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冠华 |
昨晚,庆祝人艺建院5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饭店举行,平时难得一见的众明星云集,只为了一个目标:回家,给母亲过生日!
梁冠华:耳光室,我偷艺的地方
我对人艺舞台最熟悉的是大幕两边的耳光室。从参加剧院第一个戏开始,只要台上没我的戏,我就搬一个小凳子,坐在耳光室看老艺术家的表演,偷学到不少东西。如今,随着导演手法的不断变换,耳光室也被更多地利用,加上我的戏份越来越重,坐在耳光室看戏成了不大的奢望。来剧院二十年,演了三四十部戏,有十五六年是在舞台上度过的。从一个根本不懂表演的人到现在,是剧院培养了我。
濮存昕:真诚地面对观众
在现今的观众眼里,人艺是古老的,而我看来她却是年轻的。“年轻”在今天作为一个话题来说,意义很多。现在承担剧院演出任务的都是年轻人,从复排《茶馆》开始,决定了剧院整体演出素质的大提高,这些年轻演员成熟了。记得院庆四十年时,作为年轻演员代表,我讲了三个意思,一要对得起老艺术家的期望,二要对得起观众的厚望,三要对得起自己。十年来,我们基本做到了。
尽管我们与老艺术家相比,在学识、修养上还有欠缺,但真诚面对观众,面对生活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徐帆:剧场的钟声让我迷恋
前四十年提起人艺,我只是个观众,可这十年,人艺成了我的家。这个剧场太吸引我了,它把我的魂牵走了。我喜欢站在这个舞台上,我迷恋这个剧场的钟声,在外演出时总觉得没有一个地方的钟声有我们首都剧场的好听。林连昆老师说过一段话,我记忆犹新。他说,人艺的演员穿上服装化上妆,大幕拉开他就是演员;关上大幕他就是普通人,他的“活儿”全在身上。我觉得我们应该以此共勉。
杨立新:站直了,别趴下
记得八十年代末,老舍夫人曾撰文夸北京人艺:“这样一批长得并不好看、甚至都不够标准的男男女女凑在一起,用他们的才华用他们的努力甚至用他们的生命建筑起了北京人艺这座辉煌的艺术殿堂。老一辈的有些已经故去,像刁光覃、董行佶、舒绣文,有的重病在身,像叶子、童超、于是之,还有的健在却离开了舞台,像朱琳、郑榕、朱旭……
三十、四十年院庆我都参加了,那时心里很轻松,反正有老同志在前。现在不成了,责任重了,担子重了,心事也重了。就像家里,老辈奔不动了,该小辈顶门立户了,站直了别趴下!
何冰:最高级的表演在我家
十年前,一辆130把我们表演87班的十个同学拉进了人艺的大门,而在此之前,谁也不知道我们这一届是人艺与戏剧学院合办的。想当年,寒风凛冽,骑着自行车来到后台沏一杯热茶,冲一个热水澡,所有兄弟一起聊天候场的时候,不是所有人都能领略这其中的惬意和幸福的。我和吕齐老师演出《李白》时,只有一句台词,和林连昆老师演《鸟人》只有7分钟的戏,但他们对我的影响是一生都挥不去的。
冯远征:摔摔打打慢慢成熟
第一次看人艺的戏是通过我们家那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剧名叫《王昭君》;第一次坐在剧场里看人艺的戏是林连昆主演的《绝对信号》;第一次萌生到这个舞台演戏的念头是看了《小巷深深》;第一次真正站在这个舞台上是《第二次大战中的帅克》。
17年来,我是在这个舞台上摔摔打打慢慢成熟起来的。每当走入首都剧场,对每个角落还是很激动、很兴奋、很新鲜,可回过头一看,又有许多年轻演员进入人艺了。
梁冠华:耳光室,我偷艺的地方
我对人艺舞台最熟悉的是大幕两边的耳光室。从参加剧院第一个戏开始,只要台上没我的戏,我就搬一个小凳子,坐在耳光室看老艺术家的表演,偷学到不少东西。如今,随着导演手法的不断变换,耳光室也被更多地利用,加上我的戏份越来越重,坐在耳光室看戏成了不大的奢望。来剧院二十年,演了三四十部戏,有十五六年是在舞台上度过的。从一个根本不懂表演的人到现在,是剧院培养了我。
濮存昕:真诚地面对观众
在现今的观众眼里,人艺是古老的,而我看来她却是年轻的。“年轻”在今天作为一个话题来说,意义很多。现在承担剧院演出任务的都是年轻人,从复排《茶馆》开始,决定了剧院整体演出素质的大提高,这些年轻演员成熟了。记得院庆四十年时,作为年轻演员代表,我讲了三个意思,一要对得起老艺术家的期望,二要对得起观众的厚望,三要对得起自己。十年来,我们基本做到了。
尽管我们与老艺术家相比,在学识、修养上还有欠缺,但真诚面对观众,面对生活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徐帆:剧场的钟声让我迷恋
前四十年提起人艺,我只是个观众,可这十年,人艺成了我的家。这个剧场太吸引我了,它把我的魂牵走了。我喜欢站在这个舞台上,我迷恋这个剧场的钟声,在外演出时总觉得没有一个地方的钟声有我们首都剧场的好听。林连昆老师说过一段话,我记忆犹新。他说,人艺的演员穿上服装化上妆,大幕拉开他就是演员;关上大幕他就是普通人,他的“活儿”全在身上。我觉得我们应该以此共勉。
杨立新:站直了,别趴下
记得八十年代末,老舍夫人曾撰文夸北京人艺:“这样一批长得并不好看、甚至都不够标准的男男女女凑在一起,用他们的才华用他们的努力甚至用他们的生命建筑起了北京人艺这座辉煌的艺术殿堂。老一辈的有些已经故去,像刁光覃、董行佶、舒绣文,有的重病在身,像叶子、童超、于是之,还有的健在却离开了舞台,像朱琳、郑榕、朱旭……
三十、四十年院庆我都参加了,那时心里很轻松,反正有老同志在前。现在不成了,责任重了,担子重了,心事也重了。就像家里,老辈奔不动了,该小辈顶门立户了,站直了别趴下!
何冰:最高级的表演在我家
十年前,一辆130把我们表演87班的十个同学拉进了人艺的大门,而在此之前,谁也不知道我们这一届是人艺与戏剧学院合办的。想当年,寒风凛冽,骑着自行车来到后台沏一杯热茶,冲一个热水澡,所有兄弟一起聊天候场的时候,不是所有人都能领略这其中的惬意和幸福的。我和吕齐老师演出《李白》时,只有一句台词,和林连昆老师演《鸟人》只有7分钟的戏,但他们对我的影响是一生都挥不去的。
冯远征:摔摔打打慢慢成熟
第一次看人艺的戏是通过我们家那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剧名叫《王昭君》;第一次坐在剧场里看人艺的戏是林连昆主演的《绝对信号》;第一次萌生到这个舞台演戏的念头是看了《小巷深深》;第一次真正站在这个舞台上是《第二次大战中的帅克》。
17年来,我是在这个舞台上摔摔打打慢慢成熟起来的。每当走入首都剧场,对每个角落还是很激动、很兴奋、很新鲜,可回过头一看,又有许多年轻演员进入人艺了。
濮存昕 |
徐帆 |
杨立新 |
冯远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