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电影节上,面对中国电影界及社会上有关“入世是中国电影的死期”的种种担忧,多数专家认为,中国电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能把握机遇、壮大自己,中国电影将在与好莱坞的对抗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未来10年使票房增加15倍。
在昨天举行的WTO与中国电影高级论坛上,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生导师曾庆瑞和导演郑洞天等专家提供的数字,引起了人们对中国电影入世后前景的担忧。曾庆瑞说,美国影视产品数量只占全世界的5%,却占全世界影视产品市场份额的92·4%。从1998年开始,美国的影视、信息产品代替航空产品,跃居美国出口产品第一位。在早先开放了电影市场的国家和地区,本土电影的票房最高只占35%。近两年来,中国内地影片只占票房的20%,绝大部分市场份额都被好莱坞电影占有。
面对这样的问题,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加入WTO虽然给中国电影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也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中国电影仍大有希望。
香港著名导演尔东升表示,入世后中国电影能够应对外来影片的挑战。他认为,中国有最具发展潜力的电影市场,把握好自己的市场就能克服外国影片冲击带来的问题。电影是一种文化产品,多数观众还是喜欢看属于自己文化的电影,只有中国电影才能了解中国观众的文化和民族心理,利用好这些优势,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观众会被抢走。
尔东升也表示,香港从十几年前开始,就在和美国电影争夺观众,而这种竞争促使香港电影人转变创作风格,适应观众需要,今天的香港电影市场并没有完全丧失,很多香港影片的票房依然比美国大片高。
国家电影局副局长张丕民表示,入世后第一年,持续低迷了多年的中国电影市场逐渐复苏,中国电影票房在未来10年还将有10—15倍的增长空间。
张丕民表示,今年来,中国电影业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在制片、发行、放映和技术改造等方面都有很大动作,电影业开始有了升温的迹象。以张艺谋和陈凯歌等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今年分别拍摄了《英雄》和《和你在一起》等商业片。而青年导演目前拍摄的处女作电影也已达到25部。一年中有超过20部处女作电影问世,从1979年以来在中国是第二次。而随着国家打破制片壁垒以后,多种多样的资金开始向电影业流动,在今年诞生的影片中,相当一部分影片不是由政府投资,而是由独立制作人或企业出资拍摄的。这无疑是电影业转暖的迹象。
张丕民还表示:“根据有关统计表明,中国现有电影票房大概是每年8亿—10亿元。某调查机构估计,10年内这一数字有望增加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