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传出傅彪患病的消息,事前几乎没有任何征兆。前天上午,全国各地的媒体几乎
前日北京某报的消息几乎从标题就已让人一目了然:“傅彪晚期肝癌手术成功已摘除氧气面罩病情稳定”,报道不仅在开头就点明了傅彪身患“晚期”肝癌的事实,还在文中将傅彪所住医院的名字、目前所住病房的区域、透露傅彪近况的圈中好友的名字都交待得十分清晰。此文经网络转载后,立即成为当天最受关注的演艺圈新闻。相比之下,《北京青年报》的报道远远不如北京某报那么透明。在文中,傅彪的名字被“某著名演员”取代,所住的医院也只是被写成“某部队医院”,身体近况则笼统地以一句“目前生命体征平稳”来描述。由于“语焉不详”,该文在新浪网所获的网友留言条数还不到前者的1/50。
“如果我们要抢这条新闻,一个多星期前就能刊发最详细的独家新闻。现在之所以这样淡化处理,完全是为了保护傅彪和他的家人,同时也把正确的信息传递给很多打来热线提供线索的读者朋友们。”《北京青年报》文化新闻部的记者姜薇解释,傅彪的病情爆发得十分突然,他的父母因年老体弱早于他本人先住了院,为了不让老人和孩子担心,傅彪和妻子都希望能将此事瞒过他们,同时再专心地投入治疗。如此一来,媒体的“低调”成了十分关键的一步。
单从新闻角度看,北京某报的那篇报道无疑是合格的,事件、人物、细节一应俱全,完全满足了读者的知情权。反观《北京青年报》的消息,说的是同一回事,关键部分却是避实就虚、遮遮掩掩,前前后后透着一股不爽气。可是当我们得知傅彪年迈的双亲和年少的儿子还不知道他的病情,尤其是两位老人本身也在住院,对两篇报道的评判标准显然应该换个个儿。放到报摊上去卖,赢得人气的一定是前者,但输了人性的也必定是它。这样的新闻,不“抢”又何妨?
作者:蔡颖
(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