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厚厚一本“金鸡百花电影节”10年历程纪念画册,自始至终找不到一部科幻电影的名字。记忆中,自1980年的《珊瑚岛上的死光》以后,国产科幻电影就淡出了观众的视野。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侏罗纪公园》、《克隆人的进攻》、《超人》、《哈利波特》占据我们的想象世界。回望电影节11年的历程,我们必须直面这个问题:国产科幻电影何时不再缺席?
我们似乎可以理直气壮地摆出很多缺席的理由。首先是技术的薄弱。已全然主宰全球科幻电影市场的好莱坞科幻片极尽声光电学之能事,以高科技为其强大支撑,对科幻片的视觉、听觉效果,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强化。而中国电影人,显然远未具备娴熟运用高新技术制作电影的能力。其次是资金。好莱坞科幻片投资动辄上亿美元,比较而言,中国电影人手中的那一点点拍片资金,可能只够用来做一两个场景、几分钟特技。有人甚至在反思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认为我们的文化传统原本就是注重对人文精神的关怀,而相对缺乏理性的科学精神,因此基于科学精神的科幻电影之树,很难在我们的文化环境中成长。
但这些看法都是在好莱坞科幻电影模式的引导下,迷失了科幻电影的本真含义。细看《克隆人的进攻》,除了好莱坞式的视觉、听觉冲击之外,其对话之粗糙、情节之生硬、人物之简单,着实令人不敢恭维,但它就是能凭着一个接一个摄人心魄的特技场景和音响效果,把观众牢牢地按在影院的座椅上。
我们的国产科幻片如果沿着这一思路与之较量,其结果当然会是输,一部《紧急迫降》就是证明。因为从本质上说,这种较量比的不是电影人的才情,而是资本的实力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对电影产业的整体运作能力。而在这些方面,我们的差距是如此之大,中国电影人因此作出了“比不过不如不比”的选择,基本放弃了科幻电影题材。
然而,面对席卷全球的好莱坞科幻电影,中国的电影人毕竟不能无所作为。科幻电影是重要的电影题材之一,我们需要这一载体,来培植和释放基于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科幻想象。
粗略看来,国产科幻电影大致可在两个方面实现对好莱坞科幻电影的突围。一是在国际间文化的交流与比较中,更加深刻、准确地理解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与特质,进而基于我们的文化特质与思维方式,去展开关于科技、未来、人类、命运的丰富思考与想象,而这一点,恰恰是被好莱坞科幻电影渐渐淡忘的科幻电影的本质所在。二是力求在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对白设计等方面率先突破,因为在这些方面,需要的只是电影人的创作才能与认真态度,基本与大资本、大制作、大市场无涉。《大话西游》的风靡,就为国产科幻电影提供了成功的启示。
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一个孕育出《山海经》、《封神榜》、《西游记》的民族的想象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电影人对电影产业化运作能力的不断提高、对国产科幻电影自身定位的不断明确,国产科幻片一定能够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