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闻 > 第七十七期 > 最新闻报道

近千年小清河换新颜 三位“老济南”讲述清河的故事

2011-10-01 08:11:00     作者: 柴慧娟 方蕾    来源: 齐鲁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小清河故事 老济南 板桥村 河道 盐河 排涝
[提要] 在济南人的眼中,小清河不仅仅是一条河,它是济南历史变迁的见证。板桥村的荣宝祥老人回忆儿时的小清河(记者 方蕾 摄)

 

小清河新貌(记者 方蕾 摄)

 

 

李洪英(中)、王俊列(右)讲述上世纪小清河的故事(记者 方蕾 摄)

 

  齐鲁网9月30日讯 (记者 柴慧娟 方蕾)在济南人的眼中,小清河不仅仅是一条河,它是济南历史变迁的见证。在小清河主城区段蓄水通航之际,我们通过老济南人的讲述,寻觅那些已被现代生活模糊了的记忆。

  记者经过几经辗转,多方打探,找到了几位曾经在小清河畔生活过、工作过的老者,他们给记者讲述了上世纪小清河的风貌。

  旧时期姑娘小清河游泳

  76岁的老人李洪英,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小清河边。“那时候的小清河河水特别真清,河里的鱼虾成群,河上的船舶穿梭往来”。说起这些,李洪英老人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老人的童年生活几乎都是围绕着小清河:“那时候,家里来了客人,河里一捞就能捞到4、5斤的大鱼,两岸的小伙姑娘几乎没有不会水的。洗澡、摸鱼、捉螃蟹的时光是最开心的。旧时小清河上的船多是私人的,船就是家,大多船家吃住在船上。生活比较清苦,常被称作“船化子”。

  在李洪英老人讲述的故事里,小清河不仅给他带来童年的欢乐,还有无尽的怀念。

  小清河又叫“小盐河”

  回望小清河的昨日风光,77岁的老人王俊列也是感慨颇多。在他的记忆中,小清河的板桥码头一直是热闹、忙碌的。板桥码头作为水、陆、铁三路码头,驳船往来频繁、络绎不绝,运送的货物多是些海盐、棉花、粮食、煤油等。从下游运来的货物以海盐为多,所以小清河曾有小盐河的别称。

  王俊列老人告诉记者,始于南宋初年的小清河,自开挖以来一直发挥了较好的航运、排涝、灌溉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清河失去了昔日的风采。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小清河两岸建起了千余家工业企业,大量污水的排入,河水遭到污染,水质变差,蓄水量减少,导致了小清河停航。可是他们这些和小清河有着深厚感情的人,总觉得小清河停航是件十分可惜的事。

  这几年小清河的治理让王俊列又看到了希望。他说,“河水变清了,两岸绿化得也很美,建了很多漂亮的桥。我一直期盼着小清河的试航,希望多活几年,看着小清河越变越美,恢复往日的繁华。”

高娜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