十》剧情:20多年前,国中女生文靖爱上了自己的国文教师,当变故发生时,暗恋她的男生林耀国勇敢地挑起了担子,成为了她的丈夫;青涩的男生长大了,也成为了一名国文教师,人到中年的林耀国,就像当年的老师一样,同样散发出成熟男子的魅力,吸引了20年后的又一位国中女生彩蓝留连的目光。当年的国文老师再次出现时已身患癌症,林耀国此时发现,老师竟是自己长子安然的生父……
角色我对林耀国的喜欢程度超过了剧本本身
记者:你有多久没拍戏了?
张学友:其实自1995年拍《鼠胆龙威》后,我已经很久没有主演电影了。一方面因为我太忙,1996年结婚,1997年演《雪狼湖》,花很长时间去拍戏对我来说是很奢侈的,所以就停了一段时间。中间也有人找过我,不外乎是些喜剧、古装戏,或者是杀手、癫佬一类的角色。
记者:为什么会接拍《男人四十》?
张学友:首先是时间许可,其次是因为林耀国这个角色。他的内心世界变化极其复杂,我从未试过演这样性格非常淡、甚少表露自己的角色,久休复出就碰上,挑战性极大。
记者:林耀国是个怎样的角色?
张学友:很人性的角色,内心复杂,跟真实生活很贴近。我之前拍的电影中,三分之二都是喜剧,大部分角色都是大情大性的小人物,演出时可以大鸣大放,情绪什么时候要收,什么时候要放,很清楚的。就算是《阿飞正传》中的角色,也都有一、两场戏大发脾气的,对比很强烈。而林耀国就算是发脾气,也不会表露出来,很生气时也是压抑自己。
记者:就是这样的角色吸引了你?
张学友:其实《男人四十》剧本本身很淡,未必吸引,但作为演员,我会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角色够吸引。老实说,我真的很想去扮演林耀国。这是一个需要我去探讨、需要花时间去思考、去准备、甚至去想象的角色。可以说,我拍《男人四十》,对角色的喜欢超过了剧本。
记者:《男人四十》就是这么来的吗?
张学友:其实原本我们拿到的剧本是叫《远洋航行》,而不是《男人四十》,我只知道是个关于男人的故事,却联想不到任何有关“男人四十”的事情来。后来他们就提议用《男人四十》这个名字。
表演教室里的林耀国和我一样,都是个“演员”
记者:你对自己的表演满意吗?
张学友:我们先由学校的场景开始拍,然后再拍家庭戏和其他场景。其实头几天我并不适应,或许是因为太久没拍戏,不习惯整个工作气氛,感到有些生疏。此外,又要与一班年龄上跟自己相差很多的年轻人合作,所以要花些时间去适应。所以,我的表演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但我确实已经尽了力。
记者:有人觉得你在影片开始的教室戏不很投入,有点生涩,你觉得呢?
张学友:我自己也来回想过这个问题,想想要不要再演一次。后来想通了,我看起来生涩、不自然,反而是合理的。想想看,以前的老师是很威严的,要学生坐就坐,站就站,安安静静不许喧哗。但现在,老师要与学生扮好朋友,这样学生才会给面子他,才会来上课,不然就逃学或者睡觉。在教室里,林耀国和我一样,都是个“演员”,他要在学生面前装得很友善、很幽默,变成一个和本性不同的人。但他不是个“好演员”,在学生面前戏也演得不好,所以往往表现得很不自然、很生涩,而每次下课都感到很疲累。
心态我要顾及家人的情绪,我有时必须妥协
记者:是不是因为你和林耀国年龄差不多,可以揣度出他的所想?
张学友:我明白,林耀国所面对的人和事肯定和现实中的我不同,但家庭就是家庭,男人为了家庭,有时候会作出很大程度上的妥协。以前我没有结婚,不开心的时候,我回到家,走进睡房,锁起门,一个人静静地躲在里面吸烟,关掉所有灯,关掉手提电话,然后躺在床上什么都不管。但当我有了家庭,有了儿女,我就不能再这样了。回到家中,我不再是真正的我自己。某种程度上,我要顾及太太的情绪,要顾及女儿,我有我在家中的角色。所以,我非常明白林耀国为家庭作出的妥协,因为我自己也在经历。
记者:但是如果在家中找不到出路呢?
张学友:林耀国就找不到出路,这个心态我也明白,他与彩蓝师生恋的发生也是合理的,但我的疑问是:是否非要这么去选择?林耀国选择将一个20年前的心结囤积在心中,选择不去跟太太商量,选择装作若无其事、装作大方……我倒觉得不然。如果是我,我一定会提出来跟伴侣讨论,我不会将这个计时炸弹在心里埋藏20年。因为炸弹一旦要爆开,我就完全控制不了自己了。林耀国看着像被生活折磨了很久、变得很麻木,但其实他的内心非常敏感。
记者:林耀国的爆炸点选在了婚外恋上。
张学友:选在了和彩蓝发展关系。其实那时他的心里很惶恐,所以要经常找很多借口,比如“你的经济学考得很差”、“你就要会考了”等等。虽然这段关系让他找到宣泄的出口,但他逃不过自己是老师的身份。最后一刻他决定豁出去,这个也是有原因的,他的太太跟他要求“放假”去陪以前的情人。那一刻,林耀国明白自己辛辛苦苦这么多年,到头来还是输在那个男人手上,当然承受不了,所以他豁出去了。
记者:换了是你,你会这么做吗?
张学友:我问自己,男人面对一个诱惑的对象,是否都控制不了?我不敢一概而论,我相信对林耀国来说,一个年轻、主动的少女无疑是个很大的引诱,因为他有心结。但对我来说,这种类型的女孩对我所起的作用并不大,或许是因为我处在娱乐圈这样一个环境中,眼见的都是年轻美女,没觉得什么特别。
搭档梅艳芳带来的冲击比预期的小
记者:首次与梅艳芳合作演电影,是不是觉得特别有冲击力?
张学友:梅艳芳带来的冲击比预期中要小,我也觉得吃惊,拍戏前我总是在想:作为好朋友的我们会不会像比赛那样在演技上较劲?我跟她这么熟悉,演一对夫妻是不是怪怪的?但一旦开始拍戏了之后,这些情况都没有出现。或许是因为我们都是专业演员,熟悉的情谊只是让我们在演出时少了些避忌,我们一样能恰如其分地演出。合作得很顺利。
记者:林嘉欣呢?
张学友:我和她早在1993年拍《情书》的MTV时就认识了,之后一直也断断续续见过面,所以合作起来并不陌生。不过我觉得她很有些紧张。可能因为在我们相识的过程中,我一向都像是她的大哥哥,但这次却要演对手戏,她多少有些心理压力吧!我尽量将自己知道的东西都告诉她,希望拉近之间的距离。
记者:和许鞍华导演合作是种怎样的经历?
张学友:说到许鞍华,我其实一直都想跟她合作,事实上她也找我谈过几次剧本。我总是想:“她是怎样拍戏的?”“我该怎样演才好?”所以一开始时很有点“相敬如宾”的感觉,有时她不好意思要求我要怎样演,我有时也不好意思去追问她。到后来两人熟悉了些,情况才改善了很多,她会提出她的想法和要求,我也会尽力去做。我很欣赏许鞍华对林耀国探望老师这一节的处理:当以前恍似是神一般的老师突然暴露出软弱及所犯的错时,你才明白到原来多坚强的人都有软弱的一面,这样你才可以放下对他的芥蒂去到医院探望他。
记者:这部电影给你印象最深的除了林耀国这个角色,还有什么?
张学友:有一幕让我特别感动:林耀国写了一封信给大儿子安然。他在信中所流露的情感我非常认同。因为后来有一次,我看到女儿站在床边哭泣,很无助的样子,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她很需要我!我这个爸爸在那一刻变得很重要。我突然联想起戏中那封信,意识到当中所流露的感情是如此真实。这真挚的一幕,希望可以和所有做爸爸的人分享。(舟舟)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2年4月0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