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新闻 明星写真 新星推介 新片预告 C D快车 娱乐专题 娱乐论坛
 大众网首页 -> 娱乐 -> 娱乐新闻  

长篇小说患上“高产难产综合症”


来源:北京晨报   
2003-03-09

  今年长篇小说迎来影视话剧改编热潮,曾获茅盾文学奖的《白鹿原》将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电视剧,还将做成一台话剧,另一部获奖作品《长恨歌》将搬上上海话剧舞台,并且改编成人们意想不到的喜剧样式;而当代先锋小说代表作家余华的长篇力作《活着》继拍成电影后,今年将再拍电视剧,现正在剧本改编阶段;此外,蛰伏多年的王朔、畅销多年的海岩开始了一个将长篇代表作做成图画本的系列工程……当媒体和读者的目光集中到这些长篇小说大家和名著上的时候,长篇小说繁荣背后的创作危机顿时显豁起来,有人更直接称长篇小说患了“高产与难产综合症”。

  着急没用

  王蒙

  一个人要是想三两天跟自己过不去,你就和老婆吵一架;要想三两个月跟自己过不去,你就装修房子……而如果要想好几年,甚至一辈子跟自己过不去,你就写长篇小说,因为它需要你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生存。

  阿来

  文学作品重要的是体验。我过去30年的生活积累,再写两三篇就差不多了。作家没有体验和感性不行,现在的这份职业,使我更直接地介入生活。创作不能急。

  陈忠实

  这些年来,给人以感动的作品不少,但给人以震动的作品太少。作家的体验如果不能超过那些有思想的读者,人家为什么还要来读你?多少年来佳作乏陈的呼声绝对不是无病呻吟,《老人与海》式的、透过生活体验进入生命体验层面的作品太少。或许《白鹿原》对于我来说是空前的,它是我从1979年到1992年的十多年时间里不断磨砺出来的,在历史感,在艺术性上都有自己相当程度的沉淀。我当然不希望它是绝后的,但是我不着急,作家要有真正的体验才能创作;没有体验,写不好东西。长篇小说得慢慢来。

  高产症候

  1、年产量突破一千部大关

  来自权威机构的统计结果是这样的:2000年和2001年,全国各地出版长篇小说分别达700至800部,到了2002年,这个数字直逼1000部。而在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的17年里,长篇小说创作的总量也不过170多部。也就是说,如今长篇小说一年的创作数量,比原来近20年的创作总和还多几倍。今天长篇小说的创作从数量上讲,是绝对的高产了。

  2七成茅盾文学奖被改编

  当代优秀长篇小说历来受影视青睐,是一大取材源泉。仅仅翻阅我国目前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荣誉——茅盾文学奖的获奖花名册就可以看到,从1981年该奖项设立,1982年第一次颁奖至今,五届评选中共有22部作品获奖,其中70%以上有电影或者电视剧版本,有的是两种版本兼具。其中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姚雪垠的《李自成》、古华的《芙蓉镇》、刘心武的《钟鼓楼》、李准的《黄河东流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张平的《抉择》等都曾在播映当年轰动一时,而列入今年拍摄日程的除了广为流传的陈忠实的《白鹿原》、王安忆的《长恨歌》,还有凌力的《少年天子》、阿来的《尘埃落定》、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等,上述作品均在紧锣密鼓的改编中。

  而畅销书作家海岩依旧保持着蓬勃的影视号召力,从《便衣警察》一炮走红到今年就有7部之多,且部部是长篇,这之中就有去年拍摄、今年将播出的电视剧《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而《平淡生活》和《玉观音》电影版则在今年上马。

  3经典长篇不断再版重印

  经典作品不断再版、重印并繁衍到其他行业。比如《白鹿原》,1993年6月一经出版就引起轰动,1997年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被视为中国当代文学所罕见的佳作。据了解,至今印数已经累计达到100万册以上。有人说,2003年至2004年将成为“白鹿原年”,电视剧、电影改编已经启动,话剧也在酝酿。而据记者所知,长篇连续播讲的《白鹿原》曾在全国数家电台接连播放;2002年底,连环画本《白鹿原》静悄悄地在京出版;本月初开始,由陕西省优秀青年艺术家李小超,用泥土演绎的《白鹿原》系列陶塑作品,在文学馆展出——《白鹿原》已经被“海陆空”全面包围,这部作品是被全方位地完全打造了。

  难产症候

  1长篇大家慢慢写

  与年产量的居高不下、好作品的改编热潮等“高产”现象相悖,近年来在很多人的感觉里,长篇小说“没什么可看的!”优秀长篇的稀缺、“难产”成了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老一辈作家还在写,但速度不快。比如今年六十有八的王蒙老爷子,正在写他的“后季节系列”长篇小说。大器晚成的陈忠实自《白鹿原》后一直没有长篇,他说得有耐心。他还告诉记者,《白鹿原》正常发行超过100万册,盗版的更有数百万册之多,他经常碰到一些不搞文学的人,也和他谈起《白鹿原》,这样的结果增强了他的创作信心。

  类似陈忠实想法的作家大有人在。阿来在35岁时写就《尘埃落定》,2000年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尘埃落定》在美国卖了15万美元的版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去做一个专职作家,因为创作要耐得住寂寞。

  2老人左右徘徊

  其实,近年来被议论最多的文坛老将,一个是王朔,一个是余华,据说两个人一直在写长篇,但几年过去了,就是不见“孩子出生”。

  前年有一段时间兴致勃勃地参与过办杂志、做网站、开酒吧等时髦行业的时髦活动的王朔,在当时被媒体问及“这样分心,还能写小说吗?”等问题时表示,“什么都尝试一下。没什么错吧?要不我都不知道这些事情是怎么回事了,我写什么人家还能爱看吗……”而去年开始他几乎销声匿迹了,有人说他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是在为写新长篇而冥思苦想,有的时候“烦恼异常”。

  而今天的余华是不太容易采访到的,特别是被问及长篇小说的事,他总说些“等出来了,就看到了嘛”之类的话来搪塞。但余华老师最近作品并不少,或谈音乐或谈小说,在古典音乐界、文论界均有不小影响。音乐之类的深奥是要花费大精力的,不过对于大多数读者还是希望余华老师能够塌下心来写字。

  3新人一晃而过

  也许我们都还记得石康,也许我们还可以隐约地想起丁天,但是一番晃晃悠悠之后,这两个人似乎就支离破碎了,见不到人了!难道新作家就是这样昙花一现吗?今天文坛上,这样脆弱的新生儿真的不少。晨报记者孙红

  耐心不够——现代人没给长篇小说增彩

  长篇小说发表的数量是巨大的,但不要说好的作品有多少,就是能在艺术上达到及格线的也不多。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好作品不是没有,但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少,艺术上经得起考验的就更少了。

  当然,今天长篇小说创作出现的种种问题的原因十分复杂,涉及文学生态的各个要素,包括大环境、创作心态等。文学的前代大师们赋予了长篇小说以伟岸的文化气质,这对很多作家至少是有心理暗示作用的——写长篇是个事儿,不达到相当的功力,没有相当的积累,绝对不能够达到其所要求的艺术高度。长篇小说是这样一种伟大的有艺术威望的文体,它能够见证人类的艺术创造力,也可以见证人类的艺术耐心。长篇创作不应该有速度问题,好作品根本上是一个耐心问题。今天的人有这样的耐心的不多,从这一点说,现代人没有给长篇小说增添多少光彩!

 

 

相关内容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0 sd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