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面埋伏》公映以来,围绕这部电影的是两种极端对立的评
价,一种说好,一种说孬。有人说,张艺谋现在越来越像一个商人了,
因为他现在言必称商业电影,而且赚了那么多的钱。但从《十面埋伏》
本身的内容看,即使张艺谋的这部片子赚了上亿的票房,他仍然离商
业电影很远。张艺谋、《十面埋伏》现在的处境,就像中国电影现在
面临的处境:知道商业电影的重要和必要,但是在内容上仍然是执拗
的所谓艺术电影的思维,在宣传推广上貌似商业电影般热闹,但长达
一个多月没有其他大片的电影市场,让《十面埋伏》的所谓商业与市
场看起来有些可疑。
内容:张艺谋的先天不足
在接受记者们采访时,张艺谋这两年几乎无数次地说着这样一句
话,“我是种萝卜的,小伟(张伟平)是卖萝卜的”,可见,张艺谋
对自己的定位还是非常清醒的,那就是做好一个内容生产商(生产出
好看的电影),然后和张伟平一起搏击中国商业电影的浪潮。《英雄》
是一个不错的开端,虽然这是一部让人毁誉参半的电影,但2.5亿的
傲人票房,还是让人兴奋不已。可是从《十面埋伏》现在的内容看,
这个被称为中国最好导演的张艺谋,他可以成功操作《菊豆》《活着》
这样有深度的电影,在商业电影面前,他仍然还是一个小学生。
现在对《十面埋伏》的诸多正面评价中,其中一种就是说“埋伏”
的内涵相当深刻,没有十分庸俗的大团圆结局,这恰恰是商业电影的
致命缺陷。商业电影拒绝故弄玄虚,拒绝故作高深让人看不懂,专业
的电影研究者、学院派的影视专业教授也许需要高深的电影,但电影
观众走进电影院是为了娱乐,而不是去接受一种深奥的哲学。商业电
影作为一个娱乐产业,电影观众(消费者)需要的是圆自己的一个梦,
所以电影的作用就是讲一个让电影观众认同的故事、塑造一个或几个
让电影观众认同的人物形象,完成电影观众的一种观影满足。而从《
红高粱》《菊豆》开始,张艺谋所做的就是完成一种漠然的“偷窥”,
而且《红高粱》《菊豆》《活着》都是以一个优秀的故事为前提的,
而《十面埋伏》的故事相当糟糕,这个电影只剩下了张艺谋电影才有
的沉重,一个花了钱进影院的观众没有从你的故事中得到圆梦的快感,
让他说你的电影好真的很难。
推广:中国商业电影的尴尬
提到《十面埋伏》的宣传推广,张艺谋、张伟平习惯讲的话是“
为中国电影烧炕”,并把“埋伏”的推广作为中国商业电影的一个创
举。是不是创举现在还很难说,《十面埋伏》独霸两个月的暑期黄金
档期倒是一个事实,对此,有评论说:“《十面埋伏》的上映,就像
擂台上将美国人的作品绑起来,将其他国产片全请到台下,然后让《
十面埋伏》不戴拳套,肆无忌惮地攻击对手,哪有不胜的可能?”很
显然,这种胜利很难让人相信是真正的胜利。
在谈到国产商业电影的时候,张艺谋曾经多次向记者提及韩国电
影,说韩国电影就是先本土电影的产业化,然后又大举进军国际市场,
言谈中充满羡慕之色。恕我对韩国电影了解粗浅,韩国电影本土产业
化的最重要举措,应该是对电影审查尺度的适当放宽以及国有资金的
强力支持,为了一部电影腾出近一个月档期,韩国电影应该没有这种
“措施”吧。
评价:谁在支持或贬低"埋伏"
在目前对《十面埋伏》进行评价的几种观点中,比较明显地有三
种人的思路在体现。
第一种是“自己人”。这是一种正面的评价,针对诸多媒体铺天
盖地的指责,这种声音目前基本上以辩解的形式出现。
第二种是部分学院派人士。也是一种正面的评价,主要是说“埋
伏”的视觉效果的确可圈可点,理论根据是“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
可是不要忘了,电影还是要讲故事的,没有故事的商业电影不成其为
商业电影。值得警惕的是,中国电影学院派缺乏对商业电影中故事重
要性的认识,这也是中国商业电影发展面临的理论瓶颈之一。
第三种是“没事偷着乐”的部分媒体。这几乎是以一种嘲笑、谩
骂、搞笑的语言形式出现的所谓“文艺批评”。从去年的“埋伏”剧
组永川打记者事件,到今年《十面埋伏》首映庆典前新画面方面“比
较牛”的一些作派,“埋伏”与部分媒体的积怨已经很深,这种积怨
在“埋伏”上映后内容上确有硬伤的前提下,几乎是一夜(16日凌晨
)之间就爆发了。
与上述三种声音截然分开,对《十面埋伏》就事论事进行公允评
价的,目前也有,只不过这第四种声音现在十分微弱。
■本报记者 倪自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