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首页 -> 娱乐 -> 娱乐新闻

张艺谋申博片 创意属"特级机密"
陈江
解放日报   2002-11-06 10:07:55

 

2010年世博会“花落谁家”?翘首间,忽闻张艺谋“出山”拍申博决赛片的消息。记者第一反应:大喜。去年他为北京拍的申奥决赛片“凯歌高奏”。喜过之后不由得好奇,这一次,“老谋子”又如何为上海“深算”?

一周的长途电话沟通,三天的北京“蹲点”恭候,记者终于约到了对媒体一向低调的张艺谋。迟到90分钟的张艺谋,一脸的“被逼无奈”。知道老谋子惜时如金,记者直奔主题,没想一谈到片子,他立马眉飞色舞、妙语连珠。

“特级机密”不能说

记者:从《红高粱》、《菊豆》,到《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你导演的故事片几乎都是以传统的“黄土”为背景,少有涉足现代大都市。如今要为上海这样的现代“海派”城市拍申博片,有把握吗?

张艺谋:“黄土”也好,“海派”也好,关键在好的创意。为上海拍申博片,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独特的创意,否则哪敢接手呀。

记者:独特的“创意”是什么?

张艺谋:这可是“特级机密”,现在不能说。不过可以透露一点,它是一个贯穿全片的象征“符号”。

记者:说到“符号”,大家都不会忘记你在申奥片中烙下的标记式“微笑”,人的微笑、城市的微笑。“符号”在片子中究竟起什么作用?

张艺谋:它是影片注入情感的有效载体。申奥片用贯穿始终的“微笑”来承载情感,这次申博片同样会用一个“符号”来渲染情感,但那是一个全新的“符号”———具有鲜明的中国特征、江南特色、上海特点,人情味更浓。

记者:宣传片毕竟不同故事片,何以如此注重情感要素?

张艺谋:情感是唯一超越语言、超越国界的共通表达方式。从影几十年,我一直在寻找一种人类共通的语言来表达中国,那就是情感。没有情感,申博片只是最蹩脚的风光旅游片,顶多是一张城市“Catalog(概览)”。在申博宣传片中,正是通过一个极具震撼并反复出现的“符号”,情感被不断递进地渲染着。它是用最普通的情感,最普通的人性,去打动最广泛的人心。

平均百秒一百人

记者:从北京申奥片到上海申博片,过去擅长“讲故事”的你如今成为申博宣传片的“新宠”。很想知道,你究竟怎样定义这种既非故事又非纪录的宣传片?

张艺谋:它就是一个广告,一个大广告!普通广告推销产品,申博这个广告,是关于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广而告之”。国家与城市不断增长的综合实力,是广告最根本的底气与依托。

记者:申奥片与申博片同为“广告”,作为总策划,你怎样把握两者不同的特征?

张艺谋:奥运强调人文精神,申奥片就全力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底蕴,传达十三亿中国人民的热情。而世博会号称“经济、文化、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要打动各国来投上海的票,来上海建馆设展,申博片要尽可能展示上海的承办能力和巨大商机。

记者:听说你拍摄申奥片时动用了六个摄制组150余人,花了近两年的时间。一部三五分钟的短片,怎么比拍一部两个小时的故事片还“费力”?

张艺谋:你以为150人多了吗?这次拍的申博片,投入的人远不止这个数,平均百秒一百人!是的,故事片张扬个性,可宣传片那是国家行为。就说申奥片吧,每套样片剪出来,国务院领导、北京市父母官、申奥专家组,轮番审。每次都几十个人,一秒一秒地“抠”,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改。这样集思广益出来的片子,远远超越了一个导演与一部作品的关系。

记者:这次拍申博片没用那么长时间吧?

张艺谋:9月中旬我才首次接到通知,紧急飞到上海与市领导面谈后,正式接手。此前上海已经拍了几部申博片,我只负责拍最后陈述时的“决赛片”。接手一周后,我们7个摄制组便奔赴东西各自开机了。2个组在上海,4个组到新疆、四川、云南、陕西、安徽等地,还有1个组到各地收集影像资料。

记者:拍上海申博片,为什么要远赴长城内外?

张艺谋:上海是中国的上海,申博是全国人民的期盼,申博片要从中国“讲”到上海,将古老灿烂的东方文明和今天飞速发展的城市经济相结合,这是上海市领导此次给我唯一的“规定动作”。

记者:目前拍片进展如何?

张艺谋:10月下旬,素材拍摄与资料收集全部完成。10月底申博片剪辑出第一套样片,上海市领导对创意和框架都予以认可,目前我们还在做一些细节上的补充与修改。估计到11月上旬全部定稿到香港做后期。

不求“内涵”求“惊艳”

记者:为上海拍申博片,你本人对这个城市印象如何?

张艺谋:她总是让我“惊艳”!我一年到上海好几次,下飞机后驶入高速公路,次次感受都不同,新奇、绚烂、目不暇接。这个城市的变化速度之快,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堪与比肩。所以申博片会用大量短镜头的切换,用快速的、橱窗式的展示手法,表现上海惊人的现代化进程与激越的活力动感。

记者:“快速的、橱窗式的展示”,足以揭示上海城市的深刻内涵吗?

张艺谋:千万不能“玩”内涵。这么短的一个宣传片,怎么可能表现上海的内涵?决赛片是拍给外国人看的,一万个外国人里,恐怕都不会有一个人坐下来慢慢研究“上海内涵”。所以没法深入,不能深入。恰恰是乍见之下的瞬间印象、“惊艳”之感,最直接,最珍贵,最贴近外国人的视角。哪怕只有几分钟,也足够留住那一刻“惊艳”了。

记者:在申奥片中,你大量运用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文化景观的叠加对人的视觉进行冲击,如身材婀娜的模特在故宫的红墙间袅袅而行、外国游客在缭绕的烟雾中兴奋地品尝涮羊肉等等。在上海,你有没有捕捉到类似故宫、长城那样极富地域特征的标志?

张艺谋:太多了!璀璨的东方明珠、繁华的南京路、时尚的新天地,无需道具布景,城市本身,就是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完美交融的结晶。还有水———江南的、海派的、江海交汇的上海之神韵,拍《摇呀摇,摇到外婆桥》时,“水”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横贯东西的苏州河、纵越南北的黄浦江,水带来的文化,水萦绕的生活,和北方的山呀,土呀,完全不同。在申博片中,水,会被“泼洒”得淋漓尽致。

记者:当年拍申奥片,你成功地传达了“新北京,新奥运”的理念。现在,你能不能最简要地概括你申博“广告”的诉求?

张艺谋:一句话,让全世界看到这样一个真实的上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相关新闻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