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9 21:58:00 作者: 来源:新华网
阿克苏市(维语:Aqsu)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部。为阿克苏地区的行署驻地。阿克苏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中又以棉花尤其是长绒棉为核心。此外还产粮食、水果、油料、甜菜等。工业则有纺织、水泥、化工等门类。
概况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阿克苏市北靠天山汗腾格里峰,东望塔里木河,西界中吉(吉尔吉斯斯坦)边境天山山地,南邻塔 阿克苏市中心繁华地段里木盆地。属阿克苏河的冲积平原带,阿克苏河主流从市区南部流过。“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白水”。市内海拔高度1114.9米。距乌鲁木齐市989公里,距喀什市466公里。汉代,这里为姑墨国地。唐为姑墨州,隶属安西都护府。宋时为西辽所辖,元明为蒙古宗王察合台封地。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在此设阿克苏办事大臣,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后设阿克苏道(驻今温宿县)。民国年间,设阿克苏县。1949年后,隶属阿克苏专区。 1983年底撤县设市,是阿克苏地区行署所在地。阿克苏市北端,著名的“柯克亚工程”——三北防护林带,绵延伸展数十公里,蔚为奇观,如乘车游览,十分方便。
森林中的水韵之城-阿克苏
阿克苏市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北边缘、塔里木河上游,因水得名,维吾尔语意为“白水城”, 古为秦汉之际西域三十六国的姑墨、温宿两国属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是阿克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兵团农一师师部所在地。全市总面积2.33万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28.5平方公里。市辖 4乡2镇1场、5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8.13万人(含流动人口10.48万人),其中,城区31.45万人,农村26.68万人;常住人口47.67万人,其中城区26.1万人,农村21.57万人。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英雄的阿克苏各族人民大力弘扬“自力更生、团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中央加快新疆发展的机遇,立足丰富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地改善生态、发展生产、维护稳定,构建和谐阿克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昔日狂风肆虐、黄沙蔽日的边城阿克苏,如今依偎在著名的柯柯牙防护林、库克瓦什防护林的绿色怀抱之中,城区内外林水环绕、绿荫葱翠、鸟语花香、自然和谐,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安居乐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塞外江南”。
目前,城市森林覆盖率达40.3%(包括市区和郊区),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5%,绿地率37.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2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4平方米;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达40.35%,年均增长1.7个百分点。先后荣获了 “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中国西部大开发新疆十座投资环境最佳城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中国红富士苹果之乡”和“国家级优质商品棉基地”等荣誉称号。特别是,2008年又荣获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西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为西部干旱地区树立了榜样。 全市耕地面积7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4.1亩,森林面积70万亩,草场面积403万亩,全年可以放牧。境内水系由新大河、老大河、多浪河三大水系构成。阿克苏河由北向南流经市境西郊12公里后分成新大河与老大河两支。新大河流经市境113公里,老大河流经市境104公里,两河在夹河子镇与和田河、叶尔羌河、噶尔河汇流成世称“无缰野马”的塔里木河。多浪河系灌溉河流,长年不冻,流经市境78公里,注入多浪水库。上述3条河总计年经流量114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6.64万千瓦,还有储量5亿立方米的地下水。
阿克苏市属暖温带干旱气候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无霜期205-219天,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130-141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2855-2967小时,年均气温9.9-11.50℃,平均降雨量44.6-60.8毫米,年蒸发量1980-2602毫米,年均风速1.7-2.4米/秒。
阿克苏市气候宜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基地,红枣、薄皮核桃、红富士苹果、杏、香梨、葡萄、甜瓜等特色产品,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是著名的瓜果之乡。2008年全市林果业基地总面积达到52.48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60%以上。形成了红枣、薄皮核桃、红富士苹果、香梨四大果品生产基地,挂果总面积15.62万亩,果品总产量14.6万吨,实现林果业总收入2.1亿元,人均林果业收入865.1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72%。阿克苏大米久享盛名,核桃壳薄肉香,引种至全国19个省市;畜牧类有牛、羊、猪等。野生动物中,哺乳类有7目18科66种、鸟纲19目42科亚种200多种。已查明的野生植物有51种232属497种。矿藏资源有伴生矾的磷、石灰岩、玄武岩、石膏、石英砂、陶瓷原料、汞、重晶石、铝矾土、煤等。
阿克苏市是全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已成为新疆重要的棉花交易集散地、轻纺工业聚集地。据权威机构分析,今后五年内新疆棉花产量将占全世界的1/12、全国的1/3,阿克苏作为“中国棉都”和“中国长绒棉之乡”,棉花产量持续占全疆的1/3,占全国的1/8,长绒棉占全国总产量的93%。棉花产量稳定在1000万担以上,交易量稳定在1500万担左右。阿克苏地区棉花的品质从色度、马克隆值、纤维长度等参数均可以和世界上最好的埃及棉相媲美,“中国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看阿克苏”已成为业界共识。2009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已确定在阿克苏市规划建设总规模1000万锭的“新疆纺织工业城”。
阿克苏市及周边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总面积最大的原始胡杨林,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有世界地质奇观——天山神秘大峡谷,有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有奇泉怪树的神木园,有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大草原,也有雪山回应的高山湖泊。不仅有历史悠久的龟兹、多浪文化,而且具有浓郁的南疆少数民族风情,被誉为“歌舞之乡”。阿克苏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也成为吸引海内外旅游者的重要目的地。
作为新疆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阿克苏市地处南疆地理中心,区位优势极为明显,500公里的半径内辐射南疆5个地州和吉国首都比什凯克、哈国重要经济城市阿拉木图,从乌什口岸出发,仅440公里就可到达中亚通往欧洲的铁路大动脉吉尔吉斯斯坦巴雷克其市,从这里进入欧洲市场,比从欧亚大陆桥进入欧洲市场缩短了1200公里,比海运时间缩短3/4,运输成本可降低1/3。形象地说,阿克苏将由“口袋底”变为“口袋口”,真正成为连接内陆13亿人口,辐射中亚、南亚进而贯通欧洲市场的桥头堡。随着乌什口岸的开通,南疆铁路复线的开工建设、国道314、217主干线全面改造升级以及阿克苏机场改扩建后6条航线的全面开通,阿克苏市将形成集铁路、公路、航空于一体,四通八达、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按照“东联西出”、“西来东进”的发展战略,必将形成国内外企业联手开发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两种市场的局面。将为阿克苏发展口岸经济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阿克苏市也必将以不可比量的速度得以发展,成为21世纪的“西部深圳”。 2009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8.3亿元,同比增长13.5%;人均GDP达到1.56万元,同比增长13.25%;三次产业比例为16.33∶25.8∶57.87;实现全口径地方财政收入8.57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47亿元,同比增长33.12%;实现外贸进出口额7712万美元,同比增长182.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亿元,同比增长19.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亿元,同比增长19.3%;实现每万元GDP综合能耗1.6186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179.69元,同比增长8.0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74.97元,同比增加610.97元。阿克苏市在西部百强县市的排名位列第43位。 西湖般的多浪河
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阿克苏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造福人民”这一主题,始终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长治久安固根基、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借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对以前的发展思路进行了认真梳理,在集中全市各族党员干部智慧的基础上,将阿克苏市发展思路完善为“32123”发展思路,即:坚持三个始终(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始终把维护上级党委权威、保持政令畅通作为神圣的责任,始终从当地实际和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出发)、树立两个目标(一是把阿克苏市建设成区域性商贸中心和西北休闲之都;二是从“不愿、不能、不敢”三个层次,铸牢以民心为基础的维护边疆稳定的钢铁长城)、弘扬一种精神(弘扬“信念坚定、坚忍不拔、执着追求、甘于奉献”的阿克苏市精神)、实施两大战略(一是实施生态立市、“三农”夯市、商贸活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战略;二是实施龙头城市带动战略)、建设三大工程(一是“11911”工程,即:建设一个新农村,打造一个多浪文化品牌,建设九大基地,构筑一条阿温经济隆起带,托起一座龙头城市;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三是大力实施“从我做起”工程)。“32123”发展思路全面贯彻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八次、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密结合阿克苏市的实际,紧扣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主题,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阿克苏市的发展思路。在这个发展思路的推动下,阿克苏市已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二十一世纪是西部实现现代化的极不平凡的年代。也将是阿克苏大开放、大开发、大融合、大发展建设的黄金时期。我们将继续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方针,不断完善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服务和载体功能,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以高效、优质的服务,殷切的期望海内外客商朋友们来我市兴办实业,真诚地欢迎各位朋友与我们合作,共同开发建设富裕、文明、美丽的西北城市——阿克苏。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