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大的商业化浪潮面前,严肃文化艺术家是否应该采取某种妥协?日本著名戏剧家内山鹑坚决地回答说“不”!
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五十周年话剧论坛上,内山鹑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一再强调,艺术家一定要在商业诱惑面前坚守理想,话剧的繁荣需要全身心的真诚投入。
内山鹑是日本著名话剧导演,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积极倡导者。他是鲁迅的好友——中国读者熟知的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的侄子。他本人曾经翻译了中国话剧《日出》,并把中国报告文学《为了61个阶级兄弟》搬上日本舞台。
内山鹑对北京人艺深厚的艺术造诣表达了由衷的钦佩和赞叹,同时也不无遗憾地提出,“人艺近年来的新剧目过少。”
事实上,由于话剧剧本稿酬过低,剧作家大量流失,以及观众数量日减的原因,近年来中国话剧面临陷入低谷的困境。
内山鹑说,他对这些情况也有所耳闻。他介绍说,话剧在日本非常活跃,观众数量也很多,仅在东京每年就有大约100多个剧目连续上演。
内山鹑说,舞台剧于物质上的回报远远低于影视剧的情形,在日本也大致如此。但是,“很多艺术家克服金钱的诱惑和现实生活的艰苦而努力奋斗。”他说,他认识的许多剧作家生活常常漂泊不定,只有5%的演员可以完全靠演出舞台剧养活自己,而大部分的人则需要打工或者靠演影视剧赚钱,但是,“他们还是坚定地聚集在舞台上,因为他们对戏剧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另外,大胆开拓,勇于创新也是日本话剧活跃的原因。内山鹑说,面对很多年轻的观众对传统舞台大戏的种种限制产生厌倦,舞台剧的艺术家们积极借鉴影视的表现手法,在灯光和舞美上进行革新,同时,一些小剧场话剧因为取材现实生活,贴近观众,并且制作成本较低,近年来大受欢迎。“有大约六七百个小剧场剧团在东京演出。”
当记者问及他对中国同行有何建议时,这位白发老人诚恳地说,“影视剧的流水线生产永远无法取代舞台剧,舞台剧是艺术家与观众的直接交流,更体现艺术家的心灵追求。那些度身订做的商业方式是艺术的堕落。”
他强调,“艺术永远不是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